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漫 > 宮崎駿為何會對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失望?

宮崎駿為何會對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失望?

不久之前,童話大王鄭淵潔之子鄭亞旗宣布了要將父親早年的舒克和貝塔的故事重拍的消息。

早在上世紀90年代,這段故事曾被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拍成過動畫《舒克和貝塔》,成為了一代人心中的經典,至今在豆瓣的評分還高達8.6。

而如今,新版《舒克和貝塔》的合作對象早已不是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

要知道,作為中國規模最大的也是歷史最老的動畫製片廠,上美長曾產出了大量的經典動畫,如果說這一代的小朋友看得是《小豬佩奇》、《喜洋洋和灰太狼》、《熊出沒》等動畫片,那麼70、80、90後看得都是那時候全部由上美廠包攬的所謂的「美術片」。

《小蝌蚪找媽媽》、《大鬧天宮》、《葫蘆兄弟》、《黑貓警長》、《沒頭腦和不高興》、《九色鹿》等都是上一代上上一代人們童年回憶里耳熟能詳的經典動畫。

作為中國動畫甚至是亞洲動畫曾經殿堂級的存在,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一直都是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山,可是這座高山在現如今的大陸動畫市場卻早不見了其巍峨的身姿。

提起我國的經典動畫,能列舉出來的幾乎都是上世紀90年代之前的,而現今的上美廠又有什麼動靜呢?去年年中,上美廠宣布了要重拍《我為歌狂》的消息,將近一年過去了也沒掀起什麼水花來,為什麼現如今技術發達了、製作環境也改善了,卻再也無法複製以前年產上百部、屢獲國際大獎的輝煌了呢?

上個世紀20年代,萬氏四兄弟(萬籟鳴、萬古蟾、萬超塵、萬滌寰)看了美國的動畫片《逃出墨水井》,大受鼓舞的他們決心創造屬於自己國家的動畫。幾年之後,完全靠自學的他們製作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由真人和動畫合成的短片《大鬧畫室》。

▲《大鬧畫室》

到了1941年,亞洲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動畫長片《鐵扇公主》在萬籟鳴和萬古蟾的導演下也誕生了,這部抗戰時期超過一個小時的神作,只比世界上第一部動畫長片《白雪公主》晚了三年。

▲動畫長片《鐵扇公主》片頭

以上便是上美廠成立之前的探索道路,除了《大鬧畫室》和《白雪公主》,在沒有正式建廠前還產出了90多部由美術片組攝製的美術片。直到1957年4月,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終於正式成立,一座豐碑式的存在拉開了它的傳奇大幕。

1958年,萬古蟾帶領一批青年工作者,在研究了中國的剪紙藝術之後,拍攝出了中國第一部剪紙片《豬八戒吃西瓜》。

1960年,在漫畫家特偉的指導下,一批優秀的美術工作者將中國的水墨畫元素添加到了動畫里,誕生了新中國第一部水墨畫風格的美術片《小蝌蚪找媽媽》。

1962年的《沒頭腦和不高興》。

1979年的《哪吒鬧海》。

1981 年的《九色鹿》。

1984年的《黑貓警長》。

1986年的《葫蘆娃》。

1987年的《邋遢大王》。

1989年的《舒克和貝塔》。

1994年的《魔方大廈》。

這一路走來的輝煌成績,可以說,從創立到發展壯大到享譽海內外,成功的最關鍵的因素就是那時候國家實施的計劃經濟。

在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國的社會主義還處在巔峰時期,在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工作的都是一批純粹的藝術家,他們一心投身於如何做出最精美的藝術動畫來,盈利還是虧損都由國家來擔著。

那個時候,一部動畫的製作周期是很長的,製作過程也是精益求精。所有參與制作的工作者幾乎沒什麼私利私心,把動畫做好是他們唯一的想法,那時候的作品也都追求一個寓教於樂,不僅是一部單純的給小孩子看得動畫,更有教育人的意義,能夠滿足人民的精神需求。

