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超級英雄的集體焦慮

超級英雄的集體焦慮

編者按:這似乎是漫威最好的時刻。根據貓眼專業版數據,《復仇者聯盟3》上映首日票房已超4億。從2008年首部電影《鋼鐵俠》公映至今10年,漫威通過18部電影搭建了龐大的宇宙,而《復仇者聯盟3》更是打出了「十年布局,巔峰一役」的口號。火爆的票房和豆瓣8.6分的高分評價讓「巔峰」顯得名副其實。但在為此成績歡呼的同時,英雄們的未來卻並非一片坦途,作為資深漫威粉絲,《UFO攻擊磁器口》公眾號作者在觀影前探討了對超級英雄電影們未來的隱憂。

《復仇者:無限戰爭》已經上映了。

前不久,漫威影業其樂融融地慶祝了自己的第一個十年,先是放出了帥氣的大合照,之後又放出很燃的10周年宣傳片,既是向所有粉絲和影迷致謝,也是為《無限戰爭》作上映前造勢,更是漫威影業十年歷程的最好總結。預告片的發布激起了粉絲們的陣陣狂歡,漫威電影宇宙(MCU)中幾乎所有英雄都在這部影片中集結了,蜘蛛俠正式與復仇者並肩作戰,身殘志堅的終極大反派滅霸也自2012年以來第一次從椅子上站了起來。在電影史上,漫畫超級英雄應該是第一次受到這般矚目——全世界都在等待復仇者們奏響戰歌,再次拯救世界;而老對手正義聯盟,幾乎無法對他們的勝利造成影響。看上去,這似乎是漫威最好的時代。

漫威影業全家福

但隨著MCU的不斷壯大,外界的質疑聲隨之增多:有人認為漫威電影太過於娛樂化和爆米花,純粹是堆砌大場面;有人認為漫威電影劇情缺乏深度,英雄形象不夠厚重;也有人認為漫威電影非常套路和公式化,是徹頭徹尾的流水線產品……

確實,MCU系列影片定位於全年齡觀眾,堅持合家歡動作大片的路線,令他們能夠迅速佔領市場的核心元素就是好看、有趣、酷炫、帥氣、主旋律。為了保持系列的長期活力,漫威一直穩紮穩打,用功相對保守,這保證了即使某部作品不夠出彩,也不至於太令人失望。

shall we dance?

也許是認識到觀眾的口味越來越挑剔,為了使MCU始終保持新鮮有趣,漫威也潛移默化地進行著各種風格創新,不斷拓展世界觀,引入新角色,甚至是注入喜劇元素,雖然引發了一些爭議,但整體來說取得了不錯的反響。比如大放異彩的銀河護衛隊系列,一隊宇宙級逗比伴隨著復古熱單,一路嬉笑怒罵順便尬舞拯救世界,種種反套路收穫一致好評;蟻人里的飛賊斯科特朗與夥伴一路插科打諢,最後在托馬斯小火車上干翻了大反派;雷神3里托爾放下金髮猛男的偶像包袱,牽手好弟弟洛基,在歡聲笑語中迎接諸神黃昏。

漫威也加快了引入新角色的節奏。酷炫的奇異博士,費盡心思從索尼拿回影視改編權的當家花旦小蜘蛛,史上第一個黑人超級英雄黑豹,都以全新的姿態進入了MCU。對於電影觀眾來說,這些全新的英雄不但帶來了全新的故事,也拓寬了MCU的格局。

你的友好鄰居蜘蛛俠

但是漫威的變革與創新始終伴隨著自身的局限性。

在《蜘蛛俠:返校季》中,漫威將故事背景放在了彼得帕克的高中時代,隱去本叔意外遇害的橋段,將整部電影

打造成了氣氛輕鬆、結局明朗的校園青春片,描繪了少年蜘蛛俠的英雄成長史。《返校季》的完成度不錯,娛樂性強、特效紮實、人設完美,但弱點在於格局較小,被一些評論詬病劇情過於簡單輕浮,更像是大作之間穿插的輕鬆小品,少了些故事內涵。

上個月的《黑豹》,則體現了漫威探索故事深度方面的嘗試。影片不再僅是聚焦於正邪鬥爭,更把視角放到了理念、路線之爭上,劇情中積極擁抱黑人民權鬥爭、女性力量甚至是持槍權等熱點政治話題,並且塑造了MCU中最為有血有肉、令人嘆息的反派形象,頗為改變了漫威的一貫風格,可以說有著不小的野心,在國外市場也收穫不俗反響,甚至成為了北美影史上票房最高的超級英雄電影。《黑豹》現象級的成功,也引發了豆瓣上許多作者的廣泛討論。

