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孟會祥:《竹堂筆記》(四)

孟會祥:《竹堂筆記》(四)

孟會祥:《竹堂筆記》(四)

孟會祥 1965年3月生,河南省襄城縣人。

現為《書法導報》副總編輯,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書法家協會編輯出版委員會副主任,廣東書法院客座研究員,甘肅書法院顧問,一畫網顧問,河南省中國書法院副院長。多次參加全國書法篆刻展、全國書學討論會,以及名家邀請展等展覽、學術活動。發表書法評論類文章百餘篇。參與編著書法論著20餘種。在書法創作、評論和編輯出版方面,均有一定影響。

《竹堂筆記》(四)

■ 電腦時代字帖 舊帖剪帖,讀之成文;電腦時代,往往有字帖每頁均為大圖局部而已,讀不成文。噫,文脈如斯,掃地矣。2009-10-20

■ 周俊傑臨《楊淮表記》 10月16日,大風歌周俊傑書法展在河南藝術中心舉辦。余喜其所臨《楊淮表記》,以為清人為之,亦不過如斯。2009-10-20

■ 梁實秋論書 梁實秋《書法的前途》云:「過去所謂讀書人,人人都有書法的基本訓練,引動天才,遂稱名家。」此論與余大合。「引動天才」一語,非常人能道也。2009-10-22

■ 舟中作書 祝枝山書《夜坐記》,跋曰:「舟中岑寂,偶篋中有素卷,遂漫興書此。小舟搖蕩,無足取也。」惜予北人,不知舟中作書況味何似。趙子昂《蘭亭十三跋》亦作於舟次,精工逾祝希哲遠甚,或吳興勢大財雄,所乘之舟亦倍蓰於枝山乎?2009-10-22

■ 六道輪迴 近讀李榮祥圓凈《佛法導論》,受益甚深。李圓凈大德通人,然於六道輪迴之事,言之鑿鑿,余所不取也。想紀昀是何人物,一部《閱微草堂筆記》,篤信鬼神之必有,亦令人發噱。2009-10-22

■ 趙之謙 近讀趙氏尺牘,才大而不平,天遂不假以年,惜哉!2009-10-27

■ 杜大偉 杜大偉近作楹聯,筆墨都佳,氣象孤傲,封底復畫一鶴,喙直衝天,象其不平之氣也。2009-10-27

■ 展覽 近時展覽,每傳操作之事,結果不能服眾,蓋此道將微矣。將以有為者,必歷風雨而不改乎初度也。2009-11-7

■ 話渾 金開誠嘗言於啟功曰,君書清矣,必返虛而入渾。啟功答曰,你的話就渾。金開誠自言,蓋非渾球之意也。啟功之語,頗耐人尋味。2009-11-7

■ 沈曾植書 日前見一沈氏書,或疑其贗鼎,乃與真跡反覆比勘,則沈氏之書,鋪毫推出,筆重氣沉,真學碑而得其神髓者也。2009-11-7

■ 拜撰 楊仁愷為人作書評,署「拜撰」二字。2009-11-7

■ 常形 蘇軾云:「常形之失人皆知之,常理之不當雖曉畫者不知,故凡可以欺世而取名者,必托於無常形者也。」書亦有常形、無常形之別也。2009-12-9

■ 人人看得懂 賀天健論畫,嘗云:「人人看得懂,卻不是人人畫得出。」2009-12-9

■ 膽大無恥 趙之謙論學叢札斥一偽學者云:「其人筆下(倡理學之人也)別字甚極多,虛字不通,而動輒談文談學,自以為是,膽大無恥,莫此為甚。若輩已散布天地,我等急宜自藏矣!」2009-12-9

■ 故作高深 蘇軾《答謝民師書》云:「揚雄好為艱深之辭,以文淺易之說,若正言之,則人人知之矣。」2009-12-9

■ 空中落下之勢 古人席地而坐,目光與書件垂直,故字有空中落下之勢。2009-12-9

■ 三四句式 「白菡萏香初遇雨,紅蜻蜓弱不禁風。」見陳介祺書扇,不知是其自作否。七言多四三名式,此則變格也。詩家變句法以免雷同。2009-12-9

■ 展覽找錢 《書譜》總第98期刊劉正成《反思錄》云:「從找錢辦展覽到辦展覽找錢,我是始作俑者:讓發展藝術的協會蛻變成經營藝術的公司,我是罪魁禍首者。下一步怎麼辦,我也不知道。」2009-12-9

