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江南為何總令人魂牽夢縈?

江南為何總令人魂牽夢縈?

每周一篇中國城市解讀

微信公眾號:房與城

江南系列開篇

前言:

長安系列暫告一段落,以後會繼續更新長安,接下來開啟江南系列。本篇僅從歷史文化的角度對江南予以解讀。江南歷史文化自是富麗難蹤,從本篇開始,開啟我們的江南城市之旅,以窺江南文化之一斑。

蕭蕭細雨入黃昏,夢繞江南雲水村

關於江南其實際區域說法不一,文化上的江南應該就是蘇南和長三角一帶,北至長江以北的揚州,南到紹興寧波。

江南文化實質上就是詩性文化,她是對儒家人文觀念的一種延伸和升華,是中國文化在審美與詩性發展上的最高環節,她滿足了眾多文人墨客個體生命在更高層次上自我實現的需要。

元代戲劇家馬致遠用「小橋、流水、人家」 來形容江南,與其同一時代的詩人虞集用「杏花、春雨、江南」來形容江南。

可是心中的江南她應該有烏篷船、青石板、有油紙傘、龍井茶、有綠牆青瓦、石拱橋、更要有古典的筆墨紙硯、青花瓷,還要有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揮毫潑墨的才俊少年。

江南文化是一種唯美的印象,一種不可觸摸的唯美印象。

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江南文化是由吳文化、越文化等次文化區域所構成,而吳越文化的起源也就是江南文化的起源就要從良渚文化說起。

良渚文化是中國新石器文化遺址之一,其環太湖流域分布,以黑陶和磨光玉器為代表。

文明起源的三大標誌:文字、鐵器或青銅器、城郭,這裡一應俱全。良渚文化改寫了中國的文明史,改寫了中國朝代的斷代史。

江南文化的起源如此的華艷驚世,也就為後世江南文化的內涵探索和延伸奠定了基礎。

良渚文化玉器

春秋時期是吳越文化的第一次繁榮期,也是吳越文化自生自發和自我構建的一次飛躍,以後歷次江南文化的飛躍無不和北方士人的衣冠南渡息息相關。

此時這裡是俠士和寶劍的策源地。史記記載的四大刺客,這裡獨佔兩位。專諸刺王僚和要離刺慶忌以義薄雲天、俠照千古的相同方式改寫了吳國的歷史。

幹將和莫邪歷來是寶劍的代稱,在這兩柄寶劍的背後依然是子報父仇的肝膽俠氣。

春秋後期經濟文化的中心在晉國和魯國,而軍事實力的中心在晉國和楚國。吳國無論從哪個角度衡量,至多只能是個二等諸侯。

顯然吳國的稱霸和經濟實力、軍事實力的關係不大。這完全得益於高奇的俠氣催生下的尚武精神。這時期的江南文化沒有婉約、沒有流麗,只有寶劍和俠士映照下的俠義和尚武精神。

吳國滅楚、伐齊、盟晉稱霸中原示意圖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東吳是江南文化由自我內生式發展向由北方士人衣冠南渡推動發展的過渡期。此時的江南文化在江南美學的形成中具有奠基的作用。

南京作為都城始於此時,使南京繼春秋時代的吳越之後,成為江南地區中具有作為全國最高級形式的都城,使江南都會迅速向全國最高級形式提升,具有了皇家氣象。

這一時期也是江南全面開發的開始,原始森林轉為秀麗山景,荒蠻之地變成了柔美之鄉。

「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這樂府民歌之景,正與東吳地理開發後出現的江南景色同調。

劉宋時代興起的吳歌西曲,可說是從東吳文化開始的江南轉變過程之後結出的碩果。

而東吳的文學則在陸機那裡一下就升上全國的最高水平。陸機的身上和文中包含了巨大的江南美學元素。

陸機《平復貼》

陸機把這一江南美學元素融入整個中國文藝之中,使之成為普遍性文藝,又在這普遍性之中,突顯江南美學的特色。

這時期的江南文化開始了藝術和美學的探索,為日後江南婉約、富麗的世風埋下了伏筆。

楚山楚水秋江外,江北江南客恨長

永嘉之亂後的東晉和靖康之恥後的南宋所帶來的衣冠南渡推動了江南文化意象和內涵上的定型。

中原士族避亂江南,中原文化隨之以最原始、最直接、最有效的傳播方式南移江南,從而促成了中原文化與周邊文化的一次大融合。

中原世族因避亂而渡江南遷的路徑和區域,同樣是中原文化傳播的路徑和區域。

他們流寓江南,在異地他鄉重建家園,以其生存與發展的具體形態將中原文化完整地傳播到所處的地域。

從而使中原文化與江南文化相互交融,相互滲透,進而成為一個完整的統一體。

吳越國在歷史長河中實在不值一提,他不僅只是五代十國中的一國而且立國僅86年。

而且僅有蘇南、浙江全省片隅之地,十國中只比南平大一點,更有甚於其開國君主錢繆是販私鹽的無賴出身。

這一切都不值得我們記住它,然而文化上的江南正是從這個時候才真正開始形成。

錢鏐建國後保境安民,重視教育。五代及其後的文化名人三分之一出自吳越。

現行高中語文課本中收錄的五代前名家吳越地區僅佔3%;五代以後的名家吳越地區佔30%。

兩個30%當然不是偶然的巧合,吳越地區一躍而成為文化之都和中國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

