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國設計為何極端商業化

美國設計為何極端商業化

在現代設計史的發展過程中,最初有兩場運動聲勢浩大,分別是「工藝美術」與「新藝術」運動,但這兩場運動的主戰場以歐洲為主,比方西歐的英國與法國,而美國也存在「工藝美術」運動,但跟歐洲部分略有區別,而是否歐洲部分的延續或者發展在歷史上存在爭論。

(工藝美術運動代表作紅屋)

關於這兩場運動我將會以獨立的篇章講述,所以這裡就不打算不過多的描繪,我們從另一場運動講起,就是裝飾藝術運動。

一、裝飾藝術運動

在20到30年代之間,美國最大的城市紐約有諸多文化藝術運動發展蓬勃,比方音樂劇、歌舞、爵士樂、文學創作、詩歌等等,其中好萊塢的電影工業更是影響遍及世界。而紐約百老匯無線電城音樂廳的歌舞表演更是美國文化其時特徵的代表,現實了美國通俗文化的力量。

(美國百老匯歌舞劇表演照)

無論是百老匯還是好萊塢,在設計方面來看,都有明顯的古埃及、瑪雅和阿茲台克(14世紀-16世紀的墨西哥古文明)文化的特徵。這些特徵直接影響了美國的「裝飾設計」形式風格。而美國特有的好萊塢風格,更是在此基礎上吸收了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古典裝飾風格。

(1929年11月5日好萊塢鳥瞰圖,背景是「好萊塢莊園」的標誌。)

(1921年卓別林本人導演的電影《孩子》(The Kid)劇照)

(格里菲斯1916年導演的默片《黨同伐異》(Intolerance)劇照。)

美國的「裝飾藝術」運動並非全覆蓋的,而是主要集中在建築設計及其相關,比方室內設計、傢具設計及家居用品,又例如一些雕塑及壁畫等。屬於建築引導型的設計運動。

「裝飾藝術」運動在美國的特徵表現為大量起稜角的裝飾、強烈而絢麗的色彩計劃及普遍採用金屬作為裝飾材料等,「裝飾藝術」運動的發源地其實在浪漫的法國,雕琢味道濃厚,而美國則是基於這個基礎加以極端發展,後期更是混合了部分美國大眾藝術與通俗文化,形成自己的獨特面貌。

關於此運動的主要建築代表分別是克萊斯勒大夏,帝國大廈及洛克菲勒中心大廈等。在此我們主要講述一下克萊斯勒大廈。

(克萊斯勒大廈)

克萊斯勒大廈1930年由威廉凡阿倫設計完成,從1926年開始耗時5年。是受克萊斯勒汽車製造公司創建者沃爾特?P?克萊斯的委託而建造的。坐落在美國紐約市中心。它是世界第一座最高摩天大樓,高度320米,77層。沃爾特?P?克萊斯勒要求將它們製成看上去與汽車散熱器帽蓋的裝飾物一樣,作為他顯赫的汽車製造帝國的標記。

(克萊斯勒大廈白天)

斜面頂冠是克萊斯勒大廈最著名的特色之一。大廈頂冠由凡艾倫所設計,是由七層同心弧形斜面組成的十字型弧棱拱頂相疊而成。刻有放射狀展開的線條電鍍彼此以柳釘銜接,三角形的窗戶則穿插其中。由下而上,每一層皆逐漸縮小並向後退縮。整個頂冠使用了電鍍覆蓋的金屬不鏽鋼建造。而且尖塔頂端和裝飾上各安裝了一套燈光。一種V型的光照向大廈鋼的部分。之後安裝的照明燈組使得在特殊的時候,大樓上方可以點亮許多顏色。所以觀賞這個大廈最佳時間就是夜間。

如圖所示閃閃發光的克萊斯勒大廈就像一個精靈,是「裝飾藝術」運動風格最好的紀念碑建築。

(克萊斯勒大廈夜間)