■ 澄心堂 李後主堂名澄心堂,不是澄清堂。澄清堂為南宋人堂名。2009-12-9

■ 白石曾讀林譯小說 白石題林紓譯《茶花女》云:「人間恨事,天下妙文。」2009-12-23

■ 螃蟹步法 白石題畫云:「借山館後有石井,井外常有蟹橫行於綠苔上,余細觀九年,始知蟹足行有規矩,左右有步法,古今畫此者不能知。白石老人並記。」2009-12-23

■ 餓死京華 白石《為方叔章作畫題記》云:「余作畫數十年,未稱己意,從此決定大變。不欲人知,即餓死京華,公等勿憐,乃余或可自問快心時也。」又五十七歲自記云:「獲觀黃癭瓢畫冊,始知余畫猶過於形似,無超凡之趣,決定大變,人慾罵之,余勿聽也。人慾譽之,余勿喜也。」非具此餓死京華志氣,白石乃不得為白石也。一嘆。2009-12-23

■ 千古之思 白石題畫嘗云:「況辛苦數十年,不可不有千古之思。」白石豈止以丹青糊口者乎?2009-12-23

■ 中心相許 白石題竹云:「余活人間將六十年,朋友無多人,非真君子雖相往還,然中心終未許也。」清人何瓦琴有聯:「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以魯迅書贈瞿秋白,世人皆知。然知己二字,豈易言哉?一事有緣,得相往還,皆為朋友。擇友須嚴,又不可過苛。所謂「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也。而中心相許,可遇不可求也。2009-12-23

■ 草茉莉 白石老人自謂木人,不工於文,然題畫雋語,直到六朝。題草茉莉云:「草茉莉,為窮檐兒女之花,然而柴門野岸,冉冉夕陽,芳氣襲人,未可抹煞,況晚秋時,更不可少此。」2009-12-23

■ 馬文忠公語 白石書贈王文農曰:「丈夫處世,即壽考不過百年。除老稚之日,見於世者,不過三十年。此三十年中,可使死重於泰山,可使輕於鴻毛,是以君子慎之。」此為「馬文忠公語」。馬文忠不知何人。2009-12-23

孟會祥:《竹堂筆記》(四)

■ 議論闊大,本事卑俗 「藝術之道,要能謙,謙受益。不欲議論闊大,本事卑俗。有識如此數則,自然成器。」白石老人為胡橐書語也。2009-12-23

■ 口號 白石曾自書「總路線」體會:「我們學習我國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就是要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具體化,就是要使我們的共產主義覺悟提高一步。一九五三年十二月。齊白石。九十四歲。」白石老人1864年1月1日生,1957年9月16日逝世。2009-12-23

■ 筆耕不輟 余在某大學參加活動,其美術學院一副院長讀講話,讀筆耕不輟之「輟」為「綴」音。某大學,中國最高學府也。2009-12-23

■ 終身成就獎 或聞第三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終身成就獎原列名甚多,最終定為4人。或傳林岫為終身獎評委,拒絕簽字。後林岫澄清雲,非拒簽,乃來不及簽耳。2009-12-30

■ 「書壇」關閉三日 忽聞書壇網關閉,試之,已重開矣。據云乃中國書協舉報其中有涉黃內容。余不甚上網,偶爾瀏覽,未曾覺察其中涉黃也。2009-12-30

■ 鮮於樞書 鮮於樞跋《蘭亭序》詩云:「群家禊帖評甲乙,和璧隋珠價相敵。神龍貞觀苦未遠,趙葛馮湯總名跡。主人熊魚兩兼愛,彼短此長俱有得。三百二十有七字,字字龍蛇怒騰擲。嗟予到手眼生障,有數存焉豈人力。吾聞神龍之初黃庭樂毅尚無恙,此帖猶為時所惜。況今相去又千載,古帖消磨萬無一。有餘不足貴相通,欲抱奇書求博易。鮮於樞題。」以是觀之,鮮於樞詩平實而通暢,亦稱能手。其書立基於顏,或於《東方朔畫贊》殊有會心,寓圓於方,堪稱清雄。方圓之趣,清人張裕釗或有得於此也。即「鮮於樞」三字題名,尤可見廉卿之書胎息於此。此未經前人說破,表而出之。2010-3-10

