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林格:教育的力量在於自我的深度覺醒

林格:教育的力量在於自我的深度覺醒

林格

著名學者,當代中國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教育專家

內容來源:本欄目內容均為原創作品。由基本書院的教育專家、知名文化學者《開講》實錄整理而成,內容有刪節。

全文866字|閱讀時長2分鐘

本文學習指數:??????????

教師,除了命定的、不可須臾或缺的擔當和光榮,和其他職業的人一樣,時時會走著走著就迷了路。

當下,教師的「忙」與「盲」,已裏住了他們的內心,使之深陷平庸與迷茫之泥淖,唯有他們內在的深度的自我覺醒,才能把自己領出來,走向清澈與明亮。

而自我的深度覺醒,須有四個法門:

一、信。

信,為道之源,功德之母。

信,是信仰未來的,理想的自己,它是生命之根。

不信,半信半疑,言信而行不信,皆為心魔,不如無信。信則深信,在生命的根部種下「信」與「念」,讓它慢慢長,將成長為自我信念之樹、信仰之樹。

信,就是敬畏,我做教育十幾年,感覺最難的是扶起人的敬畏之心即「信力」或「念力」。誰也不信,無所敬,也無所畏,如此,再好的東西,他也接不住,從而,人生無根、無所堅守,內心雜草叢生、嚴重者甚至過度鹽鹼化。

二、性。

教育之學實為人性之學。換言之,做教育的人,自然需掌握人的性質,荀子講「生之所以然者謂之性」,而掌握了人的性質,才可能行教誨之事。

過去十幾年,我窮盡全部心力,參悟並掌握了人的性質,即人的生命發展規律,從而完成了我自身的教育理論體系——率性修道。

然而,只是停留在人性上,是不夠的,因為仍在一個較低的層面上。

我發現,在教育中,真正能起引領作用的不是人性,而是人的神性,也可稱之為靈性。

人的自我覺醒之門,也在這個神性上,在難受與痛苦中,把自己身上的神性逼出來,離世俗遠一點,離神聖近一些,就接近道了。

三、危。

人心惟危。

當下,人們經常不自覺的陷自己於「危境」、「圍困」之中,不安心、不舒心、不放心,甚至揪心。

教育之道就是安心之道。

我收藏有康有為先生的一個橫披【明德不危】,這四個字,具有重大教育價值。「危」,概因不「明德」也。

在生活中,「明德」不難,恭、敬、忠、信,其內涵大家都知道,只是沒有把這四個字真正地供在頭頂上(上供),並一一地徹底地活出來,做到100%的純度。如果純度不夠,不能叫明德,仍然會時時陷於「人心惟危」之中。

明德,並100%踐行,則心起燃燈,心始終立於高處,上天也會照顧你。

四、微。

見微知著。

微,即細節,在細小處證見偉大。

這裡主要講的是世界觀。任何一個整體,都是另外一個整體的局部;而任何一個局部都是另外一個局部的整體。

要知道,這個世界是無極的、無窮盡的,在全息世界中形成自己的系統性思維、戰略性思維、實踐性思維,才能真正的把握細節,從而駕馭自己。而所謂駕馭自己,通常是在細節上去把握分寸和力度。

以上所述的,不僅僅是教師的深度覺醒之四大法門,任何一法門,一旦開啟,都可能將自己領向新的境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基本書院 的精彩文章:

TAG:基本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