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的安祥禪修學心得

我的安祥禪修學心得

說寫心得報吿,那是我自己往臉上貼金,其實只是遵循了 耕雲恩師教誨的修行方法,解行相應後,消陰去障,摩訶般若發露了,從而逐步體會、證實、消化 恩師全盤奉贈的證悟心得。 恩師早在久遠劫成佛,無遠弗屆——這可由 恩師傳心的力量,給予弟子甚深安祥心態就能證明。很多參加過法會的人都親嘗過濃濃的安祥——很可惜的是(包括我在內),沒有幾個人事後能守得住 恩師法會上所傳付的心態。如果我自己能修持到 恩師所賜的甚深安祥,即身成佛絕無問題,因為人人本來就是佛,所不同的是自己的毛病,罪障太多,所以才需要長時間的努力修行。

「修行貴行,離開了行,就沒有證,也沒有菩薩。」(摘自《心經淺釋》)。如果我們行的確實,則 恩師的禪歌上的一切境界,都是可以親嘗的。像《杜漏》說的漏洞,在修行時可以經常發現到的。《性海靈光》的「悟心容易息心難,息得心源到處閑。」,「但離妄緣,即如如佛」都讓我有很深的感受。而《牧牛圖頌》上的「牧牛」:「鞭索時時不離身,恐伊縱步入埃塵,相將牧得純和也,羈鎖無拘自逐人」,「騎牛歸家」中的「一拍一歌無限意,知音何必鼓唇牙。」,在自己的修行中感受都無比的親切,簡直就是自己修行過程和現況的絕佳寫照嘛!而「得牛」的「有時才到高原上,又入煙雲深處居」,在不斷的進步中,更是可以時常感受到。

心的境界真是妙難思議,也才發現自己真是太膚淺了,需要努力的地方太多了。今生能跟隨 耕雲恩師修學安祥禪,真是太幸福、緣生真的太珍貴了。

學安祥以後,生活不再是煎熬難耐,而是生趣盎然,充滿了光明前景,下班回家,成了一種企盼,尤其一個人獨處成了一種特殊的享受,心中只有喜悅和無限的感恩,這種樂趣若非親臨其境,實難想像得出來。修行,我以前也以為很難、很複雜,但經過四年多來的涵泳,才發現正如 恩師所說很簡單、很容易,只要毅力懇到,老實照著 恩師所說的方法去做,不要去找道理,不要去追求悟,只要「知行合一」,每天保持安祥,解行相應久了,一切都在其中,毫無神秘可言,因為從頭到尾都是自己嘛。

至於怎麼做呢? 恩師在《修心訣》如何拾回自己的心裡,已經說得非常明白,只要做到以下四點,就會發現「安祥禪」是道道地地「立竿見影」的速成班了。

一、知心

包括反省、剖析、參禪(觀心)。反省、剖析、觀心都是要認識自己,認識什麼是錯誤的自己、虛假的自己。有那些毛病、慣性、執著,並努力著手修正。弄清什麼是真正的自己?良心未泯,努力保護、守住,才不會認同、護短虛假的自己、錯誤的自己,以及周遭的假相。

而最踏實、紮根的修行工夫(修正想念、行為),就是時時勤拂拭——做每日反省,撿查自己的言行是否有錯誤?如果發現了還原諒自己,就會積業成障,構成修行進步的障礙(增加心垢),最好發現了打自己的耳光,我就是這樣照著 恩師的方法做的。打多了就不容易再犯錯了。沒有錯誤 ,修行誦經、持咒或唱禪歌,或聽、看講詞錄音就會很快相應了,獲得安祥。

二、制心

即是全生命、全理智投入。 使修行和生活打成一片,成為惟一的興趣,全天候地進行。要想精進,更上層樓,非得如雞孵卵、如爐煉丹,綿密不斷。

恩師在《觀潮隨筆》的《為己之道》上明白開示過:「俚雲『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可見『為己』,不僅為自然、必然,且屬當然之理,顧真能為己者,千萬人不得其一,良可概嘆耳。」如果是明白了真正自己的人,怎會不努力修行?不堅守獨行道?而讓自己的安祥,在取相認同中、別人的讚美聲中、自己的得意忘形中、乃至廢話連篇中,輕易地漏得乾乾淨淨?如果修行比較精進的人,應該有所感覺才對,因為 恩師早在《修心訣》講詞上、《杜漏》歌詞上標示得清清楚楚了嘛!為什麼總是不肯改進呢?法身未成前,不要好為人師,急著去救人,去指導別人,結果對別人幫不上什麼忙,反而自己垮了,是損己又不利人。

由於我在修行過程中,突破了多重障礙才發現積業成障(心垢)的可怕,才不敢不更加努力凈化白己。

人活著的無奈、痛苦,完全與別人、環境無關,完全是心礙境。由於自己錯誤太多,障閉了本有的天聰,於是往往很簡單、單純的一件事,在那裡兜來兜去,怎麼也理不清楚,而自以為是地一意孤行,自己整自己,自己愚弄自己;修行之所以要求反省,就是要扭正種種錯誤的繼續、繁衍、滋生,否則人怎麼可能從茫茫業海中脫穎而出、超凡入聖,又怎能改變及主宰自己心的王國呢?

三、要常惺

要保持清醒。觀心就是要保持清醒,不要讓自己的覺性睡著,才不會做出違背天良,使心不安的事。如果我們靜坐觀心,想念(聯想)太多,而使我們的安祥心降低乃至消失了,那就是妄想(想陰),要立刻剎車,不讓它想下去,如果心力不夠,剎不住,就不要浪費時間觀心,改為其他,如誦經、持咒或唱禪歌等,反而對修行有幫助。也就是說觀心時,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不讓心停留在想念上,才能保持清醒。

四、能拾

「本來無一物」是宇宙的真實相。人生的使命就是修行,為自己修,為眾生修。一切物質只是借我們修行使用而已,所以除了心安,除了日用所需外,有什麼放舍不下呢?秦始皇權傾一世,歐納希斯富甲一時,死時除了帶走一身的業,還能帶走什麼?

修行要只問耕耘,不問收穫,不求才能自得,而所得到的也只是自己——回複本來清凈的心。大貧才是大富,一無牽掛,寧靜淡泊,恬然自得。

佛經說佛也有「少病少惱」,那病是為弟子擔業障,為了使弟子好修行,擔多了業障,自然會生病;而「少惱」——輕微的煩惱,是因為弟子不肯努力修行,玩忽歲月,幾年過去了,把 恩師累壞了,我們卻沒有什麼進步,莫說 恩師為我們難過,就是我看了也十分不習慣,未免太罔顧 師父的恩情了。

今天,我們所有的弟子,距離 恩師弘揚安祥禪的基本期望——還乎本來,還有一段距離,如果我們得少為足,認為自己已經夠了,而不再努力精進、成長,那就太辜負 恩師慈悲濟世的聖意了,也會是我們自己一項非常遺憾的事。

就我本身而言,這麼業深障重,都能因 恩師慈悲救拔、護持,開始走上修行正途,所以我對 恩師的安樣禪將來弘揚、傳播到世界各地是信心無限的!因為它是眾生真正的希望啊!

溫馨提示:《安祥禪語》推廣的內容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妥善處理。

其他平台轉載請註明:(來源:安祥禪語 微信:AX-CHA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安祥禪語 的精彩文章:

修行在於,髮長遠心永不放棄!

TAG:安祥禪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