■ 陳振濂教草書 近日瀏覽網路,陳振濂先生舉辦大草研習班,不可不嘆服陳氏教學,海內無出其右也。即張旭、懷素、王鐸比較而言,亦前人未嘗如此。蓋張旭《古詩四帖》,如行雲踏月,最不可彷佛。懷素筆圓而氣盛,最不可重複。王鐸用意最多,法度最細,而反可追尋。時代不同,天性不同,各造極致。書所以勝人者,必造極致,能人所不能耳。2010-3-10

■ 副主席 時人開玩笑,常謂:寫得太差,總比副主席強。蓋協會副主席中,或高手當之而無愧,或則遠不及常人,藉勢藉力以致也。2010-3-10

■ 關於「二王」的網路帖子 頃在當代書法網,應汲古齋主人李啟明約,發帖如下:

剛才在QQ上碰見啟明先生。啟明先生囑我看看這次討論。看了,題目的確很大,很難發言。大問題咱說不了,不妨分開來說。這也算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吧。我想說的幾個問題:

1.二王書法是否有意義,應該不應該盛行。

2.目前學二王的情況,長處和欠缺。

3.展賽中的二王。

1.二王風大行其道,原因不少。有淺層次的,有深層次的。淺層次的,就是時尚。什麼都流行過了,也到二王了。深層次的,則為書法當代復興之必然。20世紀80年代書法復興,基本上是在碑學基礎上開始的。當時的大師,啟功算是帖派;林散之、沙孟海、蕭嫻等,基本上都是碑派。當然,他們也並非純粹的碑派,實際上是晚清碑帖結合的余脈。他們的碑帖基本功都很過硬,積平生之力,在晚年都已獨樹一幟。後學之人,也就是復興後第一代書法家,如果不為前輩諱言,則無論學問還是功夫,都比那一代大師相差甚遠。然而,這一代人畢竟是書法復興的功臣,而且,在其後的補課中,也逐步有了自己的建樹。時代有虧於他們,而他們無愧於時代。20世紀80年代,承浩劫之餘,國家危殆,因此振興中華的願望,倍為強烈。人們恨不能一夜之間,在洋人面前揚眉吐氣,為祖先爭光。想想那時中國女排勇奪世界冠軍,不知讓多人國人熱淚翻滾,徹夜不眠。這種滿腔熱情反映到書法上,就產生了急於超越前人的強烈願望。典型的事,就是「現代書法」,想迅速與千年書史上的巨匠分庭抗禮,而且讓洋人歡喜讚歎,信受奉行。「現代書法」的路沒有走通,其實反證了傳統文化的偉大。與這一思想相近的,是取法民間書法,走前人沒有走過的道路的「流行書風」,本質上亦可稱為「泛碑學」或「後碑學」。挖掘前人沒有開採過的礦藏,也許是與古人爭一席地的捷徑,也是當代人責無旁貸的事情。在這一思路的支配下,變形生姿的書風,紅極一時。平心而論,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然而,大量的複製、摹仿,只見作品的美術效果,而消解了作品的文化內涵。這一方面,差不多可以認為毀在了跟風者的淺薄之上。也是機緣巧合,也許自有定數。這一書風后來收斂了。而更多的人,在重新閱讀經典時,便不能不考慮自己會不會寫字這一根本的問題。

會不會寫字,就得從經典著眼;從經典著眼,就不能不審視歷代大家;追根溯源,就要閱讀文人書法的鼻祖:二王。沒有繼承,創新就無從談起。對二王茫無所知,還談什麼寫字?所以,二王是繞不過去的。它的盛行是必然的。只要有書法,就不能不學習二王。我並不反對「漢以下不學」的觀點,但那畢竟是少數人的事情。

2.二王同時建立了兩個典範。其中一個是境界的典範,也就是晉人風度的物化的典範;另一個是技術的典範,即以轉筆為中心的用筆技術的標準。前者是形而上的,後者是形而下的。我們現在學二王,形而上者無從措手,所以只能從形而下著手。從技術著手,為了撐握他的書寫方法,不少人,特別是一些著名院校,做了大量科學化的工作,行之有效。這是當代書法教育的最大成就。比如有的以分析點畫形態為突破口,在分解動作中,明確筆鋒運行的姿態。縝密地重現這些姿態,也便能夠重現其點畫。有的是從力與勢著眼,分析運筆軌跡,還原它沿著時間展開時的邏輯關係,起承轉合,瞭然於心,下筆也便順暢無礙。

