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傳統文化中教育的智慧

傳統文化中教育的智慧

在十年的職場教育培訓中,對於傳統文化中教育的智慧有了更深刻地理解和感悟。在此,借「山培聯公眾力」的平台,和大家分享我們優秀傳統文化中關於教育的智慧,與君共勉!

「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

這些都談到了教育的重要性!

那什麼是教育?

《說文解字》中講:「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

可以看出:教首先是身教!管理者如何做,下級員工就照樣學,這就是教了!所以說,學習的第一步就是從模仿開始!同時,可以看出育就是讓後人行利益他人、利益社會的事,即是善事!

什麼是教育者?

教育者就是能夠正己化人的人!他可以是父母,可以是領導、上級,可以是前輩,可以是老師,大學教授,也可以是職業培訓師!正如孔子所言,「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每個人身個的優點都可以為師的!

教育的內容和順序應該是什麼?

《論語》中,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從中可以看出教育的內容有:在家孝敬父母,出門友愛同輩,保持嚴謹,嚴守信用,博愛,親近有仁德的人。在這些做人的基礎上再學習文化知識。總結來看教育的內容就是:教育如何做人和做事!

教育的順序是先教如何做人,再教如何做事!

那教育的方式有哪些?

可從身教、言教、導教、境界、樂教、禮教六個方面進行教育。

身教:即是教育者以身作則,先行示範與榜樣的作用。學生自然模仿,教育即開始於無形之中。

言教:即是通過語言給被教育者講道理、講規律,使其提高;

導教:即是通過引導來使被教育者主動思考、感悟,自行找到答案的過程。即《論語》中孔子的觀點:「不憤不啟,不悱(fěi)不發。」這是我們當下教育者很容易忽略的一個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相比較而言,西方教學中這一點做的比較好!

境教:即是通過布置一個學習的環境。環境即是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一切,均稱為環境。包括以物為主的硬環境和以人為主的軟環境。境教即是發揮熏習的力量,產生如「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的作用。

樂教:即是通過音樂開啟被教育者的靈性和智慧。在教學中善用音樂!

禮教:即是通過禮儀的導入讓被教育者知禮、懂禮、達禮,最終以禮立世!

教育中要注意的事項有哪些:

《禮記?學記》中講到:「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也就是說:學習的人有四種缺點,教育者必須要知道。人學習的時候,或者失於學得過多,或者失於學得過少,或者失於把學習看得太容易,或者失於遇到困難就停止不前。這四種缺點,是由於學習的人心理的不同造成的。教育者知道了學習者的這些想法後,才能有針對性地補救他們的過失。

在職業培訓中,講授式教學,講授的內容多,學習者容易消化不了,會出現「失於多」的問題;體驗式培訓,學習者參與性強,體驗深刻,但容易出現「失於寡」的問題。教育前要先做需求調研,了解學生的需求再做難易適中的針對性教育,才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以上是結合當下教育與培訓的現狀,照傳統文化中的教育智慧做的一點分享,與君共勉!

(本文作者為山培聯副會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培聯成長力 的精彩文章:

我所理解的「培訓師培訓3.0」

TAG:山培聯成長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