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民日報評美退出伊核協議:無視國際責任的輕率之舉

人民日報評美退出伊核協議:無視國際責任的輕率之舉

5月8日,在美國華盛頓白宮,美國總統特朗普展示他簽署的總統備忘錄。新華社發

當地時間5月8日,美國政府無視國際社會的普遍反對,正式宣布退出伊核全面協議。華盛頓的這一貿然舉動勢必將給中東局勢帶來衝擊,給維護國際核不擴散體系造成壓力,充分暴露了單邊主義思維愈發濃重的美國在處理國際事務時的任性與魯莽。

眾所周知,伊核全面協議是由伊核問題六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歐盟和伊朗共同談判達成的多邊協議,並且經過安理會第2231號決議的核可,所有各方都應當認真執行,維護全面協議的完整性和嚴肅性。也正因為此,過去一段時間以來,中俄明確表示致力於繼續維護和執行伊核全面協議,法、德、英等美國傳統盟友也密集遊說華盛頓,勸其留在全面協議內。8日的退出決定表明,在「美國優先」思維下,華盛頓外交決策正距離多邊主義越來越遠,對其自身國際責任的把握也越來越輕率。

必須指出的是,美國決定退出伊核全面協議的理由明顯難以自圓其說。首先,即使在美國政府內部,包括情報界、外交界高官,也普遍承認伊朗正在執行協議。華盛頓極力將所謂伊朗的地區影響力問題、導彈開發問題與伊核全面協議存廢問題相捆綁,無非是暴露了自己「為退出而退出」的既定選擇。其次,華盛頓對退出協議之後怎麼處理伊核問題、對伊關係,並沒有拿出成熟方案,這也是為什麼美國戰略界普遍反對這一決定,認為決策過程中,政府出於國內政治因素的考慮壓倒了對問題本身的把握。

從國際安全治理的視角看,通過31輪艱辛談判才達成的伊核全面協議化解了伊核危機,鞏固了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為基石的國際核不擴散體系,有利於促進中東地區和平與穩定,對通過政治手段解決熱點問題也具有示範意義。由此看,美國的不負責行為不僅給維護核不擴散體系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挑戰,也極大損害了其自身形象和信譽。下一步,有關各方尤需加強溝通協調,致力於確保協議繼續發揮作用。

在局勢向來環環相扣的中東,美國的任性舉動不可能沒有反作用力。儘管伊核全面協議本身下一步命運如何,目前尚不明朗,但美國舉動對中東局勢的負面衝擊是明顯的。歷史充分表明,德黑蘭不會對美國的壓力無動於衷,而相互加壓只會讓局勢更為複雜危險,其影響也不會只停留在美伊關係框架內。一直以來,中東地區最不缺的就是風暴點,但從不久前對敘利亞進行軍事打擊,到此番退出伊核全面協議,再到下周啟用美國駐以色列新使館,華盛頓的一系列舉動都在把原本就已經繃緊的中東局勢發條繼續擰緊。

美國媒體一篇評論認為美國政府此舉是從「外交」的一次撤離。此言頗說明了一些問題。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約翰·博爾頓在對媒體解釋退出伊核全面協議的決定時明確表示,美國需按照「實力地位」參加談判,伊核全面協議談判沒有實現這一點。看來,美國退出伊核全面協議的決定折射出一些長遠性問題——面對一個更加傾向於以強力處理國際事務、更加明確以一己私利作為決策出發點的美國,整個國際關係體系需如何承壓前行?管控分歧,外交的這一職能又將如何安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日報-鐘聲 的精彩文章:

TAG:人民日報-鐘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