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醫生給自己治病的特效方

醫生給自己治病的特效方

醫生給自己治病的特效方

李新方

醫界有句老話,叫做「醫不治已",醫生是專門給別人治病的,可許多醫生自己生了病,卻要去看別的醫生,自己信不過自己,這是為什麼呢?《史記-扁鵲列傳》說得好:「人之所病,病病多;而醫之所病,病道少。」也就是因為治病的辦法少,所以才自己信不過自己。這樣的醫生能給別人治好病嗎?也能,但往往是「偶然得效,倒覺稀奇"(徐大椿《洄溪道情》)。

所謂道少,不僅是治病的辦法少,更重要的是研究醫道之道少,故《小兒衛生總微論方》云:「凡為醫之道,必先正己,然後正物」。就是說,要把醫不治己,改為醫先治己。實際上,歷史上凡有大成就的醫家都是這樣成功的。孫思邈"幼遭風冷,屢造醫門,湯藥之資,罄盡家產」,乃精究醫藥以治己,「至於弱冠,頗有覺悟」,「在身之患,斷絕醫門」(《備急千金方-序》),再也不用去看別的醫生了。

但研究醫道之道並不局限於專門的醫學知識,《黃帝內經素問-氣交變大論》雲「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孫思邈《備急千金方》中,就有養性、調氣等方面的專論,說明醫生想要治病有把握,僅靠專門的醫學知識是不夠的。而太極拳,特別是經典太極拳,正是醫治醫生道少之病的特效方。

首先,通過學太極拳,醫生自己身體好,是能夠為患者治好病的基本條件,同時也能讓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當然,不論從事什麼職業,都需要身體好,但對於醫生這個職業來說是有特殊要求的。《黃帝內經素問-平人氣象論》云:「平人者,不病也。常以不病調病人,醫不病,故為病人平息以調之為法」。

這裡講的是醫生要用自己的身體狀態作為參考系,來對患者的病情作出診斷,如果醫生自己有病,診斷就可能出現錯誤。現在診察技術設備越來越先進,不那麼依靠望聞問切或視觸叩聽等基本功了,但儀器檢查的結果,最後還要經過主治醫生的綜合分析研究,才能作出正確的診斷和確定治療方法,而醫生本人健康狀態對於這個過程的正確與否,仍然不能說設有影響。

比如,某種病的專科醫生也得了那種病而久治不愈,他還可能相那種病可以治好嗎?特別是某種慢性病、老年病,他可能會想到人到了中老年以後都是那樣的,還怎麼會有信心認真研究和為患者診治呢?同時,患者看到醫生也是那個樣子,還怎麼會有堅定信心與疾病作鬥爭呢?

當然,這不都是醫術不精的問題,有些疾病是醫學的目前發展水平還不能解決的問題,而在今後的發展過程中,舊的問題解決了,新的問題還會不斷出現。雖然,學太極拳也不能解決人體健康的所有問題,但至少對目前中西醫都認為的那些疑難病症具有特殊作用,更重要的是一種完全依靠自身力量解決健康問題之更積極的方法,把健康的主動權完全掌握在自己手裡,也就是古人說的「我命由我不由天"。

太極拳與其他武術`、氣功,以及體育療法、康復醫療等之最大區別在於,太極拳集中國幾千年來武術健身、醫學養生、氣功導引和修道文化的一切先進成果之大成而獨出機杼,高度集中地體現了人體生命活動的本質規律,而在具體操作上又最簡單,最適合現代人,特別是包括醫生在內的知識分子習練。

也正因為如此,當年許多醫生從學霍夢魁師祖,又請師祖到瀋陽市人民醫院教太極拳,許多患有各種久治不愈之疾病的醫務人員學太極拳後,不僅很快自身恢復了健康,而且醫療水平有了明顯提高,首開太極拳醫學實證研究之先河,值得我們今天的太極拳人和醫務工作者從中學習歷史經驗。

