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哪些職業編輯和作者為金溪書坊打過工?滸灣書坊文化 36

哪些職業編輯和作者為金溪書坊打過工?滸灣書坊文化 36

圖書出版事業離不開優秀的職業編輯,現在如此,過去也是如此。一些優秀的職業編輯擅長策劃選題,組織稿源,保障質量,甚至親自操刀撰寫稿件。從晚明的南京,到整個清代,滸灣書坊都很重視聘請一些學者型編輯來為書坊服務。一些編輯本身就具備創作能力,他們與書坊的無縫對接,保障了書坊能拿到具有市場潛力的稿件,也使自己能夠獨立成為一個特殊的文化階層,憑此立足社會。

明末江西饒州府安仁縣人鄧志謨(今余江縣鄧埠鎮竹溪鄧家人)是其中較為有名的一位。鄧字景南,號百拙生,又號竹溪散人。他最開始並不是為金溪書坊服務,而是為福建的建陽書坊撰寫稿件。建陽余德彰(泗泉)是當時有名的書商,鄧開始只是為余家做塾師,慢慢顯現了自己編撰文學作品的天賦,引起了余氏的重視,遂邀請他專門從事文學創作。鄧志謨有時居住在建陽,有時又受邀到南京余氏的書坊萃慶堂分號去坐店,在此期間,鄧志謨寫出了著名的「爭奇」類小說,即「爭奇七種」:《山水爭奇》、《風月爭奇》、《梅雪爭奇》《花鳥爭奇》、《童婉爭奇》、《蔬果爭奇》、《茶酒爭奇》,其體材均為前所未見。他還有傳奇小說「三部曲」,即《許旌陽得道擒蛟鐵樹記》《唐代呂純陽得道飛劍記》《五代薩真人得道呪棗記》。其中《鐵樹記》是作者根據故鄉江西的許真君與萬壽宮故事寫成,後經馮夢龍改寫,名為《旌陽宮鐵樹鎮妖》,編入《警世通言》。鄧志謨還編過《白眉故事》和《黃眉故事》也很有名。臨川湯顯祖很敬佩鄧的創作,稱他是「兩腳書櫥」。鄧志謨可能是他僑寓南京時結識了與建陽書商有合作的金溪書商,後者拿到了他部分作品的版權,如三槐堂和致和堂就翻刻過《黃眉》《白眉》等書。

南昌府豐城縣人李光祚也是活躍在南京的一點陣圖書編輯兼作者,筆者曾撰文進行過探究。李光祚字鎮靜,又字贊廷,豐城廣豐鄉平田(今豐城市張巷鎮梘上李家)人。李光祚約生活於明代萬曆、天啟年間。李光祚十三歲成為南昌府學的一名貢生,後以學問出眾,以「明經行修」薦為從六品的南京應天府推官,負責刑名獄訟事務。李光祚在這個低級官吏的任上沒留下什麼特別突出的政績,他的主要精力放在了編書和刻書上。除了存世的幾種書籍之外,他還著有《四書周易綱目》、《小學詳解》、《雨花箋》等,惜已不傳。

明末刻書業最為發達的地區正是李光祚長期為官及交遊的南京一帶,他編就的《丘方二太史朱訂秘笥易經講意綱目集注》即在南京啟新齋用當時最先進的朱、墨、藍三色套印法刻印而成,具有很高的版本價值。李光祚編有《鍾伯敬先生朱評詞府靈蛇》四卷,天啟年間由金溪書商唐建元刻成朱、墨二色套印本,署款為「竟陵鍾惺伯敬父選,豐城李光祚贊廷父輯,秣陵程雲從龍德父校,唐光夔冠甫氏閱,唐建元翼甫氏梓」。有人認為此書托鍾之名,實際的選輯者就是李光祚。李光祚另有《新鋟李先生類纂音釋捷用雲箋》六卷,題名「書林長庚館刻,詹伯元梓」,國家圖書館藏;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東方圖書館有藏三卷(4-6卷)。這部類書應該是後來的《如面談》所本。

李光祚所著書為金溪書商翻刻最多的,就是《如面談》,全稱《增補如面談新集》,是一部彙編日常往來書牘用語的工具書,被稱為「尺牘寶箋」。此書編排合理,有較強的實用價值,因此從明末到清代得以多次翻刻。以刻書的牌記為例,筆者就見過翠筠山房、鋤經書屋、積秀堂、藜照堂、綠蔭堂、文盛堂等刻本。

萬曆四十年(1612),李光祚還整理、編校過王安石的著作《新刻臨川王介甫先生詩集》一百卷,書前有李光祚所作《光啟堂重校荊公文集序》,是目前整理王安石著作較為重要的一種,由金溪書商王鳳翔的光啟堂刻出。

明末為金溪書商服務的,還有許以忠(貫日)和李珍;入清前後金溪收商還聘請過其他一些文人從事編輯工作。

金溪籍編輯吳敬所(養純子)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位。他的代表作就是10卷本的傳奇小說《國色天香》,這部書雖然後來被列為禁書,但其文采是無可厚非的。所以書一脫稿,就被金溪同鄉周文煒的南山堂拿去刻成書,很快銷售一空。周氏書商的大業堂和光霽堂也趕緊翻刻了新的版本。

滸灣還有幾位職業編輯也比較有名,如李珍,還有清代中期的「珊城清遠道人」,從「珊城」就知道這是金溪本地的作者。他不滿意原先各書對東漢演義的編排,重新編就了8卷32回本《新刻批評東漢演義》,很有特色。另外就是道光年間的黃瀚,號「趣園野史」,編過8卷本的小說《白魚亭》,由紅梅山房刊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學者劍川 的精彩文章:

日寇在滸灣造成了怎樣的破壞?滸灣書坊文化 29

TAG:學者劍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