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極富吸金能力的區塊鏈技術到底是如何運行的?

極富吸金能力的區塊鏈技術到底是如何運行的?

區塊鏈是一種技術,

而不是某一種隱喻。

2017年,區塊鏈瞬間火爆全球,就連小區跳廣場舞的大爺大媽都能聊兩句。在這樣場合中的區塊鏈似乎是爛大街的流行音樂,每個人都能哼唱兩句,但並不會有人真正去關心其實質是什麼,其運行方式又是怎樣的。

GIF

我有一個恰好任職於帝都某一區塊鏈企業的朋友,月薪是我們這些普通北漂者的好幾倍,甚至他每個月被扣掉的五險一金和個人所得稅都超過了我們的月薪。單從薪資這方面來看,不可置否,火爆的區塊鏈行業似乎成了最賺錢也最有前途的行業之一。

所有人都在驚詫於區塊鏈這樣的吸金能力,這種風頭甚至超過了之前同樣火爆的AI(人工智慧)、VR(虛擬現實)。然而,在這種狂熱背後,同時也隱藏著一系列的問題。

區塊鏈到底有什麼樣的魔力,能夠如此風靡全球?而這一種技術又是存在於一種什麼樣的秩序中?這樣的技術又涵蓋了怎樣的法學邏輯?區塊鏈這一技術到底有沒有未來?對於一般人而言可能不會考慮這種種問題,畢竟區塊鏈於他們而言就像是茶餘飯後的談資,但是對於想要入局的投資者而言,這些問題難以迴避。

由法大大、Onchain、微軟中國等單位參與建立和運營的電子數據記錄和保存系統「法鏈」,是一個開放式的區塊鏈聯盟。其運營管理負責人上海法鏈網路科技有限公司總裁陳文君博士曾指出,法鏈走的是開源路線,正積極與行業協調創新,共同開發場景應用,使區塊鏈技術成為激發生產力的利器。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談過當我們用區塊鏈的時候,我們改變了什麼,即區塊鏈對社會發展的影響(點擊即可了解),現在我們來看看區塊鏈技術思想與法學邏輯。

與所有技術不同的是,區塊鏈底層的運行錨定在「自然」和「理性」之上。區塊鏈的信任機器本質是建立在演算法這種自然規則的可信和人類理性對「作惡」的限制上。在區塊鏈應用中對事物的描述是四維的,時間刻度無所不在,在四維表述中,沒有「複製」,每一次「複製」產出的是一個新的時間戳的新文件。

所謂「自然」

英國自由主義經濟學家哈耶克在其所著的政治哲學著作《自由秩序原理》一書中將秩序分為「自生自發的秩序」和「人造秩序」。「自生自發的秩序」具體則被稱為「法律」,而「人造的秩序」卻恰恰相反。哈耶克主張盡量維護自生自發的秩序,警惕刻意設計的人造秩序對文明的破壞。

區塊鏈這一技術正是符合哈耶克「自生自發的秩序」。大部分人所說的「去中心化」不是區塊鏈的本質,甚至不是區塊鏈的特點。互聯網可以實現去中心化運作,區塊鏈也可以進行中心化運作。區塊鏈作為一種適用度很大的技術可以從極端的「去中心化」到「中心化」的靈活調整。而正因為區塊鏈在「去中心化」以及「中心化」運作中不可被人為篡改的這一特性,斷絕了「人造秩序」的破壞。

所謂「理性」

西方近代的唯理論哲學認為「理性是知識的來源,只有理性才是可信賴的」。德國哲學家康德也認為,「理性是人類的認識能力」。由此來看,區塊鏈運行所錨定的「理性」正是對這一思想的深刻反映。區塊鏈的不可篡改性正好符合人類理性對「作惡」的限制。基於「理性」的區塊鏈看起來也不像是部分反對者所說的「瘋狂的泡沫」。

又或許區塊鏈真的是人類有歷史以來最大的泡沫,但泡沫也是推動技術革命的催化劑。我們只能擁抱泡沫,不參與才是最大風險。

一個大的變革到來,都是先一小部分人先知先覺幹起來,大部分人都沒有感覺。抓住機會你就可能超越大部分人。而區塊鏈正是這一機會。但是如何抓住這一機會,又如何規避在這一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那必然要全面了解區塊鏈。

區跨鏈如何應用於實際領域,比如金融、公共治理、政務應用、社區信任以及公益等等,敬請期待2018年5月19日-20日法鏈執行總裁陳文君博士《區塊鏈與通證經濟》的詳情講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豐EMBA校友會 的精彩文章:

儒家學術與大國文道——文化傳承之旅

TAG:北豐EMBA校友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