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豫湘桂戰役:國軍一潰千里,丟了五個省146座城市

豫湘桂戰役:國軍一潰千里,丟了五個省146座城市

作者:張海鵬,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兼歷史學科評議組召集人;曾任中國史學會副會長、會長。季我努學社演講嘉賓。

敵後戰場的戰略地位,當時美國的軍事評論家威爾納就指出過。他說,日本後方充滿了中國的游擊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沒有一個地方的游擊戰能夠擔當游擊戰在中國將要而且能夠擔負的戰略任務。」正是有正面戰場的堅持,又有敵後戰場的強大存在,才使日寇招架不住,窮於應付,才有戰爭勝利的結局。

抗戰末期的戰爭形勢

兩個戰場存在的政治基礎是國共合作,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沒有國共合作,沒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這種在戰略上配合的獨特的對敵作戰形式不可能存在。兩個戰場在戰略意義上是同等重要的,但是兩個戰場在戰爭中的表現並不完全一樣。

一號作戰中的豫中會戰

敵後戰場在十分艱苦的條件下,始終堅持游擊戰爭,在渡過了1941-1942年最艱苦的階段以後,敵後根據地獲得了很大的發展。據統計,到1945年春,根據地總面積已達到95萬平方公里,總人口9550萬,八路軍、新四軍以及其它人民軍隊91萬,民兵220萬。正面戰場在相持階段中則比較消極,在1941-1942年日軍發動的一些戰役中,正面戰場雖然進行了抵抗,有些戰役由於指揮不當、作戰不力,卻打得不好。

行軍中的日軍機械部隊

尤其是1944年4月以後日軍發動的「一號作戰」(即豫湘桂戰役),國民黨軍隊一潰千里,八個月中,丟失河南、湖南、廣東、廣西、福建等省的廣大地區約20萬平方公里土地,146座城市,6000萬同胞淪於侵略者的鐵蹄下。在戰爭中的不同表現,直接影響著全國的政治局勢。可以說,兩個戰場的地位和作用,客觀地表現了國民黨和共產黨在抗戰中的地位和作用,反映了它們各自的軍事力量和政治影響。

《張海鵬史學文論精選集第二卷》

編輯:南京師範大學近現代史碩士生 雷曉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狄的朋友圈 的精彩文章:

世界上一次核打擊能力最強的 「俄亥俄」級彈道導彈核潛艇,卻伴隨著爭議誕生
此戰國軍原本已經大潰退,蔣介石一道命令竟然扭轉戰局!

TAG:康狄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