我們看到克萊斯勒大廈附近同樣奪目的則是1931年完工,由威廉?蘭柏設計的帝國大廈,帝國大廈樓高381米、總103層,1951年增添了高62米的天線後,總高度為443.7米,所以超越了克萊斯勒大廈成為世界第一高樓。

這幾座具有「裝飾藝術」運動特色的代表性大樓除了建築風格外,室內設計、壁畫、雕塑、傢具,餐具甚至電梯內部都同樣具有裝飾藝術特點。

從美國東南部的紐約開始發展的美國版「裝飾藝術」風格一直傳到西南部的洛杉磯西區(加利福尼亞州),逐漸產生了一些變種,這其實跟語言的變種類似,每到一個地區交界處就產生細微變化,直到拉開較大的差異。

(順帶給各位科普一下美國地理)

比方洛杉磯的「裝飾藝術」建築已經可以劃分兩種,第一種跟紐約的差異不大,被稱為「曲折型現代主義」,流行於20世紀20年代,歡迎大家望文生義,而第二種則差異很大,就是著名的「流線型現代主義」,其中以洛杉磯的可口可樂大廈為代表,這種風格是從汽車的流線設計演變而來,講究時代感、運動感與速度感。關於流線型運動,我們下面的內容也會有所提及。

(洛杉磯可口可樂大廈)

講到可口可樂就不得不談接下來要聊的一位美國設計大咖,而這位設計大咖美國的工業產品設計發展息息相關,甚至是主導者之一,所以本次分享的第二大課題,就是工業設計的發展。

開始這個話題之前,我們可以先看看當時中國的情況, 20年代到30年代,中國主要發生的大事包括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第一次國共合作達成、孫中山逝世了、國共合作北伐戰爭打敗了北洋軍閥,所以中國屬於一個動蕩不堪的時期,設計方面的活動主要為平面設計,並且集中於上海這類城市。

我們可以大致看看當時中國平面設計的風格與水平。

(短篇小說「雜誌,1927年8月 設計師:陳之佛)

(彷徨,1929年8月 設計師:陶元慶)

(上海民營開明函授學院,社員俱樂部 1930年 設計師:錢君匋)

我們可以看到當時20-30年代中國的設計其實也具備典型的「中國風」,特點就是普遍像版畫,而且特別喜歡對字體進行設計,而且我們不難發現那時候其實就是扁平化的。

二、工業設計在美國

美國的工業設計發展跟「裝飾藝術」運動其實存在時間上的交集,美國工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刺激因素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戰爭期間,美國利用了「中立」的有利地位,充當交戰雙方的武器工廠,迅速擴大軍工生產和重工生產,就是我們常說的大發戰爭財,所以戰後的美國工業進入高速發展階段。

(第一次世界大戰影像記錄)

因為美國利用戰時積累的工業技術轉向消費品生產,而消費品生產的數量和質量,都是當時世界空前的,原本在設計上領先的歐洲各國受戰爭影響,經濟與技術都嚴重滯後甚至倒退,所謂的山中無老虎,這一切成為美國後來變身超級大國的重要因素。

美國設計的發展有好多因素共同作用,比方剛才提及的世界大戰,又比方20年代末美國的經濟危機,與及後來著名的「羅斯福新政」,又比方包豪斯大咖集體移民帶來了「現代主義」等等,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兩位校長,格羅比烏斯跟米斯凡德羅,前者受邀去了哈佛,後者去了芝加哥伊利諾伊理工學院。

(格羅比烏斯1953年在美國波士頓與友人合照)

羅斯福的新政改變了美國以往對宏觀經濟(市場)放任自流的態度,轉變為從金融、投資、稅收、社會福利等方面進行監管,由國家牽頭投資大型經濟建設項目,以工代賑促進就業,讓美國經濟產生復興。

(羅斯福新政期間的羅斯福總統)

