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亞馬遜成立至今利潤累計96億美元 抵不過蘋果單季利潤

亞馬遜成立至今利潤累計96億美元 抵不過蘋果單季利潤

騰訊科技訊據外媒報道,一個詞可以解釋「股神」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為什麼選擇投資蘋果,而不是亞馬遜:利潤。蘋果在2017財年的利潤高達483.5億美元,截至3月末的上一財季利潤達到138億美元。相比較而言,亞馬遜成立至今的累計利潤約為96億美元。

巴菲特在上周末召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年度股東大會上表示,當年判斷失誤,沒有投資Alphabet(谷歌母公司)和亞馬遜犯了重大錯誤。「在谷歌和亞馬遜的問題上我做了錯誤決定。」他說道。「我曾經關注過它們,但卻做了錯誤決定,它們依然擁有遠大前程,現在的股價根本反映不了兩家公司的潛力。」但與此同時,伯克希爾哈撒韋在上一季度又增持了7500萬股蘋果股票,持倉總量達到驚人的2.4億股。

巴菲特的投資風格,可能是因為他強調公司歷史財務記錄,而不是相信分析師大膽的未來預測。「我可以公正地說,我們從來沒有考慮過分析師對我們購買證券或業務的預測,」巴菲特在1995年伯克希爾哈撒韋年度股東大會上曾這樣表示。

蘋果「是一家不可思議的公司,」巴菲特5月3日在接受CNBC採訪時又表示。「蘋果是全球利潤最高的企業,它的利潤幾乎是美國排名第二公司利潤的兩倍,」他當時稱。蘋果在2017財年的利潤高達483.5億美元,截至3月31日的上一季度的凈利潤達到138億美元。

與蘋果的高利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亞馬遜自成立至今累計利潤僅為約96億美元。這一數據包括亞馬遜成立以來的所有年度凈利潤數據,以及該公司在今年第一季度獲得的16億美元凈利潤。

「我們正處於亞馬遜投資周期的最佳位置。目前,亞馬遜的新物流中心和數據中心正在推動營收加速增長,而增量容量利用率正在推動利潤增長,」高盛分析師在上月的研報中稱。「我們仍處於計算向雲端,以及傳統零售向在線轉型的早期階段,我們認為,市場低估了兩者對亞馬遜的長期財務效益。」

巴菲特對激進的未來預測信心不足,這可以解釋為什麼他能夠被蘋果目前的高利潤水平,而不是亞馬遜的潛力所吸引。

市場超萬億美元

蘋果如今已即將成為售價市值超1萬億美元的美國公司。不過有市場分析師認為,即便是蘋果市值超過1萬億美元,亞馬遜仍有望又來居上,取代蘋果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

從已故的聯合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1976年在車庫中起步創辦蘋果至今,這家公司的年營收已達到驚人的2290億美元,超過葡萄牙和紐西蘭等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在公布1000億美元的新股票回購方案,以及巴菲特增持公司股票的消息之後,蘋果市值在周四達到創紀錄的9340億美元,1萬億美元關口已是指日可待。在上周二發布財報至今,蘋果股價累計漲幅達到12%;只需要再漲8%市值便能達到1萬億美元。

雖然亞馬遜當前的市值為7800億美元,比蘋果市值低出1480億美元,但是亞馬遜的股價上漲速度和營收增長速度要比蘋果快出許多。亞馬遜的動態市盈率目前超過100倍,遠遠高於蘋果的15倍。

在過去的一年當中,受市場看好蘋果旗艦智能手機iPhone X的推動,這家公司的股價上漲了24%。但事實上,投資人如今對售價達1000美元的iPhone X並不看好,更關注的是蘋果把更多現金返還給股東的計劃。

谷歌母公司Alphabet目前是美國第三大市值公司,市值為7650億美元;微軟排名第四,市值為7490億美元。包括排名第五的Facebook,美國五大上市公司如今已佔到標準普爾500指數成分股24萬億美元總市值的約15%。

可以肯定的是,過去的股價上漲並不能可靠地預測未來的表現,而且以大多數標準來看,蘋果和亞馬遜近年來股價的飆升都是非同尋常的。如果按照去年的股價上漲速度計算,蘋果市值將在今年9月達到1萬億美元;亞馬遜市值則有望很快超越蘋果,在今年10月達到1萬億美元。除上述兩家公司外,微軟的市值將會在2019年年初達到1萬億美元,而Alphabet則需要在2020年市值才能達到1萬億美元。

大多數華爾街分析師並不那麼樂觀。湯森路透的調查數據顯示,市場分析師給予蘋果未來12個月的目標股價為200美元,意味著該公司的市值將達到9830億美元;給予亞馬遜的平均目標股價為1850美元,意味著該公司股價仍有15%的上漲空間,市值能達到8980億美元。分析師還預計,微軟股價仍有12%的上漲空間,市值能達到8450億美元;Alphabet市值則能達到8840億美元。(編譯/明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科技 的精彩文章:

完美世界遊戲宣布大IP戰略:將基於完美世界、誅仙等進行開發
Google X前高管:科幻電影里的技術最終都會成真

TAG:騰訊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