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抗震救災小英雄十年歷經兩次劫難 學醫卻拒當醫生

抗震救災小英雄十年歷經兩次劫難 學醫卻拒當醫生

(原標題:抗震救災小英雄陳浩:歷經生死 方知生命可貴)

2018年,陳浩望著窗外,回憶著過去。

10年前,在地動山搖間,年僅12歲的陳浩將前方的同學拖離了磚牆傾覆的範圍,取而代之的是自己被埋入瓦礫殘垣下,經過4個多月的入院治療才得以康復。

10年後,當初那個照片上那個身材瘦高、笑容爽朗的男孩子已經長大,成為一個身高一米八,身材健碩,彬彬有禮的沉穩少年。

十年光陰,十年成長,地震之後的成長經歷,陳浩並非一帆風順,經歷了車禍與高考的洗禮,讓他對人生悟出了新的感悟。「時間是一件很奇妙的東西。」地震10年,陳浩一如既往的低調,上學期間也從未主動向老師和同學提起往事,抗震救災的英雄事迹也隨著時間流逝被逐漸掩埋。

但這正是陳浩所期望的:「過去的事情並不重要,人總是要向前看,重要的是將來。」

回首往事

地震是一柄雙刃劍

22歲的陳浩坐在椅子上,厚重的劉海覆蓋額前,如今俊朗的少年,面容間仍舊能讀出過去的輪廓模樣。

對地震的救人經歷,陳浩直言已經記不太清了,當時的他還只有12歲,是溫江區玉石鄉實驗小學六年級的一名學生,「畢竟已經過去十年了。」當初的小學因為學校合併已被拆遷,縱然回到學校原地,現在也是一副陌生的景象。

「當時的年紀太小了,地震發生時很懵,有一種不真實的感覺。」震後兩年,陳浩共回學校看過兩次,除了壓住自己的牆不在了,其餘的一切和地震前沒什麼分別。地震的後怕,也在這時才漸漸品味出來。

地震時,陳浩為救同學受傷。

談到地震對人生的改變,陳浩對於這份經歷半是感激半是複雜。「地震就像是一柄雙刃劍。」一方面,地震後留下了一些後遺症在車禍後更加嚴重了,例如腰傷。有時候回家看到爺爺奶奶在屋裡忙前忙後,想幫家裡面人做點事卻有心無力。

一方面,陳浩卻依舊認為地震在他的人生軌跡上開了個岔路口,他設想過如果當初自己沒有救人會是什麼樣的情形。「我或許就是鄉壩頭的一個孩子,讀完高中就不會繼續讀書了,平平凡凡的過完這一生。」

「小時候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都未成熟,現在回想起來,地震也打開了自己的視野。」陳浩說道,經由地震,自己的人生在不斷進步,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少年走上公眾媒體的舞台,雖然失去了一些東西,但得到的資源更多。

2014年,陳浩遭遇的一場嚴重車禍,整個治療費用就高達30多萬,通過媒體報道,陳浩收到了社會人士捐款90萬,解決了這個普通家庭的燃眉之急。「如果沒有地震小英雄這個身份,這就是一個普通的車禍事件,也不會受到那麼多人的關注。」

陳浩還記得,當時的重症監護室外堆滿了鮮花,都是來自整個社會的善意,也有很多人來看望他並留下治療費用,有些都沒留下名字,這些不由的讓他感動。

兩次劫難

讓他明白生命的脆弱與寶貴

「在這個世界上,面臨生死考驗的普通人太多了,但像你這樣經歷兩次的,就太少了。」記得有一次,母親這樣對陳浩說道。

08年地震時,陳浩的雙下肢骨折,背部幾乎沒有完好的地方,可這和之後的車禍相比,還是小巫見大巫。2011年10月,陳浩在放學回家途中遭遇車禍,造成左手和右鎖骨骨折,肝臟破裂。在四川省人民醫院的第一夜,醫生怕他在手術台上撐不過來,並未做任何手術,還下了多次病危通知書,一度讓其家人準備後事。