黑豹大戰金錢豹

但從另一方面來看,為了引出接下來的《無限戰爭》,《黑豹》花費了大量精力去打造瓦坎達的視覺奇觀,以進一步連接MCU——仙宮被毀後,瓦坎達自然就成了這一階段的奇觀擔當——這對影片自身的基調造成了影響,致使導演無法放開手腳進一步挖掘黑豹這個角色的敘事潛力,最終導致劇情和人物都略顯單薄,整體觀感不咸不淡。在國內,由於觀眾對於黑人民權、國家意識等政治話題並不敏感,因此這部電影的口碑可謂十分平庸,幾乎達到近年來漫威系列電影中的最低點。

這背後的成因,也許是漫威當前正面臨著的一個不小困境——MCU開始變得過於龐大和複雜,甚至對影片和觀眾產生了消極的影響。

不同時期的不同角色,認得全嗎?

首先是設定越來越複雜,提高了觀眾的學習成本,影響了觀看體驗。早些年,如果有人想入坑美漫,第一步可能就會因為對漫畫中的人物、歷史、多元宇宙等複雜設定感到無從下手而被勸退。MCU則很大程度上簡化了美漫故事的背景、人物和劇情,對新人十分友善,也確實吸引了很多粉絲入坑。但隨著電影中的設定不斷豐富,影片的人物劇情體系越來越龐雜,發展壯大的MCU似乎走上了漫畫宇宙的老路,產生了一定的勸退門檻,對非粉絲的觀眾漸漸變得不那麼友好了。看一部《無限戰爭》還得補習十年的前情回顧?這對非粉絲的普通電影觀眾來說似乎有點難以想像。

其次是為了保證MCU整體平衡協調,迫使單體電影犧牲個性做出妥協。MCU已經成為了一個巨大的品牌,復仇者是其最核心、最成功的產品,如同蘋果的iPhone。為了保證品牌的統一,旗下產品當然得保持相似的設計語言和設計邏輯,如同iPad、Apple Watch、Macbook等產品線,雖然功能、定位不同,但整體風格都不得不朝iPhone上靠。

《無限戰爭》海報,非常還原漫畫了

對漫威來說,要保證MCU的質量,就必須保證其中任何一部電影都不會撲街,因此難免打出套路化的安全牌,使劇情走向、色彩基調甚至是導演個人風格都不得不受到限制(畢竟華納已經花大價錢付出了血淚的教訓),而且還得盡量向復仇者、鋼鐵俠這兩個核心系列中那種明亮、酷炫、科技感強的風格上靠攏——這就導致系列電影的整體基調看上去非常相似。更糟糕的是,為了保證電影宇宙劇情上的連貫性,單體影片很難形成一個真正獨立完整的故事結構,更像是一年播兩三集的大製作美劇,英雄們各自的故事幾乎都淪為了推進復仇者劇情的鋪墊。蜘蛛俠的成長故事中為什麼會出現鋼鐵俠這樣的神助攻?這極大地削弱了他的英雄形象,也不符合漫畫設定。

但是想像一下,如果iPhone撲街了,恐怕整個蘋果品牌都得轟然倒塌。復仇者同樣是MCU的品牌擔當,面對保大還是保小這種終極難題,漫威艱難地做出了他們的決定。

無限戰爭漫畫封面

協同的宇宙和固定的製作模式雖然能夠保證漫威電影的整體質量,但也註定了難以誕生出《黑暗騎士三部曲》這種氣質、深度、劇情俱佳的獨立系列。而銀河護衛隊之所以廣受好評,恐怕也是因為其外星打怪的劇情初期相對獨立於MCU主線之外,才得以保留了獨樹一幟的影片個性。

最後,也是最嚴重的問題,在於對漫畫資源的消耗。

全宇宙干滅霸

當年觀看第一部《復仇者》時,我在激動和感慨之餘,也產生了一個想法——這些搬上大熒幕的超級英雄故事,會不會成為一鎚子買賣?在MCU早期,每部單體英雄電影中的彩蛋都令我們驚喜,因為這些彩蛋見證了英雄們的成長與集結,見證了MCU的格局逐漸打通成型。但現在,等彩蛋成為了一種例行公事,而彩蛋的內容也很少再具備推動劇情的作用。畢竟,復仇者都已經組隊作戰好幾年了,大牌英雄們早已坐而論道,終極BOSS滅霸也已經現身,整個MCU的劇情格局和大體走向已經相對清晰。可一旦打完滅霸,全宇宙的終極威脅消失,MCU的主線故事又要怎麼延續下去呢?

