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吃飽沒用,這5種營養物質缺一不可
我們在人工飼養觀賞魚時,投喂的餌料中富含觀賞魚需要的營養物質,這些物質包含蛋白質、糖、脂肪、維生素及礦物質這5種要素,而且必須是充足、搭配合理的,這樣才能保證魚健康地生長、繁殖。如果某種營養成分不足或過多時,將會影響愛魚的生長,嚴重時可引起營養不良症,甚至死亡。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如果缺乏某種成分會造成什麼影響。
1、因蛋白質不足、過多或各種氨基酸不平衡所引起的疾病
飼料中的蛋白質是觀賞魚賴以生長的最重要物質,是構成機體蛋白的基礎。魚類對蛋白質需求量是鳥類和哺乳類動物的2~4倍。蛋白質缺乏不僅影響魚增重,而且還影響其生命活動。如鯉魚缺乏維生素及氨基酸時,會引起魚的體質惡化,平衡失調,脊柱彎曲,並嚴重影響肝、胰組織。
如果飼料中各種氨基酸含量不平衡,或飼料中蛋白質含量過高時,不但不經濟,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害的。魚類雖然有脫氨基和排泄氨的機能來處理生長和維持生命需要之外過剩蛋白質的能力,但這是有限的,多餘部分主要以氨的,形式排入水中,而水中氨的含量是魚類生長的限制因素,過量氨的積累可以導致魚類中毒死亡。
2、由糖類不足或過多所引起的疾病
糖類是一種能量物質,可起到調節蛋白質的作用,同時也是構成魚體組織成分之一。魚類可利用糖類的程度遠遠低於畜禽,如飼料中糖的含量過高,超過了魚類對糖類的需求限度,多餘部分合成脂肪,將引起內臟脂肪積累,引起肝臟脂肪浸潤,大量積聚肝糖,引起脂肪肝病肝解毒能力下降,魚類抗應激能力和抗病力差,不耐長途運輸,死亡率增加。外觀魚體短,肚子大,解剖發現腹腔內積滿脂肪,肝腫大,色澤淡,外表有光澤。
糖長期攝入不足,還可以引起代謝素亂,生長速度下降,機體消瘦。
3、因脂肪不足或變質而引起的疾病
飼料中的脂肪是脂肪酸和能量的主要來源,魚類因攝食必需脂肪酸不足而表現出來的各種生長異常,稱為必需脂肪酸缺乏症。
缺乏必需脂肪酸將導致魚生長緩慢,飼料效率低,產卵量和孵化率都下降,嚴重時鰭糜爛、心肌炎症、休克等。
如果餌料中脂肪含量過高,可引起魚體內脂肪沉積過多,妨礙其生理機能對於熔點高的脂肪,魚類不易消化,如果長期或大量使用這類脂肪,容易引發脂肪性肝病。同時,脂肪容易變質,氧化脂肪所產生的醛、酮、酸都有毒。實踐證明,鯉魚攝食含變質脂肪的飼料,可患背瘦病,肌纖維發生萎縮和壞死,嚴重時導致鯉魚死亡。因此含脂肪較高的飼料原料,必須預先將脂肪抽提出來,用時再適量加入。為了防止氧化脂肪產生的毒性,在飼料中須加入足量的維生素E。
4、缺乏維生素引起的疾病
魚對維生素缺乏的反應比溫血動物慢,它能較長時間在完全缺乏維生素飼料的情況下生存。導致魚缺乏維生素的主要原因除了攝入量不足外,還有飼料中維生素拮抗物質的存在、杭生素對腸道細菌的抑制減少了維生素的合成。魚類缺乏維生素的癥狀不典型,即使是同一種維生素缺乏不同種類的魚表現也有差異。
鯉魚在缺乏維生素B時,食慾會顯著減退,與溫血動物一樣,消化道的分泌和活動,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機能被破壞,耗氧量顯著降低,生長明顯延緩。當乏維生素B,還會引起痙攣、腹腔積水、眼球突出;缺乏泛酸、肌醇、煙酸、可引起食欲不振、生長緩慢、肝和胰髒的脂肪增加,形成脂肪肝。
鯉魚缺乏維生素A時生長緩慢,食欲不振,皮膚出血,鰓蓋及邊緣皮膜反曲、肥厚,眼球突出。
魚缺乏維生素C時,魚體畸形,脊椎形成為S形,影響魚的生長和外觀。
缺乏維生素E時發生瘦脊病,肌肉纖維萎縮,遊動混亂,胰島腺B細胞和腦下垂體激素細胞機能低下,血清蛋白增加。
5、缺乏礦物質導致的疾病
飼料中必須含有足夠的礦物質,礦物質是構成魚體的重要組成成分,其生理機能是多方面的,可促進生長,提高營養物質的利用率,在維持細胞的滲透壓方面也起著重要的作用。
軟骨病由缺磷所造成。一般水中含鈣量較高,魚類可通過鰓吸收水中的鈣,放在配制飼料時不再加鈣,對生長的影響不大。但魚類難以吸收水中的磷,因為水中的磷一部分被浮游植物所吸收,一部分以磷鈣化合物沉積於水底,水中溶解的有效磷的含量極低。魚體所需要的磷幾乎全部來自於飼料,並且魚體對於鈣、磷是同步吸收的,如果飼料中缺磷,鈣的吸收就會受到影響,會造成魚體缺鈣魚缺乏磷時,生長不良,頭蓋骨、鰓蓋骨畸形,眼球突出,脊椎彎曲症,頭骨由於變形而成方形,故稱「方頭病」。
鯉魚缺鎂時生長不良,死亡率高,游泳異常(痙攣),骨骼鈣量增加。
鯉魚缺鐵時低血色素性、小球性貧血。
鯉魚缺鋅時,生長緩慢,皮膚、鰭易發生糜爛。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一直強調的食物要多樣性,切不可一直餵食單一的飼料。不僅會把愛魚的嘴養刁,而且還無法提供均衡的營養,養寵物就像是養了個小孩一樣,希望今天以上內容可以幫助到大家。


TAG:玩魚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