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青川 鬱郁生長不停息

青川 鬱郁生長不停息

青竹江流過,川流不息,人們生活如常,井然有序。一排排嶄新的居民樓,一座座亮麗的校園……這裡是青川。

一轉眼,汶川地震「三川」之一,走過十年。當初,自然強大的破壞力將這裡變成一片廢墟。如今,除了那些標誌紀念物,似乎已很難找到那場劫難的痕迹。

地震中,青川教育飽受重創,木魚中學、馬鹿鄉小學等多所學校不同程度損毀。十年間,公眾的關注仍會時不時地將這些名字擦亮,而隨著青川重建,各所學校面貌煥然一新,當地教學設備與理念不斷升級,一個個生命頑強生長。

兩年完成受災學校重建

一場細雨過後,天放晴,陽光格外明媚。原本開闊的操場變得更加敞亮,學生們有序地從教學樓集體出動,操場瞬間充滿生機。

兩人搖著長繩,一個女孩瞅準時機,順利躍過,幾名學生倚在球門旁,足球是孩子們最喜歡的運動,還有幾人在跑道上躍躍欲試。

這是在青川縣木魚鎮震後原址重建的木魚中學,當初地震的痕迹已難覓蹤影。

而在進校門後不遠處,還有座雕塑在講述著學校當年重生的傳奇。雕塑上方是一雙大手托起一枚冉冉升起的太陽,底座上刻著兩個字:希望。

「汶川」地震,木魚中學損毀嚴重,之後,浙江省對青川縣對口援建,木魚中學由溫嶺市全額重建。「溫嶺是中國大陸每天見到第一縷陽光的地方,這座雕塑寓意著學校的新生。」校長白培鋒說。

木魚中學的涅槃只用了不到兩年:2009年12月,新學校竣工驗收;2010年3月,全校師生搬入新校園。校園裡,現代建築與優美的校園環境交相輝映,教學、辦公、實驗、生活四區分明,標準化運動場成了孩子們的樂土。

賈雪峰是學校已經教了28年書的英語教師,她見證了木魚中學的今昔之變。讓她感嘆的是變化之大、變化之快,「地震一下回到解放前,結果只用了兩三年,學校就進步了50年」。

讓賈雪峰高興的除了教學環境,還有居住條件。震前,學校教師住的都是單間宿舍,沒有衛生間。震後,政府出資修建了小區安居房,賈雪峰住進了一套三室一廳80平方米的房子。

木魚中學的變化只是青川教育再生的一個縮影。2010年,青川縣內受災學校基本都完成了重建。除了建起來校舍,學校的各類設施設備也在相應配齊。圖書室、美術室、計算機教室、多媒體教室構成了教學樓的「內核」,互動式電子白板、校園監控、「明廚亮灶」設施等現代教育技術裝備讓學校搭上信息化的快車,「三通兩平台」建設在有序推進。

震後教育水平節節攀升

十年間,與學校的硬體設施一齊升級的,還有當地的教育水平。

地震後,浙江省擔當起了青川教師培訓、幫扶的工作。請專家進來、教師走出去、網路遠程培訓等方式,打開了一扇扇窗,讓一度傳統封閉的青川教育與外界聯通,先進的理念方法飛了進來,教師們思路大開,當地教育質量明顯提升。

王海蓉是關庄初中的副校長,2010年10月至12月,她參加了浙江教育系統的「領雁工程」培訓計劃。第一個月,在杭州師範大學聽教授、教研員講課,之後在杭州文暉中學跟崗學習,「我第一次改變就從那兒開始」。

從浙江歸來後,王海蓉開始帶頭推動學校的課改。以生為本,以學定教,打造優質高效課堂,建立「三段六環節」教學模式,再到走出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幾年下來,關庄初中的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在全縣素質教育綜合考核中屢拔頭籌。

木魚中學在2016年開設智慧課堂,使用電子白板和課件教學成為新嘗試,而在這之前,這樣的「新玩法」幾乎為零。教師們同樣遇到挑戰,最初是拿來主義,經過培訓,如今製作完成課件已不成問題。「原來是抵制這個東西,覺得沒太大作用,沒想到它卻使學生成績發生了巨大變化。」賈雪峰說,

2008年以來,當地教育局和浙江省教育廳在師資培訓方面搭建各類平台。浙江省教育廳對口援助青川教育,組織專家900餘人次,赴青川培訓教師6000餘人次。十年來,全縣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等方式組織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培訓,年均培訓教師2600餘人次,教師專業化素養顯著提升。

一大批人才從這裡走出

4月26日,是清溪小學辦運動會的日子。校內的熱氣騰騰從沒進校門就感受得到。操場上,身著統一校服的孩子們正進行廣播操匯演。

這是一所以生態教育為特色的學校,但對於校長馬正堂來說,所謂生態,不單單是指自然環境。對於學生的成長,他也更願用「生長」兩個字。而開展包括運動會等各樣的活動正是為了讓學生舒展、自由生長。

震後,全方位育人不僅是清溪小學的「專利」。在木魚中學的教學樓里,走廊兩側牆壁上都貼著學生參加各類活動、比賽的照片。足球是這所學校的特色,學校黨支部副書記張錫華自豪地說,學校的女足已經連續三年拿了全縣足球聯賽初中女子組的冠軍、廣元市的亞軍。

參與各類活動讓學生變得開心、自信。校園文化也像基因一樣塑造著學生的人格與發展。

在馬鹿小學,感恩教育是其特色。學校所有教學樓的名字中都有個「懷」字,為的是感恩、感懷地震以來社會各界的幫助。在2010年青海玉樹地震和西南乾旱發生後,學校的孩子還拿出自己的零花錢和伙食費捐款。

十年過去,當初這些學校的學生已長大。地震時,馬鹿小學舉著「你們辛苦了」自製紙牌的五年級學生徐廣,現在已是長沙一所醫學院的大一學生;彼時在木魚中學讀初一的95後女生徐萍,如今成了全國人大代表;在地震中失去小腿的木魚中學學生謝海峰,2017年成功考入四川省歌舞劇院並成為簽約演員。

十年過去,一屆又一屆的新生仍在頑強生長。

青川,青郁生長,川流不息。

《中國教育報》2018年05月12日第2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雲平台上手拉手 津皖兩地共墨香
開學第一課 各校有特色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