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汶川十年,緬懷同胞,致敬英雄!

汶川十年,緬懷同胞,致敬英雄!

一眨眼,距離「5.12」汶川大地震已經過去了10年。

那場地震留下的陰影仍在多數人腦海中揮之不去,地震後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救援口號,也在鼓勵著整個中華民族奮勇前行。

當年救災的過程中,湧現出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十年過去了,當初那些救人的「英雄」們,如今又在何方?他們現在處境又是怎麼樣的呢?

英雄警察李林國:有愧家人無愧國家。5.12地震發生時,北川縣擂鼓鎮派出所民警李林國正在鎮上開會,地震導致開會的辦公樓垮塌。

當時李林國多處負重傷,但他強撐幾近無法站立的軀體,立即趕往倒塌的北川中學救援被埋學生。由於流血過多虛弱不堪,李林國被強行送往醫院,但是他趁大家不注意又偷偷混進救援隊回到北川救人。

他在救人過程中幾度昏倒在廢墟上。15日,當他第四次被送到醫院時,李林國已成功救出了100多名被埋學生,而此時他的兒子卻已經離他而去。

很長一段時間內,因為沒有救出自己的兒子,李林國都得不到家人的理解。他的女人就曾一直責問他:「你救了那麼多人,為什麼不把我弟弟救出來?」直到她大學畢業,自己也成為了一名警察後,才開始慢慢理解父親。

回想起當初的選擇,李林國表示不曾覺得後悔,他說:「過了十年,我依然能夠拍著胸脯說,作為一個公安幹警、一個共產黨員,我肯定盡到了自己的職責,沒有給國家丟臉。」

如今,他和妻子回到了壩底鄉的老家,養豬、養雞,過上了田園生活。

地震「小英雄」林浩:正視批評不忘初心。據2008年媒體報道,汶川大地震時,林浩和同學被壓在廢墟下,身為班長的他組織同學們唱歌來鼓舞士氣,並安慰哭泣的女同學。

他爬出廢墟後,沒有離開,兩次返回廢墟背出兩名昏迷的同學。再次返回時,樓板垮塌,把他壓在下面,被老師拉出來。

林浩因地震英勇表現,被授予「全國抗震救災英雄少年」稱號,並在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與姚明一起作為國旗手率領中國代表團進入鳥巢會場。

2008年地震後接受媒體採訪時,當年的林浩說出了自己的志向:「我要考清華大學做一名建築師。」

十年來,林浩大量參與影視劇拍攝。由於這一行為與之前的夢想相背,他遭遇了不少網友質疑。

對此,林浩說:「這些年有人質疑我救人造假,有人批評我因為拍戲荒廢學業。但是我清者自清,不需要做過多解釋。」林浩還表示:「無論是十年前想學建築,還是現在希望從事演藝行業,其實我的初衷是沒有變的,目的都是為了幫助別人。」

當有人質疑他為了藝考放棄學習時,他說:「我沒有放棄學習,更沒有放棄文化課。不管是生活,還是拍電影,書本的學習,包括文化課都很重要。」

今年,林浩參加了多所學校的藝考,但沒有收到任何學校的複試通知,如今他正在積極準備高考。

抗震救災英雄少女楊琳:帶著夢想繼續前行。2008年5月12日,楊琳那年14歲,是四川都江堰聚源中學初二學生。汶川大地震發生後,學校瞬間成為廢墟。

危急之中,楊琳成功將兩名同學推到安全地帶,自己多處受傷。同年6月,她被評選為「抗震救災英雄少年」。

由於汶川地震造成基礎設施損毀嚴重,其中有1000多名傷員需要被轉送到浙江治療。當年5月31日,楊琳在媽媽的陪伴下也來到了浙江省人民醫院,進行為期一個多月的治療康復。

楊琳剛開始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對前來採訪的記者說,自己以後想當記者,但後來她改變了自己的想法。

「我比較靦腆,一緊張,說話也不太流利,所以我可能不適合當記者,但是我想將愛心不斷傳遞下去。」楊琳說,「高考時,我上了四川瀘州醫學院護理大專,終於實現了當醫務工作者的願望。」

2014年5月,楊琳作為特例,來到浙江省人民醫院實習,年底提前被醫院錄用。現在楊琳已經在杭州成了家,找到了人生中的另一半。

談到自己的老家四川,楊琳說:「我也時常想家,想家人,每當這時我就看看照片,現在的家鄉和10年前相比,已經煥然一新了,房屋建起來了,道路也四通八達。」

如今回想當初被救出來的情景,楊琳說:「從廢墟中被救出的那一刻,我也撿起了廢墟下同學們未能完成的夢想,我要帶著這些夢想繼續前行。」

汶川地震雖然已經過去了10年,當年的英雄也遠不止這些,甚至有些人已經忘記了此事所帶來的傷痛和回憶,但是這些英勇事迹卻是我們永遠不能忘卻的。

正是他們教會我們盡忠職守捨己為人,教會我們不忘初心努力奮鬥,教會我們積極向上樂觀生活。

汶川十年,緬懷同胞,致敬英雄!

— [ THE END ] —

歡迎添加清博小清微信:qingbozhishu001,備註「自媒體,拉群」,便可進群。歡迎加入清博自媒體交流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媒體指數 的精彩文章:

清博發布《中國航天科工媒體矩陣官微2017年度榜單解讀報告》
高情商的男人,都有的三個特點

TAG:新媒體指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