更意想不到的是錢繆的後人在今天更是風頭正勁,最負盛名的是國學大師錢穆、力學大師錢偉長、錢易、錢鍾書、錢三強、錢其琛、錢學森、錢基博------

錢氏家族在全世界各種當院士的有200多人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蹟。開創了文化江南的錢繆,更在教育上為子孫後代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文化江南源於一個無賴,卻滿足了以後歷代眾多文人墨客的文化訴求。

具體到城市,揚州、蘇州、南京、紹興、杭州、無錫等等,會在以後的文章里逐一解讀,今天先作個開篇,簡要介紹。

揚州慢

這是一個興衰皆與一條運河休戚相關的城市。它舊稱維揚,興盛於李唐,揚一益二無法表達它的繁華,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明月在揚州無法渲染它的唯美。

這個城市因為有了杜牧而變得浪漫和婉轉起來。「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就是這麼的放浪形骸,這麼的狷狂與不羈。

揚州瘦西湖

因為有了姜夔而立刻變得蒼涼和凄楚。「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葯,年年知為誰生!」繁華過往,透過一絲的冷寂和凄清。少了份李唐的絢麗,多了份趙宋的暗淡。

揚州二十四橋

魅力揚州不僅因其給我們帶來的唯美的意向性衝擊,更因為其風景的清新秀頎。

採用分峰用石的疊石藝術手法將四時之景寓於一圓的個園,「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台直到山」的瘦西湖,玉人吹簫、回首煙波的二十四橋,無不移步異景、美麗絕倫。

蘇州瘦

它是中國第一古城,是吳文化的發源地和集大成者,是中華文化寧謐的後院。2500年的的詩情畫意濃縮為窗外的藤蘿依依。

它拒絕喧囂,它一直很安靜,它是眾多文人騷客官場失意後的休憩地。

樸學大師俞樾置曲園而講學天下,文學批評家金聖嘆隱吳江而評議朝野。鉅賈沈萬三藏富周庄而進取江湖。它向來有蓄悠遠而吞吐天下的能力。

唐風孑遺,宋水依依的周庄,醇正水鄉,舊時江南的同里,咫尺之內再造乾坤的留園,雨驚詩夢來蕉葉的拙政園,姑蘇城外的寒山寺,江楓漁火對愁眠的楓橋,煙霧深鎖渺彌間的滄浪亭------無不濃香裊裊,餘韻悠悠。

南京王氣

它是六朝古都,是眾多南渡王朝的偏安所在。它龍盤虎踞,鍾毓三天工於一處,王氣十足。因而它成為吳、東晉、宋齊梁陳的國都。然而六朝皆因偏安而往事隨流水,王氣何在?

南京既受益又罹禍於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氣度不凡的風水佳境,曾多次遭受兵燹之災,但亦屢屢從瓦礫荒煙中重整繁華。

槳聲燈影的秦淮河,楓葉年年飄落的棲霞山,遺址仍可尋訪的明故宮、店鋪重又繁密的夫子廟、架勢千載不移的紫金山、鐘聲依稀可聞的雞鳴寺-----無不令人心馳神往。

紹興文化

它是中華文化思想盟發的搖籃,它沒有金陵王氣,沒有維揚繁華,沒有姑蘇悠遠,它只有厚重的文化和博大精深的思想。

東漢傑出的唯物主義思想家的王充,陸王心學的集大成者王守仁,其思想早已越過國界,影響了日本和東南亞。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嵇康,書聖王羲之,歷盡劫波的明代文學家和書畫家徐渭。

近代的蔡元培、魯迅、金岳霖、馬一浮------無一不是對中華文化產生深遠影響的巨擘。

一代文學巨匠魯迅的許多作品中都反映了紹興文化濃郁的地方性色彩,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從孔乙己的茴香豆到故鄉的社戲,隨處可見魯迅文化中的故鄉情結。

遊覽紹興,也許就是一次魯迅文化的懷舊之旅,站在河邊,你可以看到戴著小氈帽的船夫以及戴著銀項圈的玩童;邁進咸亨酒店,你可以嘗嘗正宗的茴香豆;回到鄉間,去看一場傳統的社戲……

原創不易,歡迎關注轉發,先行謝過!

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房與城 的精彩文章:

TAG:房與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