然而,揮毫之間,心手相印,二王高妙的思致與高妙的筆法是二而為一的。一旦拆解,顧此而失彼,一方面不到,也便是兩方面都不到。所以,從點畫著眼,失之做作,不能爽利;從軌跡著手,失之草率,不能蘊藉。於是很多人加以批評。這批評對,也不對。畢竟,且不說某種藝術的顛峰不可再現,即使一個人,書內書外之功交臻並致,也不是一年半載的事情。因此目前學二王,技術上取得的成績,可圈可點;而技術之外的因素,有點缺了半邊天。

3.展賽中的二王盛行,當然有流行的因素。展賽不是書法的全部。書法是一生之事,不是一季之事。像服裝發布會,肯定年年辦季季辦,每季都要有個新的流行。一個優秀的設計師,每季都可以讓人耳目一新,引導產業的發展趨向。但是,我們能不能設想,一個時裝設計師的作品將傳之後世,千秋不替?而一個書法家,在展賽的環境中,卻總是想每季都獲獎,最後又收穫個千秋萬歲名。不跟展覽,不入展獲獎,出不了名;一生中要是總跟著展覽,每個月都忙於寫應展作品,最後結果會是個啥,我也真說不清。讓時間去回答將來的問題吧。

孟會祥:《竹堂筆記》(四)

■ 梅蘭芳和鄧麗君 燕升訪談之王珮瑜中,王以小孟小冬自居,不留痕迹之中,通過梅葆玖的喜歡、譚元壽之稱與孟神似,以及香港孟氏弟子稱「老師回來了」等,不免高自標置。天津演出,恰逢冬至,人稱「冬皇來了」,雖為實情,尤其似自造佳話也。佩服梅蘭芳,中正、大器,不唯戲內。藝人不唯需藝事過人,尤需善於處世。瑜老闆以滬人精明,他日名聲當更高。王稱鄧麗君,則曰,鄧為流行樂壇之梅蘭芳,鄧麗君發聲用氣,放在京劇中也是對的。蓋戲以言說為最高境界,不必聲嘶力竭也。2010-3-16

■ 翻高音 近年演劇,演員唯以翻高音為能事;亦唯翻高音,方博得滿堂彩。是演員觀眾,共其墮落矣,奈何。書法亦與之似,唯故弄筆墨,方能嘩眾取寵。大道微矣。2010-3-16

■ 造佳話 傳齊白石嘗欲以白菜一幀,易白菜一車,菜農不予。即當時白石畫賤,白菜一幅,博白菜一車,亦綽綽有餘。白石欲造佳話耳。事不奇不傳,不傳不奇。近往往聞舊京某書家,有當局最高領導索書,矜不與之,不知真假,蓋亦造佳話耳。2010-3-16

■ 聞一多篆刻 聞一多雅擅篆刻,舊嘗讀其軼事甚詳,年久失憶耳。今日簽印報紙,有文記其事。所引相關文字,恨其未盡。茲從網格檢出:

1927年夏致饒孟侃云:「繪畫本是我的元配夫人,海外歸來,逡巡兩載,髮妻背世,詩升正堂。最近又置了一個妙齡的姬人,篆刻是也。似玉精神,如花面貌,亮能寵擅專房,遂使詩夫人頓興棄扇之悲。」

1944年為華羅庚治印邊款:「頑石一方,一多所鑿。奉貽教授,領薪立約。不算寒傖,也不闊綽。陋於牙章,雅於木戳。若在戰前,不值兩角。」

1944年5月,在昆明,為免兒女飢餓,掛牌鬻印。《聞一多教授金石潤例》為浦江清撰,梅貽琦、蔣夢麟、熊慶來、楊振聲、唐蘭、朱自清、沈從文、羅常培、馮友蘭、陳雪屏、潘光旦、姜寅清等十二人具名代定。例云:「秦璽漢印,攻金切玉之流長;殷契周銘,古文奇字之源遠。自非博雅君子,難率爾以操觚;儻有稽古宏才,偶點畫而成趣。浠水聞一多先生,文壇先進,經學名家,辨文字於毫芒,幾人知已;談風雅之原始,海內推崇。斫輪老手,積習未除;佔畢餘閒,游心佳凍。惟是溫馨古澤,徒激賞於知交;何當琬琰名章,共榷揚於藝苑。黃濟叔之長髯飄灑,今見其人;程瑤田之鐵筆恬愉,世尊其學。爰綴短言為引,聊定薄潤於後。」黃濟叔為明篆刻家,美髯;程瑤田為清經學家,博學。2010-3-16