在歐美超級英雄漫畫中,角色往往獨立於劇情而存在,他們生活在同一個宇宙中中,經歷著大大小小的冒險。某些英雄的個人系列已經持續多年,甚至會分散在數個不同刊物中同時進行。另一些英雄,或者他們組成的團隊,則可能只會出版十到二十期的系列故事。但即使故事完結,這些人物也不會消失,他們或許會出現在其他刊物里,或許會出現在復仇者故事中,甚至可能新開系列。

小蜘蛛和死侍兩大漫威台柱帶著二三線角色出來浪,蛛絲是蜘蛛俠系列的衍生人物,如死侍所說,其個人刊物已經被砍

每年,漫畫中都會發生聯動性很高的大事件,將英雄、反派們聚集起來大戰一場。但在事件結束後,英雄和反派們依然會活躍在原來的漫畫宇宙中,甚至死去的角色也會復活過來,而你很清楚無論如何下周都會有全新的故事開啟。半個多世紀以來對角色、物品、事件、世界觀等素材的積累,使漫畫編輯們可以自由運用手中資源,不斷開啟氣勢宏大的全新劇情。換句話說,只要漫威、DC不倒閉,英雄們的傳奇就將永遠繼續,沒有結局。

電影則完全不同——電影總是需要結局的。電影觀眾恐怕沒法接受漫畫里那些看上去似乎總在反反覆復的故事;如果要拍續集,你必須有更多的人物,更強的反派,更大的陣勢。但MCU年紀尚幼,相比漫畫而言規模十分有限,積累的素材也不夠豐富成熟。在市場環境下,為了避免劇情發展停滯、確保每年的影片上映數量,漫威已經過快地消耗、榨乾了那些最容易被搬上熒幕的經典人物和素材,哪怕呈現的效果是不總是盡如人意;例如《鋼鐵俠》中的滿大人和絕境病毒,《美國隊長》中的紅骷髏和澤莫男爵,《復仇者:奧創時代》中的快銀,還有被大幅度簡化的英雄內戰。想像一下,漫畫里蜘蛛俠對抗九頭蛇的戲碼將無法出現在當前的MCU中,只因為之前的《美國隊長》里已經清剿了這個反派組織。漫威影業與漫威娛樂的齟齬,則神盾特工、懲罰者和捍衛者們與復仇者漸行漸遠,兩個世界觀逐漸割裂,角色交匯的可能性近乎渺茫。

惡靈騎士回到漫威,卻不大可能出現在大熒幕上

電影產業自身在資金、預算、周期、營銷上的諸多限制,使超級英雄片無法像漫畫一般天馬行空地組合角色,設計舞台,創新劇情——一年能出版上百本漫畫,但電影能拍幾部?《無限戰爭》鋪墊了十年,但演員們能有幾個十年?對經典元素的消耗正在影響MCU的根基;即使漫威有心突破格局延續劇情,恐怕總有一天也會出現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尷尬處境,甚至某些角色的潛力尚未完全被開發,就不得不終結整個系列。

可是觀眾的口味只會越來越大。看過了《復仇者》,他們就不再會滿足於《鋼鐵俠》第一部里的小打小鬧;看過了《無限戰爭》,他們可能會覺得連《復仇者》都太過於簡陋。於是,為了滿足觀眾,製作方不得不加大投入,不斷擴大電影的劇情格局,甚至在單體英雄的電影里塞入更多的客串角色——例如被稱為復仇者2.5的《內戰》。新的英雄被推進MCU,製作新的獨立電影,然後被放進規格更大的《復仇者》中……

這意味著成本的增長和風險的疊加。但即使拿出整個MCU當做賭注,仍然無法保證漫威電影能跟上觀眾口味的變化,甚至可能連現有市場的票房瓶頸都無法突破——所以,為了給票房和營收帶來新的增長,迪士尼和漫威急切地把目光放到了以中國為代表的新生市場,於是我們都看到了不久前漫威宣傳中國站里那尷尬的一幕:以唐尼為首的漫威主創們居然將舞台讓給了八杆子打不著的國內歌星,只因為迪士尼和漫威希望通過這些人所帶的流量將MCU品牌下沉到一、二線城市以外的市場,推動實現中國大陸票房的進一步突破。

