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探訪中華藝術的瑰寶 揭開敦煌莫高窟的神秘面紗

探訪中華藝術的瑰寶 揭開敦煌莫高窟的神秘面紗

剛剛過去的上一周,在北京天橋劇院內,中國民族交響樂歌劇《莫高窟》完成了首場演出。這部原創歌劇以唐代天寶年間絲綢之路為背景,上演了一出發生在敦煌莫高窟的愛情故事。歌劇不僅描繪出一幅豐富多彩、跌宕起伏的西域絲綢之路的生活畫卷,也將千里之外敦煌莫高窟的魅力展示在人們眼前。

無獨有偶,北京的莫高窟熱還未散去,自5月初便在上海展出的「絲路敦煌·幸福生存」文化藝術展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和參觀熱情。在為期十個月的展覽中,百餘件代表絲路文明的展品悉數亮相,展覽館還藉助高科技手段等比複製了莫高窟第220、285窟及榆林窟第29窟這三個富有代表性的精華洞窟,滬上市民在家門口就能看到精彩紛呈的敦煌絲路文化展。

眼看莫高窟熱潮在北京、上海等城市逐漸升溫,今天將揭開敦煌莫高窟的神秘面紗,在探訪中華藝術瑰寶之前,你需要提前了解這些重要知識點!

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敦煌,作為古絲綢之路上的名城重鎮,古老文明在此匯聚,各個民族在此集散,神秘的異域風情和古老的傳說讓人們對這裡生出無限嚮往。其中,位於敦煌市東南25公里鳴沙山東麓的斷崖上的敦煌莫高窟,更因其獨一無二的藝術、文化、歷史等價值成為不少人「一生必去」的勝地。

莫高窟號稱千佛洞,素有「東方盧浮宮」的美譽,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營建時間最長、內容最豐富、保存最完整的佛教石窟寺廟遺址之一。在一片沙漠戈壁中,一扇南北綿延約1600米的崖壁上布滿了洞窟,其規模之宏大無論遠觀或近看,都能給人以無盡震撼。

作為一顆散落於敦煌的明珠,莫高窟歷史之悠久也算得上無出其右,其開鑿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十六國時期。相傳前秦建元二年,僧人樂尊途經此地,怱見金光四射,如現萬佛。當下便在岩壁上鑿出了第一個洞窟,用於修行、宏法。自此以後,往來於絲綢之路的僧侶巧匠紛紛在這片崖壁上鑿洞建窟,將這裡打造成高低錯落、鱗次櫛比的「牆壁上的圖書館」。隨著絲路逐漸繁榮,莫高窟發展更為興盛,在武則天時期達到頂峰。

有價值的莫高窟之行

千百年來,莫高窟歷經滄海桑田,現余北魏至元洞窟七百餘個,一律由民間自髮雕鑿而成。但這並不代表可以一次性將所有洞窟一覽而盡,每一次進入石窟,都會提高洞窟內的二氧化碳的濃度和濕度,從而加速壁畫氧化的速度。60年前色彩依舊鮮艷明麗的壁畫,幾十年後便會褪色甚至消失,且這樣的破壞不可逆轉。

60年前後敦煌莫高窟壁畫局部對比圖

為了更好地保護敦煌莫高窟內的壁畫,景區每年都會輪換開放參觀的石窟。工作人員會將石窟按年代、風格、藝術題材進行分類,來到現場的遊客每三十人為一隊,由一名導遊帶隊,挑選各朝各代具有代表性的8或12個洞窟形成各不相同的參觀路線。由此,提前了解各個洞窟的特色和文化,有助於收穫一次更有價值的莫高窟之行。

莫高窟眾多洞窟,大致可以分成九大類型的石窟:

大像窟

大像窟窟如其名,石窟主室內有一尊標誌性的石胎泥塑大像立於高台之上,不同石窟內塑像展示出的雕鑿手法和特點,都足以反應一個朝代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等背景。

初唐第96窟

幾乎每一個來到莫高窟的遊客都不會錯過初唐第96窟,石窟依山崖而建,高達45米,以九層飛檐樓閣的建築模樣迎接來人,是莫高窟中標誌性的洞窟,人們也稱其為「九層樓」。之所以有如此高度,便是為了供奉一尊世界最大的室內盤腿而坐的泥胎彌勒菩薩的造像。石佛建於唐代,其造像端莊溫婉,面部豐盈圓潤,典型的唐代特色,俗稱「北大佛」。

莫高窟

盛唐第130窟

與「北大佛」相對的,是藏於130窟內的「南大佛」,高26米的石佛是莫高窟內僅次於「北大佛」的第二大佛。建於盛唐時期,大佛曲眉寬長,兩壁繪製的彩色飛天更襯其氣宇軒昂。

