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那些標語背後的中國力量

那些標語背後的中國力量

「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有手有腳有條命,天大的困難能戰勝」「感謝偉大的中國共產黨,永遠銘記黨和政府恩情」的紅底白字條幅,掛滿了各個新落成的居民小區、學校和醫院。

十年雖轉身一瞬,但是,這些曾在汶川地震災區隨處可見的標語,還時常會在我的腦海里復現。

汶川,成了我這十年揮之不去的記憶。在這裡,歷史再現了一個民族的奮起;同樣是在這裡,它記錄了每一個因汶川而結緣的人的成長!

震後,我們第一時間奔赴抗震救災前線;震後一周年、兩周年、三周年,我們一次次重返災區。

每一次重返,都是一次滌盪心靈的旅程。

每一次重返,都是一次歷久彌新的再認識。

在地震襲來之時,有些人曾斷言,災區至少需要30年才能恢復到震前水平。然而,中國卻用兩年左右的時間打破了這個斷言!

在我們一次次重返汶川的旅程中,我們看到的是,即便在許多極重災區,無論居住條件、公共設施建設、交通通訊,還是環境生態,都實現了一次巨大跨越。災區許多同志評價說:我們至少比震前平均進步了20年!災後重建,三年任務,兩年完成,讓全世界看到了中國速度、中國希望!

記得震後兩周年我們重返地震災區時,正值暑期,但彼時的北川縣擂鼓鎮,一片繁忙景象。當年的廢墟早已不在。小鎮的高地上,嶄新的擂鼓八一中學建築群,沿著地勢起伏,錯落有致,甚是顯眼。紅底白字的「鐵軍為我修房子,我們精心育孩子」條幅,高高地掛在學校辦公樓上。

「今天的擂鼓鎮徹底變了,幾十年來,這裡的老百姓就沒見過這麼漂亮的學校。現在,家長們送孩子來學校,再忙,也要在校園裡溜達一圈才肯離去。」見到我們時,校長陳仕斌喜悅地說:「走進汶川地震災區,最漂亮的是農房,最堅固的是學校,最現代的是醫院,最滿意的是群眾。」

昔日故園斷腸處,而今日夜柳條新。持續幾年的重返汶川,我們看到的,不只是蘿蔔寨村的炊煙又起,吉娜羌寨展露新容,映秀小學書聲琅琅,新北川中學如期投入使用,一座座新校舍從廢墟上拔地而起,縱貫什邡的廣青路全線貫通,災區鐵路、公路全面修復,阿壩鋁廠產能倍增,東汽新廠區全面投產……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民族多難興邦、走向復興的精神力和行動力!

《中國教育報》2018年05月12日第2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朝氣蓬勃的「朝陽」班
發現教師成長新路徑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