果不其然張傑張靚穎又來蹭熱度了

就像我前面所說的那樣, 漫威和MCU當下的發展具有著不可逆轉性 ,如同一列無法剎車的列車,飛馳向未來的某一個終結。

這是漫威的焦慮,其實也是DC的焦慮。對於以統一宇宙為核心的超級英雄漫改電影系列來說,這樣的問題是終究無法避免的。只不過當DC還在游移不定、蹣跚學步時,隔壁漫威已經開始觸碰超級英雄電影的天花板了。

DC當然並不一定非要跟在漫威屁股後面——大宇宙模式已經被漫威玩透了,市場不見得會再接受一個純粹的模仿者。雖然《黑暗騎士三部曲》之後從《鋼鐵之軀》到《正義聯盟》口碑都不咋地,但依然打出了不錯的票房。你看《神奇女俠》發揮稍微正常點,就得到了評論和市場的一致鼓勵。DC有太多優秀的資源了,蝙蝠俠、超人、神奇女俠三巨頭和正義聯盟的故事有著巨大的發揮空間,只要找准人物定位,紮實拍好這兩個團隊的故事,就不愁大賣。超人之所以受到讀者的喜愛,不是因為他是電影里那個力大無窮的中二病,而是因為他的身上兼具了神性的純潔與人性的複雜,既是世上最強大的英雄,又是個普普通通的丈夫和父親。華納和DC真的更應該考慮沉下心來挖掘現有角色的深度,而不是用一堆散亂的故事線和前後不同演員扮演的角色來強行拓展DCEU。

多麼可愛的超人,看看渣導把他糟踐成什麼樣了

不過,在《無限戰爭》之後,漫威也將面臨演員更換的問題。對於持續時間很長的系列電影來說,演員是一個不可控的要素,他們的年齡、片酬變化,個人的發展意志等,都會影響他們扮演的角色,進而影響到整個電影系列。我們都知道不久以後鋼鐵俠、美隊等復仇者老人會離開我們,但我們不知道會以何種方式;也許漫威早已謀劃好他們的離別,但卻並不一定能夠服眾。對如今的MCU來說,任何設定上的改變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是讓角色死去,從電影中消失?還是以某事件為契機,引入新的扮演者?新加入的演員和未更換的演員之間又應當如何協調?

類似的事情,其實二十世紀福克斯已經在X戰警身上做了實驗,通過一部《逆轉未來》將新舊兩班人馬聯繫在了一起,雖然依舊留下了一些bug。而《金剛狼3》中金剛狼和X教授的最終落幕堪稱完美,令人震驚和心疼不已。但MCU的宇宙規模和人物網路相比主要以單一團隊為核心的X戰警來說,複雜程度要高很多,很難照搬經驗。其實漫威並非沒有更換過演員的先例,但那都只發生在MCU的早期。正如我們只認同休傑克曼的金剛狼一樣,當下MCU中的各位演員早已深入人心,很難說想下船就能夠下船。

淚崩

那如果只是讓原有角色退場呢?想像一下,我們真的能夠接受一個沒有美隊、鐵人、雷神鐵三角的復仇者聯盟么?他們的接班人又能夠扛起漫威電影宇宙的重任嗎?縱然漫威能夠將二線團隊銀河護衛隊推上一線,但拿新角色填補已有經典角色的空缺依然是非常困難的。如果貿然重啟,則可能嚴重打亂早已鋪陳的故事線,況且新的宇宙應當以怎樣的面目示人?

恐怕各個故事線平行交錯但並不共通的多元宇宙形式,真的就是最好的解決辦法了,而這又將會極度考驗漫威的劇情設計和製作調度能力。正如同熟悉蜘蛛俠背景的你肯定不願在大熒幕上再看到他第三次失去自己的本叔,事實上漫威也確實淡化了這一經典情節;但這樣一來,新一批電影觀眾可能又無法全面了解蜘蛛俠的生平和經歷,他的人物形象也就不再完整。這依然是個兩難的局面。畢竟,電影不是漫畫。漫畫玩脫了,重啟就好了。但電影要重啟,則是對整個系列翻天覆地的顛覆與重塑。

Marvel Legacy

而更加重要的是,市場、觀眾對超級英雄類型電影的熱情,還能夠保持到MCU重啟,甚至DCEU真正走上正軌的那一天嗎?

撰文:張B 來源:UFO攻擊磁器口(ID:acidstein_ufo) 編輯:齊宇琨

點擊你感興趣的關鍵詞

立即獲得關於TA的更多信息!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商業周刊/中文版 的精彩文章:

韓國前總統李明博被捕,難逃「青瓦台魔咒」
退出伊朗核協議,這僅僅是特朗普的第一步

TAG:商業周刊/中文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