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男子舉而不久,這條經脈有點「渴」!你該拿什麼澆灌它

男子舉而不久,這條經脈有點「渴」!你該拿什麼澆灌它

(本文為原創文字,請抄襲者自重!)

本文理論依據:《實用中醫男科學》、《中國古今男科良方集成》

列位看官,前幾天,本訂閱號發布了《男子不「挺陽」,這條經脈在「上火」!很多兄弟都被它坑苦了》這篇小小文說,為看官解讀了「肝鬱化火」這樣一重引發男子勃起功能障礙的病因病機。這令不少看官受益匪淺、腦洞大開。

祖國傳統醫學的辨證論治就是這樣,以人為本、精緻細膩,著眼於整體。

今天我們這篇文說要講的是什麼呢?這既是比「肝鬱化火」更為普遍,更容易出現,也是更容易讓人們所誤解的一重病因病機。這就是「肝陰不足」。

通過這樣一篇小小文說,我們或許更能體會祖國傳統醫學的獨特魅力。

看官須知——天地萬物,皆有陰陽。我們肝,其功能的發揮,亦有陰、有陽。肝陰不足,乃是肝陰虧虛之意,這在中醫診斷學「臟腑辯證」裡面,是比較要緊的一種癥候。肝經循少腹、環陰器。肝陰不足,肝經失養,有些「口渴」,則宗筋不榮,最後形成舉而不久、堅而不持。

其實,這肝陰虛的一些其他表現,在生活中太普遍了。這就是盜汗,在晚上睡覺的時候出汗,睡醒了就不出汗。這是為什麼?這是肝陰不足,形成虛熱,血熱內擾所致。還有的人,會失眠、心煩。這是為什麼?這是虛火「燃燒」起來之後,擾動了我們的心所致。還有的人,會出現潮熱現象。這也是虛熱內擾的表現。由於肝陰不足,身體濡養滋潤的功能大受影響,所以我們會口渴、大便發乾,甚至便秘。由於我們的肝經循行於兩肋,所以當肝陰不足、肝經失養的時候,我們會覺得兩脅隱隱作痛。除了勃起功能障礙之外,患者還可能因此出現早泄。這就是虛熱擾及精關所致。

看官須知,這樣的癥候,遠比「肝鬱化火」常見得多。肝鬱化火者,往往脾氣暴躁,口苦,下體灼痛,有一番熱象。而這「肝陰不足」,則多以盜汗、潮熱、口乾、便乾等癥狀為主。兩者之間,還是有些差別的。更重要的是,肝陰不足,是隨著年齡增長,尤其是在40歲以後,愈加普遍發生的事情。所謂「人過四十而陰氣自半」,就是這個道理。這是自然規律使然,很少有人逃脫的開,只不過程度不一而已。

這個時候怎麼辦呢?不可以補腎、不可以壯陽,更不可以清濕熱。我們要做的,就是滋肝陰。如何來滋補肝陰?今天在這裡,我們為您展示一張當代名家的臨床驗方。通過它,我么可以領略中醫在這方面的獨特心法。組方如下——

沙參12克,麥冬12克,當歸10克,生地15克,枸杞子15克,川楝子10克,女貞子15克,墨旱蓮15克,黃柏8克,山萸肉10克。每日一劑。五劑為一個療程。

是方,我們擇選自南京中醫藥大學王付等近賢編著的《陽痿證治》。作為臨床驗方,它對於改善肝陰不足所致的勃起功能障礙,是大有益處的。

說起其中的精義,真箇精彩紛呈。

這裡面,前六味葯,基本組成了一張千古名方「一貫煎」。此方,出自《續名醫類案》,是中醫學裡面響噹噹的補陰劑。這裡面起決定作用的,乃是生地、當歸和枸杞。

生地,養肝腎之陰,清熱滋潤。相對而言,它滋補腎陰之力更著。腎陰,乃一身臟腑之陰的根本,乃元陰。肝腎同源,腎陰足,則肝陰自復。當歸,入肝經,可以滋補肝血。枸杞子,入肝腎經,可以滋陰、添精。三味葯配合起來,起到滋腎陰、補肝陰的作用。

接下來再看沙參和麥冬。這兩味葯,歸經類似,都是入肺經和胃經,可以滋補肺陰和胃陰。為什麼要去滋養肺胃之陰呢?要知道,肺,通調水道。它是一身水液的上源。肺陰足,則陳撒雨露之功更強,令肝陰有源。胃,乃水谷之海。它喜濕惡燥,在潮濕濡潤的狀態下,可以更好地腐熟水谷,化生津液以供養身體。所以,我們要滋養肺胃之陰。

最後,看川楝子。這川楝子入肝經,可以行肝氣而清肝熱。用它在這裡,主要是防備肝陰虛日久而化火的問題。同時,肝陰不足,也容易肝氣鬱滯。川楝子行氣,恰好可以對此實現治療。

這些,就是一貫煎的基本方義了。在此基礎上,用女貞子、墨旱蓮進一步滋養肝陰,用山萸肉固精,以防虛熱擾及精關而早泄、遺精,全方的治療之功,可以告成了。

看官,你瞧瞧,這便是祖國傳統醫學滋養肝陰的方案了(當然,方案可不止這一個)。它對於肝陰不足所致的很多疾病,都有調治的效果。勃起功能障礙、早泄等,自然也在其範疇之內。不過,關鍵是,我們需要辯證準確。證屬肝陰不足者用之最妙。否則,就無效,甚至壞事。所以,看官在借鑒應用上方的時候,務必請中醫師辯證指導,以求萬全。

最重要的是,這樣一篇文說,目的是令看官了解疾病的真相,好少走一些冤枉路,少花一些冤枉錢。本訂閱號科普中醫的目的,也在於此。

全文完。您意下如何?請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幫你學中醫 的精彩文章:

頸椎病是不是沒法治好啦?
胃疼,你的「中氣」用沒了!此方精妙,值得收藏

TAG:幫你學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