■ 一行書 楹聯不拘字多字少,不拘字間距離遠近,必上下聯屬,方得為佳。因為上下聯皆一行書也。否則,非拙必假。2010-3-17

■ 轉筆 初,讀孫曉雲《書法有法》,知有轉筆一說,雖深信之,而未能體會也。今日臨《書譜》,方得體味斯境。向日力學,皆在求似,而不能似者,陷於描畫也。若知其理,寧不似,不可描畫。2010-3-17

■ 弼馬溫 《西遊記》中,孫悟空被召入天宮,封為弼馬溫,頗自得意。既知弼馬溫不入品級,惱羞成怒,始大鬧天宮。近讀一文,謂古無弼馬溫一職。弼馬溫,實「避馬瘟」也。舊籍有載,置母猴於馬廄,其天癸淋草,馬食之可無病。天癸,即月經。吳承恩以此官加諸悟空,頗為可笑。2010-4-6

■ 實筆 董其昌題米芾《陽關圖詩冊》云:「余嘗謂,一字中有當寫處,有不當寫處。米元章所云,以勢為主,不使一實筆,是無上口訣手授密印也。」書不可一筆不實,又不可一筆實。所謂實,大書深刻之意;所謂不實,虛和靈動之意。2010-4-8

■ 結字 董其昌云:「書家之結字,畫家之皴法,一了百了,一差百差,要非俗子所解。」此處所謂結字,不全是安排之意,亦乃完其勢而全其神,結束無憾之意也。2010-4-8

■ 白石詩 讀齊白石詩,一一覺可心。2010-4-10

■ 研銘 有命余作硯銘者。作二首。其一:花之朝,月之夕,研之久,渾忘機。一拳石,兩依依,胸中海岳夢中飛。其二已忘。2010-4-10

■ 齊白石上當 白石老人1931年所書記事云:「私淑黃人龍,一日持贈余銅瓶二隻,出印石八方,自言乃無謂之酬應,求余寫篆於石共五十六字,伊歸自刻,刻後復求余修治而去。一日,藏印者丁柏年攜其印求余添題跋,並言曾贈潤金二百三十三元,銅瓶一對,余以實答,丁恨,即使力人詢黃,黃已南遷矣。此後,如有求余寫印及修刻者,無論何人不應。」今日書壇,槍手比比皆是,求者無恥,而應者貪利,不以為怪矣。2010-4-10

■ 陶博吾書 陶博吾行書中稚拙者,甚似齊白石,或受白石影響也。2010-4-10

■ 姜澄清論自然 貴州姜澄清先生,諳熟經典,議論風發,文辭絕妙,當代一人。《中國書法》2010年第2期刊《論自然》一文,堪稱字字珠璣。茲錄數語:

吾國學術流派之形成,不賴洋洋宏著,而系「一言立宗」,先哲以促言短語概其精微,後人循此以發揮,遂成宏流。

在漢末、魏晉時代,「陣雲」、「墜石」之類比附頻頻見於書,這類比附,不是示人以技,它是美學原則,而非技術規範。

「自然」道之別稱也;「生命形象」,道體也。形而上的「自然」(即「道法自然」之「自然」),是形而下的「自然」(存在的自然,如山水之屬)抽繹、概括出的最高概念,而書法所表現者即此形上之理,故書法之形象乃理象;書法之「節奏」,乃「自然」之律運。以故,書體即道體也。2010-4-10

孟會祥:《竹堂筆記》(四)

■ 八里溝 日前奉陪梅翁吉欣璋夫子游八里溝。溝名「里」作草書,居然寫成「具」字。又游衛輝之比干廟,始知比干亦為文財神。廟前新制刻石,己丑之「丑」作「醜」。此等事若在往昔,必成笑柄,而今人不知,誰復笑之?人皆如此,又當笑誰?可嘆。2010-5-1

■ 殷比干莫 衛輝比干墓,有墓碑上書「殷比干莫」四字,傳為孔子劍刻。察其刻痕,年代斷無如此久遠,亦絕非劍刻所成。書體則在隸楷之間,年代當出漢以後。北魏孝文帝時,立《皇帝吊殷比干文》碑,其碑額作篆書,或「殷比干莫」亦刻於此時,亦未可知。又莫、墓通,原不足為奇,而墓前立碑,題曰某某之墓,起源當亦甚遲。後世好事者所為也。當地傳說,有後世官員,以為孔子所書莫字為別字,遂於下加土。加後雷電劈去土字,蓋聖人所書,不得擅改也。顯系導遊口吻。2010-5-1

