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把匈奴打得全軍覆沒的人,但情商為0

此人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把匈奴打得全軍覆沒的人,但情商為0

原標題:此人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把匈奴打得全軍覆沒的人,但情商為0


《讀起來最省力的東周列國志》020山戎犯齊


稷之盟後,鄭、齊、魯、宋等各自回國。


齊僖公祿甫中途得到急報:山戎來襲。


山戎乃是北方的一支少數民族,生活在今天大約河北、北京、燕山一帶,以游牧、打獵為生,又稱之為「北戎」。

中國歷史上的游牧民族往往存在一個問題,他們在經濟上不能自給自足,諸如棉布、銅鐵、糧食、藥材等都嚴重匱乏,甚至連鍋碗瓢盆這種東西都造不出來。沒有鍋你怎麼煮食物?沒有器皿怎麼放食物酒水?除了搞成燒烤外就只能生吃了。我想像都能感覺到他們的生活是多麼原始和落後。


連基本的正常生活都過不上,怎麼辦?



第一種方法比較文明,那就是貿易,購買,用牛羊馬去交換。第二種方法比較野蠻,那就是搶劫、打仗。第一種方法是有條件,因為需要對方肯換、肯賣才行。第二種則不需要經過對方同意。所以,搶劫也就成了他們的家常便飯。


所以,站在他們的角度來看,搶劫真的是迫不得已的。


這一次山戎的進犯,大體情況也是差不多的。山戎的大良、小良率兵一萬,進攻齊國。此時已經攻破祝阿,直搗歷下。


齊僖公祿甫率公子元(此人是齊國公子,姜姓,呂氏。公子呂的弟弟公子元是姬姓,鄭氏,不是同一個人)、公孫戴仲火速救援歷下,並且向鄭、魯、衛等國求援。


鄭莊公寤生在中國歷史上留下的名聲並不好,尤其是他為人智詐並用,還常常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這個觀點我始終不認同。我認為鄭莊公寤生足以稱得上亂世梟雄。


行非常之事,成非常之功。一個胸懷天下、有遠大目標的人行事不拘一格,這無需苛求。


我認為,事實上後世人們總是選擇性地忽視鄭莊公其坦率真誠的一面。他能夠在該用詐的時候無所不用其極,也同樣在該真誠的時候表現出真情實意。

這次齊僖公向鄭、魯、衛等國都送去了求救信。魯、衛兩國行動極為遲緩,磨磨唧唧半天也沒個動靜。


而鄭莊公則完全相反,在接到齊國急報後,他沒有絲毫遲疑,立刻派世子忽前去救援。


鄭莊公說:鄭和齊是同盟,每次鄭國用兵,齊國都相助,這次他們有難,我們應該立刻去。


鄭國的出兵速度迅速到令人髮指,就好比山戎所進攻是他們自己的國家一樣。而魯、衛兩國呢?直到這一仗都打完了,他們的兵馬還沒到。


這個小小的細節反映出兩點:


第一,當確定自己必須付出真誠的時候,鄭莊公毫不吝嗇,傾盡全力;


第二,鄭莊公有霸主之志,他認為齊國既然是盟友,那就一定要救。


鄭莊公的這種胸懷是魯桓公軌、衛宣公晉這些人所不能理解的。一個人想要成就大事,就必然要在當下有所損失。所以劉邦進咸陽後能夠剋制自己,財物美女一概封存,而項羽則放火殺人胡作非為。


鄭國的軍隊以世子忽為大將,高渠彌為副將,祝聃為先鋒,兵車共三百輛,馬不停蹄向齊國進發。


齊僖公祿甫非常感激,親自去慰勞鄭軍,並且順便和鄭世子忽商討作戰方略。


世子忽首先分析說:山戎人是步兵,我們是車兵。步兵靈活,陣型不堅固,很容易潰敗;戰車的陣型不容易被攻破,但不夠靈活,一旦獲勝,難以追擊。


這裡有必要解釋一下戰車這種東西。實際上就是馬拉著車子,然後士兵戰到車上。相比於純步兵,戰車肯定是有很大優勢的,衝擊力強大。當戰車衝過來的時候,步兵根本無從下手,戰車的駕駛員和戰士你根本就打不到,你首先要思考的是怎麼躲過戰車的碾壓衝撞,即使躲過了,戰車上的戰士也會補刀。


不過,戰車的缺點也很明顯:笨重、不靈活。


這又怎麼解釋呢?戰車的長度和寬度都很大,排成陣勢,筆直向前沖當然威力巨大,但如果遇到要轉彎或掉頭的時候就會非常笨拙。在兩軍對沖中,戰車確實容易取勝。但是當局面一亂,敵軍四散奔逃的時候,戰車軍是很難形成有效追擊的。你還在踩離合,掛倒擋,左打幾圈右打幾圈,然後回正,再掛前進擋的時候,敵人早都跑得不知蹤影了。