其次,通過學太極拳,可以對人體生命活動的客觀規律產生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認識,樹立正確而堅定的醫學精神。醫學精神與醫療技術不同,是對醫學科學和醫療技術,以及相關學科,在整體上和本質上的認知和把握。《傷寒雜病論-序》云:「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身長全,以養其生」。就是說, 醫生對於自己的責任,不是生了病才治,而是治未病,也就是養生。

養生與預防不同,預防只求不得病或只求不得某種病,打疫苗就是為了這個,而養生則要求比一般健康人從身和心兩個方面都更好,所以養生比預防更全面,更積極,更主動,要求更高,如《金匱要略-藏腑經絡先後病脈證》,把「無犯王法」也列為養生的要求,這在今天看來,好像不屬於醫學方面的事情,但從養生來看,是的確有道理的。

太極拳與醫學,特別是中醫學,都是同一哲學理論體系指導下的人體科學,都講唯物論和辯證法,都講陰陽五行、藏腑經絡,只是研究的角度和方法有所不同。古人所謂醫易相通,就是通於太極,中醫學是太極醫學,《景岳全書》用大量篇幅對太極與醫學的作了闡述,而太極拳是太極武術,與其他武術的明顯不同之處在於,技擊與養生一體,是用身體語言表達的太極醫學。

一個人學了醫學,特別是中醫學的理論之後,難以很快在自己身上得到感知和印證,比如經絡,不僅一般人很難感知其存在,就是在解剖和手術過程中也觀察不到,正如李時珍《奇經八脈考》所指出:「內景隧道,惟返觀者能照察之」,是說只有內功修鍊的人,才可以觀察到人體經絡的存在。

而太極拳是中國幾千年來內功修鍊之精華,「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到」(武禹襄《太極拳解》),可以對極其複雜的古代內功修鍊工程一步到位,很快觀察和體驗到自身經絡的運行情況,以及四肢百骸,五藏六腑,各個器官和組織細胞的細微變化,無不了如指掌,見微知著,通過以走架為主的內功修鍊,使自身生命活動達到陰平陽秘的最佳狀態,同時使中西醫學理論在自身一一得到印證。知己而後知人,而在為他人診病時,則「以身觀身」(《老子-第五十四章》),對患者身體的了解程度,如同對自己身體的了解程度一樣,所以說,太極拳實乃使醫生「盡見五藏癥結」的「禁方」(《史記-扁鵲列傳》)。

還有,通過學習太極拳可以有更多更好的辦法為人民群眾的健康服務。太極拳本身就是效果最好、最安全、對各種慢性病普遍適用的最佳體育療法,集歷代醫學養生、氣功導引和儒佛道修道方法之大成而獨出機杼,而醫生通過學太極拳,還可以根據自己所掌握的醫學知識和練功體會,辯證施功,選取太極拳的某個著勢動作或功法,有針對性的地為某個患者制定一套簡單有效的康復訓練方法。

同時,通過學太極拳,對中西醫學理論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認知程度不斷提高,必然會促進醫療技術的創新發展和提高,特別是有內功的人施用針灸、正骨、推拿、方葯、手術等醫療技術,療效要高於同等技術水平的醫生。

更重要的是,太極拳與醫學的高級境界都是意,《備急千金要方-論診候》云:「醫者意也」。《後漢書-郭玉傳》也說:「醫之為言意也",「神存於心手之際,可得解而不可得言也」。故醫聖張仲景只看了年二十餘的王仲宣一眼,便謂其「四十當眉落,眉落半年而死,服五石湯可免」(《針灸甲乙經-序》),後三日又一望而知其未服藥,二十年後果如其言。

而據《宋史-錢乙傳》記載,名醫錢仲陽夙患周痹,每發則以意自療,後加重,自謂「周痹入藏者死」,乃以意移於左手,使病在末如無疾者,且得享高年。這些都是古代名醫在診治疾病過程中用意的實例,因為那時候還沒有太極拳,如果有,則無須用藥「移之使在末」(《宋史-錢乙傳》)了。因為太極拳正是以練意為主的高功夫,醫生學太極拳則比一般人收穫更大,是在醫學專業上進入「醫者意也」的高級境界之捷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典太極 的精彩文章:

美容不是面子活

TAG:經典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