涅槃窟

在佛教中,涅槃指回歸於包含一切且常樂我凈的清靜梵我,因此在人世間展示涅槃的佛陀多以側躺的形態出現,在莫高窟中,涅槃窟內多是一張橫貫全窟的佛床,佛床上塑有佛陀的涅槃像,這類洞窟成橫矩形,頂部為券頂。

中唐第158窟

158窟算得上莫高窟內必看的石窟之一,其中涅槃側躺的巨佛是佛祖釋迦牟尼,佛像面目祥和,帶著一絲意味深長的微笑,觀之令人忘我。在睡佛身後,還有一群釋迦摩尼的弟子,看到佛祖涅槃之後,微笑面對的弟子是為大徹大悟,同時亦有尚未參透佛法的弟子,在佛祖身後悲痛大哭或困惑不解。各種姿態,栩栩如生,表情刻畫得十分傳神。

盛唐第148窟

在158窟南面還有一間代表性涅槃窟,建於盛唐時期的148窟內供奉著另一尊釋迦牟尼涅槃卧佛塑像。與158窟有所差異,此尊佛像雙眼微睜,神情超然。後面則侍立菩薩、力士、天王等塑像,喜怒哀樂,神態各異。

覆斗頂形窟

這類洞窟多受漢墓形式影響,石窟因窟頂形如覆斗而得名,整個窟形平面呈方形,也是莫高窟中數量最多的主要石窟形式。

西魏第249窟

開鑿於西魏的第249窟是莫高窟早期重要的代表洞窟之一。窟頂部西坡畫有阿修羅,手托日月;南坡畫道教題材的西王母,後有人首龍身的開明神獸隨行,朱雀、玄武、青龍、白虎分布各壁。由壁畫便能窺出,此時外來佛教已經與中國傳統文化相互融合,其瀟洒勁力的線描也鮮明地顯示了彼時民族藝術的特色。

殿堂窟

殿堂窟形式與覆斗頂形窟大致相同,其主要區別便在於石窟中心設有佛壇,壇上供奉著佛像。信徒可圍繞佛壇右旋環通,禮佛觀像。

元代第61窟

第61窟也叫「文殊堂」,在石窟的西面牆壁上繪有敦煌壁畫中規模最大的山水人物圖——五台山圖。在整幅壁畫里,人們可以看到當時東起河北正定,西至山西太原的地形地貌、塔寺樓閣和人文風情,是甚為珍貴的史料。

中心塔柱窟

中心塔柱窟將印度支提窟的形式與漢式建築人字披頂相結合,在石窟中心設有方形柱,洞窟前半部為人字披頂,後半部則以方柱撐頂柱地,由此保證洞窟在千年之後依舊能堅固如初。

北周第428窟

第428窟是北朝石窟中最大的中心塔柱式石窟。走入石窟內,前堂寬敞開闊,人字披頂上描繪著忍冬、蓮花、禽鳥等裝飾紋樣,色彩艷麗不說,各種形象也生動活潑。後部的中心塔柱在四面各開一層大龕,周繞通道可供瞻覽。

影窟

影窟多是為紀念高僧修建的影室,其中還會塑一尊高僧像,有些影窟也是該高僧生前修禪行的禪窟。石窟內壁通常會描繪侍女、菩提樹等紋樣。

晚唐第17窟

1900年,莫高窟主持王圓籙道士在清理第16窟積沙時,無意發現北側牆縫內有一密室17窟,在七八平方米的空間中,卻藏有5萬餘件自晉至宋千餘件經卷、書畫、織綉、小說、史籍等文物。因其中80%為經書,因此人們也將第17窟稱為「藏經洞」。

禪窟

禪窟指的是在主窟左右兩壁,各開鑿供坐禪用的小型洞窟,禪窟主要供禪僧習禪修行、禮佛觀像。

西魏第285窟

第285窟是莫高窟最早有紀年的洞窟,也是早期內容最豐富的洞窟。洞窟中內容豐富,包羅萬象。在這裡既能找到佛教內容,又可以看到道家神靈和天宇的畫像,同時還有印度婆羅門教諸神。中西方的文化和藝術在這裡交匯,以不同的形式表現了統一的「禪修」主題。

僧房窟和瘞窟

在莫高窟內,還有主要供僧人生活起居的僧房窟以及安葬僧人屍骨的瘞窟,這些洞窟形無定製,也不是景區內參觀的重點石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莞時間網 的精彩文章:

醫院接診年輕帕金森病人增多 醫生提醒注意身體的「小警報」
一夜爆紅!這座隱藏在西南的絕美小城顏值簡直逆天

TAG:東莞時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