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小米再遭酷派碰瓷,維權還是「專利流氓」?

小米再遭酷派碰瓷,維權還是「專利流氓」?

就在小米正緊鑼密鼓地籌備港股IPO的關鍵節點,卻攤上了一件大事兒。

10日晚間,酷派集團發布公告稱,附屬公司宇龍通信近日就侵害發明專利權糾紛,起訴小米通訊技術有限公司、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及小米之家商業有限公司南京第一分公司。

小米再遭酷派碰瓷,維權還是「專利流氓」?

宇龍通信認為小米侵害了其「多模移動通信終端通話記錄界面系統的實現方法」發專利權,要求小米停止生產、許諾銷售、銷售,侵害專利的小米MIX 2、紅米Note 5、紅米5 Plus手機的行為,並連帶賠償經濟損失。

酷派稱,案件已被受理,尚未開庭審理。

5月11日下午,該公司特意在香港召開一場「與小米專利侵權案」的發布會,公司副總裁劉銘卓、酷派首席知識產權官張娜出席,首席執行官蔣超並未到場。

小米再遭酷派碰瓷,維權還是「專利流氓」?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酷派第一次就「專利侵權案」向小米發難了:

2014年,酷派就專利侵權事宜對小米發布了警告函;

2018年1月12日,酷派集團附屬公司宇龍通信向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提供訴訟請求,宇龍通信要求小米公司立即停止生產、銷售包括小米6、小米Max2、小米Note3、小米5X、紅米Note4X、小米MIX2、紅米Note5、紅米5 Plus等移動設備;

5月4日,酷派集團公告稱,對小米科技有限公司侵犯其多項發明專利提起侵權訴訟和行政處理請求,目前已向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申請裁定被告停止侵犯專利權的行為。本次侵權產品包括紅米Note4X、小米6、小米Max2、小米Note3、小米5X共五款熱門手機型號。

.......

按照宇龍通信的說法,小米侵害了其「多模移動通信終端通話記錄界面系統的實現方法」該項專利。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的資料顯示,該項專利的實現形式包括:

小米再遭酷派碰瓷,維權還是「專利流氓」?

601.系統檢測移動通信終端可用通信網路的數量;

602.根據上述通信網路的數量相應建立區別標誌和分類記錄欄;

603.發生通話記錄,包括已接來電、未接來電及已撥電話;

604.系統檢測並記錄上述通話記錄發生所屬的通信網路類別;

605.對上述通話記錄配置對應於發生所屬通信網路的區別標誌,並歸類 至相應的分類記錄欄;

606.用戶選擇通話記錄或分類記錄欄;

607.顯示具通信網路類別區別標誌的通話記錄信息。

可以看到,該項專利主要涉及到圖標管理等技術,在侵權手機上比較容易得到和體現,而且這些專利保護的技術都涉及手機等基礎通訊顯示和交互功能,較難避免和替代。

針對酷派方面的專利侵權指責,小米方面今日回應稱,已經注意到了酷派於2018年1月12日向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了訴訟。但對2018年5月10日酷派公告其向審理法院申請訴中禁令一事,小米方面截止目前並未收到法院的任何通知。小米經營活動一切正常,各手機機型行如常熱銷。

小米方面還稱,針對酷派的訴訟行為,小米將積極應對。酷派主張權利的幾項專利的穩定性如何有待商榷。小米已經針對酷派主張的幾項專利提交了無效請求。期待此事在法律框架下有一個公正的解決。

可以看到,小米首次提出訴訟的時間點為今年年初,這個時間點剛好也是小米傳出將在港股上市的消息的時間。酷派此舉不由得讓人聯想到這是「碰瓷」。

酷派舉起專利大棒的背後,其實是公司面臨重大危機的體現。

小米再遭酷派碰瓷,維權還是「專利流氓」?

根據此前酷派發布的2016年度財報披露,酷派集團2016年收入為79.69億港元(約合人民幣63.84億元),同比減少45.7%;公司擁有人應占虧損43.79億港元(約合人民幣35.08億元)。

酷派在財報中表示,收入減少主要因為業務重組過程、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競爭劇烈以及該年度市場份額及銷量減少所致。期間來自酷派4G智能手機的的收入同比減少42.6%,至2016年的73.46億港元(約合人民幣58.85億元),主要因為該年度手機銷量減少所致。

2016年6月,樂視入股酷派成為第一大股東,不到兩個月,原酷派董事會主席郭德英辭職離開。隨後半年不到的時間裡,樂視爆發資金鏈危及,成為酷派加速墜落的導火索。

而據財報披露,目前酷派董事基本都是財務、會計出身,大多沒有研發背景,這也是酷派近幾年謀求變賣資產自救的一個縮影。

幾番折騰下來,酷派集團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

2017年8月15日,酷派發布業績公告稱,集團流動資產已低於流動負債,近期償債壓力加大。

之所以「償債壓力加大」主要是因為一系列的「催債」:

7月27日,平安銀行深圳分行對酷派提起訴訟,要求酷派附屬公司宇龍通信立即償還8000萬元人民幣貸款。

8月18日,酷派披露寧波銀行深圳分行起訴宇龍通信等附屬公司,要求立即還清承兌匯票7000萬元。

8月21日,酷派披露上海浦發銀行深圳分行已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判令酷派附屬公司立即補足銀行承兌匯票保證金人民幣8996.7萬元。

一個月內,酷派三次被銀行催債,累計金額高達2.4億。

小米再遭酷派碰瓷,維權還是「專利流氓」?

小米再遭酷派碰瓷,維權還是「專利流氓」?

其財報顯示,截止2016年12月31日,酷派集團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結餘為13億港元(約合人民幣10.6億元)。有業內人士猜測,此次酷派向法院提交實施對小米產品禁售的申請,可能面臨沒有錢交保證金的尷尬局面。

如今的酷派,市值僅有36.2億港元,這與小米如今600-700億美元(約合4700億港元-5500億港元)的估值相比,還不如其競爭對手的百分之一。

種種困境之下,酷派急於通過專利訴訟解決公司目前面臨的資金困境就順理成章了。

眾所周知,專利是整個手機行業的遊戲規則。對於小米來說,這也不是其第一次捲入專利訴訟。早在2014年12月11日,因涉嫌侵犯愛立信所擁有的ARM、EDGE、3G等相關技術等8項專利,小米在印度被愛立信訴至印度德里高等法院。在美國市場,手機才剛剛通過FCC認證,便被知名專利機構NPE Blue Spike起訴。

此後小米認識到其專利短板,除了之前在大量購買專利之外,其也在大力推動自主研發的技術布局。

截止2018年3月31日,小米在國內獲得了3600多項專利,海外也已經註冊3500多項,並且現在還有5800多項正在申請中。此外,目前小米已經與高通、微軟、諾基亞等公司開展了包括交叉授權、專利購買等深入的知識產權合作。

對於正在尋求全面擴張以及拓展海外市場的小米來說,專利問題是一個繞不去的門檻。

但有業內人士直言不諱的指出,一般而言持有專利的手機企業在產品市場上面臨巨大失敗後,非常容易變成「專利流氓」。酷派在幾乎退出手機產業競爭後,面臨巨大的虧損壓力,被銀行追債和大幅裁員,對市場出貨量靠前的企業提起專利訴訟,或被業界稱認為是「專利流氓」。

作為曾經叱吒風雲的「中華酷聯」一員,酷派如今淪落至此,不得不讓人唏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必修網 的精彩文章:

三星計劃大幅簡化所有權結構 削弱李在鎔權力
富士正式宣布泰勒·斯威夫特成為Instax系列產品代言人

TAG:必修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