▲中國美術片的開拓者——萬氏兄弟

而到了90年代之後,改革的風向吹向中國,計劃經濟體制在慢慢衰退,取而代之的是市場經濟。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也必然經歷了改革改制這一關,從國家負擔管理動畫相關的開銷到上美廠自負盈虧。讓一批本來專心致志做藝術的藝術家們突然來參與市場運作,就是一件強人所難的事情。

在90年代之前,中國動畫的運營模式是國家負責統購統銷,不計算成本,不面向市場。在60年代初的三年自然災害剛結束的時候,萬氏兄弟在國家那樣艱苦困難的時期都能產出製作成本高達一百萬人民幣的的《大鬧天宮》,靠得都是國家的扶持和優惠政策,集全國藝術家優秀之力量只為了一部並不能讓人吃上飯的動畫片。

▲《大鬧天宮》

從「向藝術看齊」到「向錢看」,從集體主義到個人主義,從以藝術為導向到以營利為導向,從以前的固定薪酬到以件數計算工資,從滿足人民的需求到滿足營利的需求,從前的「工匠精神」已經淪為市場經濟時代的「逐利者」,藝術的苛求和耐心早就被拋擲腦後。

90年代後來自上美廠的某些動畫作品裡甚至出現大量的空白,這種情況在條件艱苦的70、80年代都沒有出現過,卻在90年代之後這樣一個精神環境變得惡劣的情形下突兀地出現的一批忠實的觀眾面前。

可以說,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衰落,代表了整個社會主義陣營動畫的衰落過程,是市場經濟對計劃經濟強有力衝擊的結果。

在90年代之後,美日新興的動畫產品又對中國本土的美術片市場造成衝擊,擁有更多選擇權的觀眾自然而然會傾向於更新鮮有趣的舶來品;而一直以兒童作為受眾的以上美廠為代表的中國傳統動畫也並沒有打算擴展自己的受眾群,白白流失了一大批年輕觀眾。

日本著名的動畫製作人高畑勛在2014年接受《南方周末》的採訪時還談到了有關中國動畫的問題:「我們向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贈送了《風之谷》的膠片,並與大家做了深入交談。當時圍繞分配的問題,對方問了許多。吉卜力現在是職員固定薪酬制,但當時日本所有的公司都是計件付酬,就是按照原畫一張多少錢、動畫一秒鐘多少錢來計酬的制度。他們當時只關心這個問題。因為「四個現代化」剛剛開始,他們認為統一工資是不合理的,應該引進日本的計件薪酬制度。我們感到很失望。」

▲高畑勛(南方周末/圖)

高畑勛同時也談到宮崎駿的看法:「宮崎駿對中國的失望無以復加。我在這一點上也是如此。因為我們對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是很尊敬的,沒想到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高層卻只關心這個。一旦計件付酬,就再也拍不出中國學派的影片了。計件付酬不鼓勵創新——不斷投入新的短片很費錢,而系列片只要搞好開頭的部分,角色和背景定下來以後就不會花太多功夫。之前中國同行那種每一部短片都嘗試新手段的創作方式,在日本就是完全行不通的。我必須要提醒他們,中國有懂行的人。但是中國一下迎來了現代化,現在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都已經沒有原來的風格了吧。太讓人失望了。我太失望了。」

▲高畑勛對中國動畫師特偉的水墨動畫片驚嘆不已。他看特偉早期的《小蝌蚪找媽媽》,「看得都傻了」。高畑勛把能創作出這樣的作品,歸結為中國電影製片廠當時的體制。(南方周末/圖)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沒有在國家經濟轉型的浪潮中存活下來,未來出生的新一代也未必有機會再看到曾經那些輝煌的經典之作。現在的人總在吐槽以《喜洋洋灰太狼》為首的大陸動畫有多糟糕多麼毒害童年,可是有的人不知道的是,以前的大陸動畫曾經也是國人的驕傲啊。

國漫未來的路在哪裡,不得而知,慶幸的是,至少有人見證過它的輝煌。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宮崎駿 的精彩文章:

【專訪】宮崎駿與鈴木敏夫「接班人」:不需要刻意傳承,吉卜力就在我內心深處
都知道抖音神曲《起風了》,那對於這部電影你又了解多少呢?

TAG:宮崎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