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楷書四大家之一虞世南所寫《孔子廟堂碑》,值得鑒賞、學習

楷書四大家之一虞世南所寫《孔子廟堂碑》,值得鑒賞、學習

最 舒 適 的 藝 術 空 間

願 你 我 遇見 彼此

《孔子廟堂碑》,虞世南撰並書,是其最著名的代表作。原碑立於唐貞觀七年(633年)。碑高280厘米,寬110厘米,楷書35行,每行64字。碑額篆書陰文「孔子廟堂之碑」六字。碑文記載唐高祖五年,封孔子二十三世後裔孔德倫為褒聖侯,及修繕孔廟之事。為虞世南六十九歲時所書。

虞世南,字伯施。越州餘姚人,官至秘書監,封永縣公。人稱「虞永興」。唐太宗稱他有五絕: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書承智永傳授,得二王法,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合稱唐初四大家。《宣和書譜》:「虞則內含剛柔,歐則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虞為優。」傳世書作有《孔子廟宗碑》、《汝南公主墓志銘》等。張懷瑾評其書法:「得大令之宏規,含五方之正色,姿榮秀出,智勇在焉,秀嶺危峰,處處間起,行草三際,尤所偏工,及其暮齒,加以遒逸,臭味羊、薄,不亦宜手。」

《孔子廟堂碑》,此碑筆法圓勁秀潤,平實端莊,筆勢舒展,用筆含蓄樸素,氣息寧靜渾穆,一派平和中正氣象,是初唐碑刻中的傑作,也是歷代金石學家和書法家公認的虞書妙品。「僅拓數十紙賜近臣」(清楊賓《大瓢偶筆》)。據傳此碑刻成之後,車馬集碑下,捶拓無虛日。未幾火燼毀,武周長安三年(703),武則天命相王李旦重刻又毀。唐刻拓本今罕見。

宋黃庭堅《題張福美家廟堂碑》》評此作品云:「傾見摹刻虞永興《孔子廟堂碑》,甚不厭人意,思亦疑石工失真太遠。今觀後刻,雖姿媚而造筆之勢甚遒,固知名下無虛士也。」又,宋朱長文《讀書斷》品評其書日:「氣秀色潤,意和筆調,然而合含剛特,謹守法度,柔而莫瀆。」 因而其書被喻為「羅綺嬌春,鵷鴻戲海。層台緩步,高謝風塵。」

虞氏書法既繼承了二王恬淡瀟散的魏晉風度,又洗六朝浮靡之風,力主法度,完善創新,開創了唐代尚法的時代潮流,而《孔子廟堂碑》正是這一時代風尚的代表,有「天下第一楷書」之譽。「全是王法,最可師」,因而學習楷書從此入手,既可嚴謹法度,規範楷則,又可得二王書法之風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加 的精彩文章:

她的一個動作,讓石頭活了
從筆法到結構,我們談談如何臨好《麻姑仙壇記》

TAG:書畫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