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曹操統一北方後,為什麼只稱王不稱帝?有三大原因

曹操統一北方後,為什麼只稱王不稱帝?有三大原因

赤壁之戰後,曹操的野心越來越大,這似乎很奇怪,吃了敗仗,野心反而膨脹,天底下哪有這樣的道理?可惜曹操並不是只講道理的人,或者說,他有他的道理,在戰場上沒有拿到的,得在官場上撈回來。

當然,官場上步步高升,得靠戰場上節節勝利。所以,曹操又有了三次軍事行動,每次都在官場上另有收穫。

西征馬超、韓遂後,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南征孫權後,封為魏公,建立魏國;征伐張魯後,由魏公晉陞為魏王。公元217年,曹操的政治待遇登峰造極,禮節和儀仗已跟皇帝平起平坐。

於是,代漢的呼聲高漲起來,帶頭勸進的是文臣陳群和武將夏侯惇。陳群說,漢朝早已名存實亡,取而代之有何不可?夏侯惇則說,為民除害就是萬民之主,魏王稱帝何必猶豫?

結果,曹操還是拒絕了,他說:如果天命在我,那我就做周文王。那麼,曹操為什麼只稱王,不稱帝?有三大原因。


(一)、影響聲譽

勸諫的那一年是219年,曹操已經65歲,第二年曹操就病逝了,或許他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何況,曹操數次公開發表言論,絕不會代漢自立,這些年都過去了,現在突然反悔改變主意,對自己的聲譽和名節會造成很壞的影響,史書會怎麼評價呢?


(二)、形象不佳

在《三國志》一書中,袁紹、劉表、周瑜、諸葛亮都是相貌堂堂,一表人才,卻對曹操的身高和容貌隻字不提,這說明不敢恭維。《世說新語》也就有記載,匈奴使節來朝時,曹操讓崔琰做自己的替身,可見自慚形穢。東漢風氣以貌取人,曹操對此不得不顧忌。

(三)、便宜政敵

曹操心裡很清楚,只要自己稱帝,劉備和孫權也會跟著稱帝。然而,「篡漢」的罵名卻由他一人來背,這冤不冤啊?再說,如果曹孫劉都稱帝了,就沒有「中央」之說,劉備和孫權的身份就從「地方」變成「對方」,這樣豈不是便宜了他們?

因此,當孫權上表稱臣極力勸進時,曹操便拿著孫權的信對大家說:這小子是要把老夫擱在爐子上烤啊。雖然沒有稱帝,但是稱王建國了,後來曹丕稱帝,自然是水到渠成。

參考文獻:

1.《三國志·武帝紀》

2.《魏氏春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味的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不忘初心:曹操一個小舉動,祭奠45年前的自己
受到兩隻老鼠啟發,李斯逆襲人生,成就一代名相

TAG:趣味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