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少年便讀《遊子吟》,讀懂才知真滋味

少年便讀《遊子吟》,讀懂才知真滋味

文 | 江徐

母親節到了,要說關於母愛的古詩詞,首先想到的就是孟郊那首《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區區三十字,很簡單,也很容易理解,樸實的行文寫出親情可貴,母愛偉大。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又將出門遠行,一燈如豆,母親為他縫製衣裳。一針一線,縫得那麼嚴密,那麼結實,生怕兒子在外久滯,衣裳破了沒人補。

所謂兒行千里母擔憂,莫過於此。

孟郊苦吟一生,寫下這首五言律詩時已進知命之年。所享母愛,最為觸動他的,為何是這樣一個畫面呢?

這得說到孟郊的人生軌跡。正如詩作中「遊子」二字,可總結他的際遇——漂泊流離,鬱郁不得志。

少年喪父,孤兒寡母相依為命,立志通過讀書、科考、仕途這樣一條舊時文人的老路子改變命運,光宗耀祖,報答母親養育之恩。

有人少年成名,有人大器晚成,也有人大器之質終不得成。各有各的命。

孟郊的命就很不好。

41歲,第一次進長安參加科考,不第。

當時那種心情,他說:十日一理髮,每梳飛旅塵。失意落魄的,誰還有心思梳洗打扮?寫到這裡,我突然想起曾經看過一部小說,中國那個特殊年代,女孩失戀了,她把自己關在房間里,不吃不喝,平日那麼愛漂亮,現在任憑棉花里的蟲子爬到身上,鑽進她的頭髮里,不管不顧。

42歲,第二次進長安參加科考,又不第。

當時那種心情,他說:棄置復棄置,情如刀劍傷。還說:死辱片時痛,生辱常年羞。科考不第,已是屈辱,而且還兩次。文人本就清高,更何況孟郊自小孤僻固執,又敏感多思。想想都難以承受,又想到了死。或許不甘心吧,選擇了繼續活下去。活著,才有可能。

46歲,第三次進長安參加科考。這一次,進士及第。否則,他很可能真的要做傻事。

一年又一年,寒窗苦讀,沉思苦吟,盼星星盼月亮,老天開眼,終於得償所願。

那種興奮,那種激動,那種漫卷詩書喜欲狂,化作一首《登科後》:

昔日齷齪不足誇,

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

一日看盡長安花。

齷蹉並非今日的齷蹉,而是抑鬱不如意。

放蕩也非今日的放蕩,而是沒有約束的。

一朝中榜,萬事無憂。回想往日吃的苦,受的罪,風刀霜劍,人情冷暖,通通算得了什麼呢?一切都值得!

人逢喜事精神爽,不只是爽,還是倍兒爽,爽到讓他徒生美好感覺——一日看盡長安花。這種飄飄然的遐想,曾經寫過「千里江陵一日還」的太白前輩,定當感同身受。

人生至此,怎一個「得意」了得!

日本作家太宰治說:若能避開猛烈的狂喜,自然也不會有悲痛來襲。道理他悟到了,後來還是選擇自殺,年紀輕輕。

晚年的孟郊,倒是開始追求清虛中正,離儒近佛。但在四十歲的時候,依然有惑,五十歲的時候,依然不知天命。

總之,46歲那年,進士及第,待到狂喜過去,是一段漫長的等待和煎熬。因為考中,僅僅獲得一張踏入仕途的入場券而已。

四年後,他才謀得一個官職,而且非常小——江蘇溧陽縣尉。心理落差之大,不難想像。好友韓愈寫了一篇《送孟東野序》,近千字,撫今追昔,解他心中疙瘩,告訴他,兄弟,命由天定。

生活,首先要生存,家裡老小等著他養活。

去是去了,實在是這一官職不如意,他開始玩忽職守。這讓詩人陸龜蒙記載了下來:或比日,或間日,乘驢領小吏徑驀投金渚一往。至則蔭大櫟,隱叢筿,坐於積水之旁,苦吟到日西而還。

這位孟縣尉,要麼天天,要麼隔天,騎著小毛驢,帶上小跟班,去到河邊,往樹蔭下一坐,一坐一整天,悠閑垂釣,尋詞覓句。

像他這樣翹班哪行啊?最後,他索性辭職不幹了!放跡林泉,依然愁苦,依然鬱郁不得志。

同樣寫詩,別人成了詩仙詩聖詩佛詩狂詩傑,他成了詩囚

仕途,乃至人生,對他而言,好似囚籠,不如歸去。

63歲,得朋友提攜,孟郊帶著妻子前往漢中興元府任職參軍。途中暴疾而亡,葬於洛陽,距離家鄉浙江德清有上千公里的路程。

彼時,母親已經去世三年。

後人習慣將他與賈島相提並論,所謂「郊寒島瘦」。從某種意義而言,他倆的確屬於同一類人。孟郊去世後,賈島寫下《哭孟郊》:寡妻無子息,破宅帶林泉。

哭的是孟郊,又何嘗不是他自己寒瘦苦愁的人生況味?

現在回過去看《遊子吟》,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那時,他50歲,剛到溧陽。官職雖小,開始也懷著願景,以為一切都會好起來,於是把母親接到府上,以盡孝道。

又或者,當他寫下這首詩時,已經看到沒有前景的現實。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有對母親養育之情的感恩,有難以報答母親的愧疚,或許也有報國無門、人生無望的孤憤失意。

蘇軾讀了孟郊詩作後,這樣評價:詩從肺腑出,出輒愁肺腑

最真最深的文字,就像這首詩,無需雕琢,足以感動世人。

最偉大最無私的母愛,就像春暉雨露,普澤萬物,不求回報。

PS:「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這是孟郊對母愛深刻細緻的素描。關於母愛,讓你記憶最深的一個場景、一個舉動,又是什麼呢?在公眾號後台留言,擇優選取,在明後天的文章里分享給大家。

江 徐,

80後老少女,自由寫作者。煮字療飢,借筆畫心。新書《李清照:酒意詩情誰與共》預售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徐的自留地 的精彩文章:

因為愛,陸遊這幾首悼亡詩充滿生命力

TAG:江徐的自留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