2011年,陳浩遭遇車禍。

好在後來,在經過8小時手術後,意志力堅強的陳浩自己挺了過來,這在醫生看來都是奇蹟。

「如果地震只是半隻腳踏進了鬼門關,車禍就相當於進去溜達了一圈又回來了。」回首過去痛苦的經歷,陳浩語氣平淡,可兩次遊走在生死邊緣的經歷,還是給他的人生帶來不小的影響和感悟。

「生命真的太寶貴了。」陳浩對記者感嘆道,回憶起之前天真的自己,總是認為死亡離自己太遙遠,不知天高地厚,什麼事情都要去嘗試。比如每年夏天,他都會去河裡洗澡,車禍康復後,這些危險的事情他再也沒有嘗試過。「當你身上正兒八經的插滿管子,身體痛苦卻不能說話,只能感受到冰涼的液體從管道中打入胃裡,你才明白生命其實是很脆弱的存在。」陳浩表示。

發生車禍時,陳浩共收到了捐款90餘萬元,其中40多萬設有專用基金,捐贈給了一個老年基金會。手上的50多萬,除去治療的30多萬,剩餘的18萬由母親經當時一位華西都市報記者聯繫下,分4、5次捐贈給幾位病患。他們之中,有生命垂危,身患白血病的病人,還有兩位燒傷的病患。

「有人建議我可以資助貧困學生上大學,我想了下,還是拒絕了。」資助貧困學生並不是不好,而是陳浩覺得,生命如此脆弱,那些生命垂危的病人其實需要這筆救命錢。

十年成長

就讀醫科大學卻拒絕成為醫生

地震過後,因為救人事迹,陳浩被評為「抗震救災小英雄」,被保送到四川省重點中學溫江中學就讀。2014年,他考上了瀘州西南醫科大學,就讀心理學專業。現在,正值大四下學期,陳浩忙於實習和畢業答辯,下一步,他即將踏入社會尋找工作。

回憶起自己的學校生活,陳浩可以算的上低調,上學期間,他從來不向人主動說起這段經歷。但在剛上初中時,很多人會在教室外面圍觀這位「抗震救災小英雄」,這讓小時候的他有些不適應,直到後來,同學們才對他的身份習以為常。

大學四年,他為人低調內斂,從未向老師和寢室同學主動透露過地震相關的事情,「在他們眼中,我就是一個普通的大學生,和周圍人沒什麼兩樣。」而這一切,也是陳浩一直以來所期望的,在「圖書館—食堂—教室」過著大學生三點一線的平淡生活。

畢業實習期間,根據他的心理學專業,被分配到了醫院精神科實習了三個月,回來後考慮了一下,還是決定未來從事其他行業。詢問緣由,陳浩坦誠,因為之前兩段受傷的經歷,讓他對醫院好感不足,「不喜歡醫院的氛圍」。

這幾年,陳浩父親一直在溫江跑長途貨運,母親則常年在家務農,和爺爺奶奶打理屋前的綠化林。對於陳浩的工作學習,父母從未過多干預,尊重他的看法。對於未來,陳浩心中早已有自己看法。

「想從事金融行業的相關工作。」陳浩告訴記者,目前他正在一家證券公司實習。選擇這個行業還是因為自己閑不住,「喜歡挑戰自己,更喜歡完成挑戰後心中的滿足。」他給自己定了一個小目標,先考取證券從業資格證,再工作兩年。

詢問是否有成家的想法,這位爽朗少年羞赧答道:「不急,還早。」踏入社會,過去的記憶將隨著時間漸漸掩蓋,成為回憶,展望未來,還有廣闊的天地讓他翱翔,「畢竟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陳浩微微一笑,對於未來,他依舊蓄勢待發,期待滿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大陸軍演只是「前菜」 下一步行動就看蔡英文表現了
黃子韜發飆上熱搜 其實都是標題黨惹的禍

TAG: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