企業為了生存與競爭,強力刺激了設計的發展,所以美國設計一開始就沾滿實用主義的商業氣息,由此產生一句著名的話叫「形式追隨市場」,這句話的原始版本來自美國芝加哥建築派領導人物路易斯在1907年時的發言,叫「形式追隨功能」,可見設計原則和立場在不同時代不同地區都會產生變化。

歐洲第一代的設計師普遍都是建築設計師,而美國則主要是產品設計師,而且歐洲設計師大部分有堅實的高等專業教育為基礎,同時有長期的建築設計經驗,比方我們在《包豪斯的前世與今生》里聊到的德國的彼得貝倫斯、格羅比烏斯,比利時的凡德威爾德等等。

美國產品設計師則屬於草根派,不少人是從廣告、櫥窗、插圖甚至舞台設計轉型過來的,類似後來2000年中國的網頁設計師一樣,很多從平面甚至程序員轉型過來,而現在的UI設計師則又從網頁設計師轉型而來為主。

美國的工業設計師對設計的商業效果有非常明確的追求,對設計觀念或者社會影響就比較冷漠,比方他們的設計行為一切以市場為導向,所以才說美國是商業設計的祖師爺。但同時美國設計師比歐洲設計師設計效率高,設計效果圖也繪製得比歐洲漂亮,也講究商業談判的技術,這跟他們重視技法,重視項目驗收跟簽訂有關,真正做到了為商業而生。

(當時手繪的產品設計效果圖)

另外美國的工業生產具備科學管理、批量化、標準化、流水線生產等特點,有很理性的規範化制度,這樣可以降低生產成本,另外為了促進銷售,廣告、企業形象(vi)、商標等等設計手段也被廣泛採用,市場競爭非常激烈。

1933年,美國首先是汽車製造業開始成立「汽車外形設計部」,形成最早的企業內部工業設計部門,另外由於市場對產品設計的需求日益增加,獨立的設計事務所開始應運而生,紛紛出現。為企業提供工業產品、包裝、企業標誌及形象等方面的設計,這些人就是美國第一代工業設計師。

(美國20-30年代的凱迪拉克汽車)

商業設計需要一組人同心協力,所以這一批工業設計師都習慣集體工作,善於跟客戶溝通,習慣跟市場工作人員打交道,對於形成工業設計來說這是很重要的特徵。這些特徵也隨後影響了美國的設計教育,重視技術表現跟商業談判而淡漠設計觀念,到目前為止的美國依然如此。

其實在20世紀20年代前後美國就開始有人從事工業產品的設計工作,開創了工業設計這個職業,有歷史記錄最早的工業設計師之一叫沃爾特?提格,他是平面設計師出身,20年代中期開始嘗試產品設計,合作最多最成功的企業就是柯達公司(Eastman Kodak),1928年他為柯達設計了大眾型新照相機,就叫柯達。這個相機還有一點當時流行的「裝飾藝術」特徵,採用金屬條和黑色皮帶平行相間作機體,產生了非常好的市場效應。

(模樣大致是這樣,後世很多復古相機都採用這種設計)

沃爾特?提格真正的代表作是1936年為柯達設計的「班騰相機」,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攜帶型相機,這款相機將部件都收藏在面蓋裡面,沃爾特?提格利用外形設計的美學方式解決了功能和技術上的難點,而且他設計的機械很少凹凸造型,便於清潔、保養跟使用。

(柯達班騰相機跟沃爾特?提格)

沃爾特?提格是最早在產品設計中注意人體工程學因素的設計師之一,所以他也被視為美國工業設計的奠基人之一,同時也是最為成功的工業設計師之一。

(沃爾特?提格)

是比他稍晚,美國出現了一位更為成功甚至傳奇的工業設計師,成功程度可以用「超級明星」來形容,他就是我們下節課要聊的雷蒙?羅維(Raymond Loewy)。

覺得內容不錯的朋友歡迎評論點贊,轉發分享。

下期再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遠麥劉斌 的精彩文章:

日本的設計水平為什麼那麼高

TAG:遠麥劉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