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你還記得「軟盤」嗎?

你還記得「軟盤」嗎?

其實那原本是「軟盤」的位置,分別是給3.5英寸和5.25英寸軟碟機的。

軟盤的誕生比硬碟晚一些,最早是在1967年的時候,依舊創造了硬碟的那個世界巨頭IBM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張軟盤,直徑達到了32英寸,這麼大、給人一種印度飛餅的感覺。發明它的人之一就是磁碟之父——Alan Shugart艾倫·舒加特(沒錯,就是那個離開IBM後創辦了Seagate希捷公司的人)。

60年代末70年代初,IBM的System370計算機面臨一個問題,因為它的操作指令都存儲在半導體內存中(什麼?難道這就是早期的內存檔?),只要關機、指令就會被抹去,很是麻煩,所以當時Shugart所在的SanJose實驗室小組受命開發一種廉價設備為大型機處理器和控制單元保存和傳輸微代碼,成本必須控制在5美元以下,還要易於攜帶、便於更換。一開始他們想要用磁帶、後來轉而用一種塗有磁性材料的柔軟的聚酯薄膜圓盤,圍繞軸心旋轉,和硬碟有些類似,這就是早期的軟盤研製之路。

4年後的1971年Shugart推出了一種直徑8英寸的表面塗有金屬氧化物的塑料磁碟,這也是後來標準軟盤的鼻祖,它的容量僅為81KB。

但是這種裸露磁碟很容易變髒,於是他們把它封裝到纖薄耐用的封套之中,並加以除塵設計,也方便運輸和存儲。同樣也是這一年,IBM開始銷售軟盤驅動器(軟碟機),1972年獲得美國專利。它的容量相當於當時3000張打孔卡,其誕生也意味著IBM從1911年以來獲得成功的打孔卡被自己新產品淘汰。

但是8英寸還是太大了,攜帶起來依舊不便攜,於是再過了4年,也就是1976年Shugart研製出了5.25英寸軟盤,體積進一步縮小,而當時的售價高達390美元(巨貴...)。說到這個其實還有一則奇聞異事,美國王安電腦公司當時打算髮布個處理字的計算機、但是8英寸軟盤太大了,他們和Shugart Associates公司(Shugart等前IBM員工一起成立)正好在一家波士頓的酒吧里商討,最後一致決定,尺寸就按照餐桌上的餐巾為準,而這個餐巾大小剛好就是5.25英寸。

更幸運的是,喬布斯相中了他們,Shugart Associates成為蘋果公司的軟盤驅動器供應商。

5.25英寸軟盤很小,但這還不夠小。1979年索尼推出了3.5英寸的雙面軟盤,容量達到875KB,且不斷改進後、在1983年達到了1MB。這也是後來最常見的標準尺寸,俗稱3寸盤,外面有一個堅硬的塑料外殼、能夠很好地保存檔片,碟片上塗有一層磁性材料作為記錄數據的介質。而外殼和碟片之間還有一層保護層,防止磨損。

1982年的時候還出國3英寸盤、1989年出現了2英寸盤,但他們都只是曇花一現,並沒有在歷史舞台上駐足良久。

1987年的時候3.5英寸軟盤容量達到1.44MB和2.88MB,雖說放在現在存張照片都不夠,但在當時比起初代8英寸盤的79KB來說已經是進步巨大了,只能感嘆一下時過境遷、新東西誕生的快、老事物淘汰的快。

3.5英寸盤出現的一開始其實並沒有受到關注,直到1987年4月IBM推出Personal System/2(PS/2)個人電腦並標配3.5英寸軟碟機以後,才被廣泛注意。在以IBM、康柏為首的廠商們極力推崇下,3.5英寸盤成為市場主流,在1996年的時候全球有多達50億片軟盤正在使用壟斷了十幾年。1994年~1998年之間還出現了最大容量高達幾百MB的ZIP軟盤、Super軟盤、LS-120等高容量軟盤。

但誰也擋不住時代的進步,CD、DVD、U盤等產品的出現,不斷打擊著軟盤市場,容量大、速度快、價格便宜、安全耐用、攜帶方便,幾乎什麼都比軟盤好,就這樣時代最終拋棄了它,它既是最成功的產品、也是最失敗的產品,因為它已經老了。

如今軟盤已經漸行漸遠,消失在稀疏的歷史裡,但A盤和B盤的位置,卻永遠為它保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極客灣 的精彩文章:

掀起你的頭蓋骨,讓我看看你多熱?
選電源,你需要知道這些——銘牌參數

TAG:極客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