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化典故精選

白狐
白狐 EP
陳瑞
00:00/05:09
中國古代文化典故精選(50個)
福建 / 李家寧
1、斑竹
湘妃竹。舜死後,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在湘水上啼哭,眼淚灑在竹子上,竹上生了斑痕。
唐劉禹錫《泰娘歌》:「如何將此千行淚,更灑湘江斑竹枝。」
2、比翼鳥、連理枝
傳說中鶼鶼只有一隻眼、一隻翅膀,所以一定要兩隻鳥在一起才能飛,比喻夫妻。連生在一起的兩個樹枝,比如恩愛夫妻。
唐白居易《長恨歌》:「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3、破鏡重圓
樂昌公主與丈夫失散後憑藉每人一半的鏡子重聚,喻夫妻失散後重新相會。唐羅虯《比紅兒詩》之五十八:「紅兒若向隋朝見,破鏡無因更重尋。」
4、爛柯
任昉《述異記》講述晉人王質上山砍柴,看見有幾個小孩在下棋唱歌,過了一會兒,小孩催他回去,他發現斧頭柄已全爛了。回到家,原來的人一個都不在世了。後便以「爛柯」喻離家年久。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5、長城
南朝將領檀道濟自稱為「萬里長城」。後以此稱能抵禦敵人入侵的英雄人物。宋陸遊《書憤》:「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6、採薇
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國國君的兒子伯夷、叔齊認為這是以臣弒君,就攔馬諫阻。殷之後,兩人不食周粟,隱居首陽山,採薇而食,終餓死。後以此喻隱居避世。
唐王績《野望》:「相顧無相識,長歌懷採薇。」
7、長亭
古代驛站在路上約隔十里設一長亭,五里設一短亭,供遊人休息送別。後「長亭」成為送別之地的代稱。
宋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8、寒食
節日名,清明節前一天或兩天。
傳說晉國介子推隱居山中,晉文公用燒山之法逼他出來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燒死。晉文公為紀念介子推,在其死亡之日禁止舉火,只吃冷食。該節由此而來。
唐韓翃《寒食》:「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9、汗青
古時字寫在竹簡上,先用火燒竹簡,使其乾燥,叫「殺青」;因烘時竹簡出水如汗,故又叫「汗青」。後指書稿、史書。
宋文天樣《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0、紅豆
南方的一種植物,又叫「相思子」。古人常用以象徵愛情或相思。唐溫庭筠《新添聲楊柳枝詞》之二:「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11、畫眉
西漢張敞夫妻恩愛,曾為其妻畫眉。後以此形容夫妻相愛。唐朱慶餘《近試上張水部》:「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12、金烏
傳說太陽里有三足烏。後以「金烏」作為太陽的代稱。唐韓愈《李花贈張十一署》:「金烏海底初飛來,朱輝散射青霞開。」
13、勞歌
在勞勞亭送客時唱的歌。勞勞亭舊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別之地。
唐許渾《謝亭送別》:「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14、樓蘭
樓蘭國王貪財,多次殺害前往西域的漢使,後傅介子出使西域,計斬樓蘭王。故「樓蘭」常代指邊境之敵。
唐王昌齡《從軍行》:「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15、夢蝶、化蝶
戰國時莊子有一次做夢,自己變成了蝴蝶。後比喻做夢、夢幻。後人用來借指迷惑的夢幻和變化無常的事物。
唐李商隱《無題》:「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16、青鳥
傳說漢武帝七月七日在永華殿祭祀,忽有一隻青鳥從西方飛來,東方朔說這是因為西王母要來了。後以此為傳信的使者。
唐李商隱《無題》:「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17、桑榆
傳說太陽落在崦嵫,日影照在桑榆樹上。以此比日暮,後比喻人的晚年。唐王勃《滕王閣序》:「東榆已逝,桑榆非晚。」
18、射天狼
天狼,星名。古人以為主侵掠。後以「射天狼」比喻打擊入侵的異族。宋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19、雙鯉、雙魚