世子忽所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他之所以說這番話,還有一層隱含的含義:要打敗山戎軍不難,但要徹底勝利,給他們以毀滅性打擊卻要動一番腦筋。


世子忽早已想好全盤計劃,他說:山戎人很魯莽,軍隊不整,常常一擁而上,又一鬨而散。我們如採取誘敵之計,用偏師引誘他們深入,然後用伏兵攻擊,可以取得大勝。


齊僖公祿甫深表贊同,命公孫戴仲為誘敵先鋒,公子元和世子忽為伏兵。


山戎軍分為前後二軍,前軍由小良率領,是先鋒,後軍由大良率領,是其主力所在。


兩軍先鋒小良和公孫戴仲首先相遇。公孫戴仲遵照既定計劃戰敗而逃。小良一看敵軍將領根本不堪一擊,立刻追擊。大良得到情報,也命全軍追擊,唯恐落後。

難道是怕鍋碗瓢盆被先鋒軍的人搶光了嗎?


山戎軍狂追幾里路,既疲勞又興奮,順利抵達齊軍的伏擊圈。


齊公子元大軍突然殺出,公孫戴仲也回軍夾擊,山戎軍大敗。大良、小良急忙率軍撤退。


此時的山戎軍還是保存著相當兵力的。



正當山戎人以為完全脫離齊軍追擊的時候,鄭軍的高渠彌發動了兇猛的攔腰一擊。


山戎軍無心戀戰,不戰而逃。


沒走幾里路,鄭世子忽率兵攔截。後面高渠彌和公子元也都抵達。小良被鄭將祝聃一箭射殺,大良被世子忽所斬。山戎軍幾乎全軍覆沒。


齊、鄭自衛反擊戰取得完勝。


齊僖公祿甫大喜,極力誇讚世子忽英雄了得,一面大擺宴席款鄭軍,一面派人告訴魯、衛兩國不用來了。

在宴席上,齊僖公祿甫說想把女兒嫁給鄭世子。


這件事並不是第一次提到了,上一次是鄭、齊石門之盟時。但很顯然,兩次的原因並不相同。從前齊僖公祿甫想把女兒嫁給鄭世子完全是因為仰慕鄭莊公寤生的風采。而這一次,齊僖公祿甫舊事重提,就完全是因為世子忽自身的魅力了。


這個人年輕有為,作戰勇敢,智謀過人,難道不是女兒託付終身的最佳人選嗎?


如果說上一次世子忽拒婚是因為怕人說他「拼爹」,那麼這一次他已經以行動征服了自己的未來老丈人,他可以無愧於心。


坦然接受,與齊國聯姻,繼續鞏固鄭、齊聯盟,為自己將來的即位、延續老爹霸業打下堅實基礎,應該是一件順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情。我幾乎都能猜想得到世子忽將來的光明前景。


但結果令人大跌眼鏡——世子忽再次拒婚。


齊僖公祿甫很會做人,他沒有讓這件事妨礙到宴會的氣氛。散席後,他讓自己的弟弟夷仲年去找高渠彌。


夷仲年說:我家主公非常喜愛鄭世子英雄了得,想把女兒嫁給他,但不知為什麼世子兩次拒絕。大夫您如果能促成這件事,我們願意贈送您白璧兩雙、黃金兩千兩。


高渠彌當然樂意做牽線人,他對世子忽說:齊侯對您極為讚賞,如果聯姻,將來有齊國這個大國相助,也是一件好事。


世子忽回答:當年我不答應這件事,是因為無功,不敢高攀。今天我有功了,但要是答應了,別人一定說我以功要挾。

世子忽的邏輯令人不可理喻。


無論高渠彌怎麼勸說,世子忽總是不肯,而且很堅決。齊僖公祿甫為此大發雷霆:我女兒難道還嫁不出去了嗎?


我無法去評價世子忽,或許他的志向是做一個道德上的聖人,而不是像他父親一樣做一個亂世霸主。


他的結局似乎從這一刻開始就已經確定。


性格決定命運——至理名言!


《讀起來最省力的東周列國志》020山戎犯齊

輕鬆看名著,劉弘文為您通俗解讀《東周列國志》,歡迎關注公眾號:劉弘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劉弘文 的精彩文章:

此人眼光僅次於諸葛亮,他的策略可比「隆中對」,不是魯肅
此人是三國第二英雄,僅次於曹操,卻被誤解幾千年

TAG:劉弘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