古人寄信,將信結成雙鯉形狀。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後因此將其比作書信。
20、黍離
語出《詩經·黍離》,東周大夫路經西周故都,見其滿地禾黍,遂有宮室宗廟毀壞之嘆。後以此表示對國家昔盛今衰的痛惜傷感之情。
唐許渾《登洛陽故城》:「禾黍離離半野蒿,昔人城此豈知勞?」
21、商女
語出唐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商女即歌女。後以此為不顧國家興亡而醉生夢死的典故。
宋王安石《桂枝香》:「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
22、抱柱
相傳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約在橋下見面。他等了很久,不見女子到來,這時河水猛漲,淹沒橋樑,尾生為了堅守信約,不肯離去,抱住橋柱,淹死在水裡後比喻堅守信約。
唐李白《長干行》:「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台。」
23、嬋娟
原指姿態美好,多用來形容女子。因人們常以美女喻月,故也稱月亮為嬋。宋蘇軾《水調歌頭》「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24、風騷
原指《詩經》的《國風》和《楚辭》的《離騷》,後泛指優秀的文學作品或指文采。
如毛澤東《沁園春》:「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25、霓裳羽衣曲——相傳是唐玄宗改變的樂舞曲,主要表現歌舞昇平的景象。
唐白居易《長恨歌》:「漁陽顰鼓動起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26、後庭花——即玉樹後庭花,相傳是南朝後主所制的樂曲,為靡靡之音。
唐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27、高山流水——也作「流水高山」。
相傳春秋時期,俞伯牙善於彈琴,鍾子期善於聽琴。每當伯牙彈到關於高山、流水的曲調時,鍾子期就感到他的琴聲猶如巍峨的高山、浩蕩的江河。鍾子期死後,伯牙嘆無知音感知樂曲的高妙。
明唐寅《世情歌》:「清風明月用不竭,高山流水情相投。」辛棄疾《謁金門》:「流水高山弦斷絕,怒蛙聲自咽。」
28、碧血、化碧
《莊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員流於江,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玉。」
萇弘是周朝的賢臣,無辛獲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殺後,當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來,三年後血變成了碧玉。後來也用「碧血」、「萇弘化碧」比喻剛直中正的人為正義事業而蒙冤受屈而死或忠心不泯。
如《竇娥冤》「不是我竇娥發下這等無頭願,委實的冤情不淺……這就是咱萇弘化碧,望帝啼鵑。」
29、還珠
古時合浦地盤產珍珠,可地方官員很貪,珍珠都自動移到別的地方。東漢的孟嘗到這裡來當太守,革除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來了。故以「還珠」喻官吏為政清廉。
唐杜牧《春日言虢州李長侍十韻》:「今日還珠守,何年執戟郎?」
30、懷橘
指孝順雙親。典故出自《三國志》「陸郎做賓客而懷橘乎?」
宋范成大《送詹道子教授祠養親》:「下馬入門懷橘拜,身今卻在白雲邊。」
31、雞黍
子路隨孔子出遊時落了後,遇見了一位正在勞動的老人,就向他打聽,由於子路的態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還殺雞做黍米飯厚待他。後來就用「雞黍」專指招待客人的飯菜。
唐孟浩然《過故人庄》:「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32、崑山玉
比喻傑出的人才。唐劉禹錫《送李中赴楚州》:「憶君初得崑山玉,同向揚州攜手行。」
33、梨園
梨園原是皇帝禁苑中的果木園圃,唐玄宗開元年間,將其作為教習歌舞的地方,且在這裡培養出了大批優秀的音樂舞蹈表演人才,在歷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後世的戲曲班社常以「梨園」為其代稱,戲曲藝人稱「梨園弟子」。唐白居易《長恨歌》:「梨園子弟白髮新,椒房阿監青娥老。」
34、南浦
指在水邊送別。屈原《九歌·河伯》:「與子交手兮東行,送美人兮南浦。」「南浦」指南面的水濱,古人常在南浦送別親友,後來常用來代指送別地。
宋范成大《橫塘》:「南浦春來綠一川,石橋朱塔兩依然。」
35、南冠
指囚犯。如駱賓王《在獄詠蟬》:「西陸蟬聲響,南冠客思深。」唐李白《留夜郎聞不預》:「北闕聖人歌太康,南冠君子竄遐荒。」
36、青梅竹馬
出自李白的《長干行》:「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千里,兩小無嫌猜。」形容男女小時候天真無邪,也指幼小時就相識的伴侶。
37、青眼
相傳三國魏的名仕阮籍,能為青白眼, 對所憎惡的眼,眼睛向上或向旁邊看,表示輕視或憎恨;對喜愛或尊敬的人,就對他正視,青黑的眼珠在中間,表示尊重。
他見到嵇康的哥哥嵇喜,就以白眼相待,見到嵇康就用青眼,後以「青眼」指對人喜愛或器重。
杜甫《短歌行》中:「仲宣樓頭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
38、請纓
漢武帝派年輕的近臣終軍到南越勸說南越王朝。終軍說:「請給一根長纓,我一定把南越王抓來。」後比喻殺敵報國。
宋岳飛《滿江紅·遙望中原》:「嘆江山如故,千村落寥。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39、秦晉
春秋時,秦國和晉國聯姻,後因稱兩姓聯姻為「秦晉之好」。《西廂記》第二本第一折:「倒賠家門,情願與英雄結婚姻,成秦晉。」
40、琴瑟
比喻夫妻感情和諧,《詩經》「窈窕淑女,琴瑟友之。」也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誼,陳子昂《春夜別友人詩》:「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
41、問鼎
春秋時,楚莊王北伐,陳兵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派王孫滿慰勞楚師,楚莊王向王孫滿詢問周朝的傳國之寶九鼎的大小和輕重。
後遂意「問鼎」比喻篡奪政權,今常比喻謀求奪得。
42、吳鉤
泛指寶刀、利劍。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通過看吳鉤、拍欄杆,表達了自己意欲投效祖國、建功立業,而又無人領會的詩意情懷。
43、執牛耳
古代諸侯訂立盟約,要每人嘗一口牲血,立盟的人親自割牛耳取血,故用「執牛耳」指盟主。
在《左傳》記載:「諸侯盟,誰執牛耳?」後常指在某一方面居領導地位。
44、雞口牛後
《戰國策》:「寧為雞口,無為牛後。」比喻寧願在局面小的地方當家做主,不願在局面大的地方任人支配。
45、秋水
喻指眼睛,形容盼望迫切。《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損他淡淡春山。」春山,指眉眼。
46、神器
指帝位、政權。《老子》:「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
47、青衿
語出《詩經·鄭風·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毛傳:「青衿,青領也,學子之所服。」因此用它指讀書人。
唐杜甫《折檻行》:「青衿胄子困泥塗,白馬將軍若雷屯。」也可作為賢士的代稱。
48、陶朱
春秋時期越國大夫范蠡的別號。相傳他幫主勾踐滅吳後,離開越國到陶,善於經營生計,積累了很多財富,後世因此用陶朱公或陶朱來代指富商。
49、詠絮才
東晉謝道韞曾以「未若柳絮因風起」之句來比擬雪花飛舞,叔父謝安大為讚賞。後以「詠絮」或「詠絮才」稱女子善於吟詠。
如《紅樓夢》第五回「可嘆停機德,誰憐詠絮才。」中,詠絮才指的就是林黛玉非凡的吟詩才華。
50、逐鹿
《漢書》:「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顏師古注引張晏曰:「以鹿喻帝位。」後來用逐鹿比喻群雄並起,爭奪天下。
李家寧整理於2018、5、8

相思的債
女人心
陳瑞
00:00/04:50
作者簡介:
李家寧 男 福建政和人。
福建師範大學中文本科畢業。
福建省作家協會會員;
《中國詩》雜誌簽約詩人;
《大西北詩人》雜誌聘副主編;
1991年參加「首都北京語言文學筆會」獲優秀創作獎。
2017年登上《大西北詩人》、《新詩百年?中國當代詩人佳作選》封面
南平市詩詞楹聯學會會員;
1、文學評論著作《(紅消香斷)—李家寧品紅樓》45萬字。2014年海峽文藝出版社出版。收藏武夷學院、莆田學院及全省各縣圖書館。受到全國紅樓學會張慶善會長和南京紅樓學會朱永奎會長的讚許。
2、詩集《詩和遠方》,吟詠朱子孕育地、廖俊波精神發源地、詩人故鄉政和。(收集本人古詩詞創作600首;現代詩創作200首,海峽文藝出版社出版)
3、近期詩作發表於《香港mAy文學詩刊》、《中國詩》、《中國愛情詩刊》《中國新詩百年大典》《新疆文學詩刊》《楓葉詩苑》《康橋文苑》《大西北詩人》《天中文學》《少陵詩刋》《雲河詩刊》《潁河詩話》《晶瑩美刊》《讀者美刊》《小寨文藝》《民工部落》《武夷》《閩北報》《佛子山》《洞宮山文化研究》《雲根詩聯》等紙刊及詩歌網路平台1000多首。


TAG:康橋文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