■ 永字八法出於初唐以後 白蕉《書法學習講話》云:「像孫過庭這樣一個造詣深醇的書家,見聞廣博,思入精微的偉大理論家,在他的《書譜》里就沒有提出過『永字八法』的說法,足證『八法』是在初唐以後才出現的。」觀此,亦知白蕉眼中之孫過庭。2010-5-2

■ 書大字左右腳分前後 白蕉《書法學習講話》云:「在書寫巨幅大字的時候,左右腳分前後,如果腳並立,不能使用全身力量。」2010-5-2

■ 白蕉苛評近代書家 白蕉《濟廬藝言》云:「余嘗評近代書家數人,或未免太苛。論云:康有為字如脫節藤蛇,掙所垂斃。吳昌碩字如零亂野藤,密附荒籬。鄭蘇戡字如酒後水手,佻撻無行。倉碩行書學王覺斯,倘及門親炙,亦宜打手心;晚年《石鼓》有極佳者,今人無出其右。沈寐叟書如古冠名士,結構近《爨寶子碑》;而又參鍾索草法,故初學包世臣而過包之浮,於前人殆近黃道周,倪元璐。打碑入帖,其拙處沉著處可喜。然亦只可有一,不可有二。」2010-5-2

■ 王書不欺 白蕉《臨池剩墨》云:「棋差一著,滿盤皆輸。似正說寫蘭,一筆不合,全紙皆廢也。我意學王書亦正復如是。著一敗筆,即覺從紙上跳出,直刺人眼。不似學六朝石工陶匠之字,三月便可欺人也。」「一筆不合」語,《題蘭雜存》亦嘗言之,並謂此一筆即是第一筆。寫帖不遮醜,而碑遮醜。今人楷書,魏碑大盛而晉唐式微,正以今人下不得功夫耳。此亦不獨楷書為然。《客去錄》又云:「學鐘王字無從討好而容易見病,因此急功者都不肯學,亦不敢學。」2010-5-2

■ 貴珉賤玉 衛輝有徐世昌家祠,內存石刻若干。有近年翻刻王鐸行草軸,工人甚寶之。又呂洞賓書軸,顯系明以後人偽作,工人視為珍寶,以致非貴賓不為紹介。而石中有魏志一,唐志若干,工人不以為意。貴珉賤玉,奈何奈何。2010-5-2

■ 破鋒行草 張海主席行草書,用長鋒硬毫,往往破鋒。方之早年「草隸」,或謂如今創新為「破鋒行草」。2010-5-10

■ 鍾繇真面 劉墉仿虞臨《力命表》後云:「潁川遺迹,《薦季直表》不誣,《力命表》永興所臨,所謂『買王得羊』也。」蕭蛻庵嘗謂「鍾書三表,《力命》為最」,蓋亦在《力命表》之近於唐人也。2010-6-21

■ 縮小版國展 或謂西部展為縮小版國展,非雲其規模,而言當世之書,無地域特色可言也。資訊發達,未必文化多樣。2010-6-21

■ 神衰 頃見《書譜》雜誌載于右任聯:「袖中異石未經眼;海上奇雲欲盪胸。」似頗弱,疑贗。然又見標示為「五十三年元旦」,即1964年,正髯翁仙逝之年也,神其衰矣。啟功晚年幾不能揮毫,所書若鋼筆,亦神衰矣。2010-7-7

■ 三不朽 有著文稱于右任為「勛業、德業、藝業皆彪炳的完人典型」,此即太史公所謂「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也。今人唯以藝業為念,或自詡為藝術獨立,實已落下乘矣。2010-7-7

■ 劉延濤 劉延濤(1908—1998),河南鞏縣人,自號慕黃,晚號北山老農。曾在北京大學中文系就讀。于右任見其畢業論文《象聲語之研究》,即薦入監察院。編輯標準草書,其功甚偉。今鄭州商都藝術館,原名劉延濤藝術館,為其捐建。升達大學亦為其捐建。余在某出版社打工時,劉健老師嘗責編劉延濤著作一冊。謂劉延濤寫便條,若半張紙足用,則裁其半。珍惜物力,一至於斯。其書學于右任,多為髯翁代筆。2010-7-7

■ 日本人的張狂 陳其銓《台灣光復五十年書法概覽》文稱:「民國四十年間,日本書法教育訪問團來台調研書法教學情形,目睹筆墨紙研粗劣,曾私與陪同人員耳語:『貴國三十年後,可派人到敝國研習書法。』此語一經報章騰載,社會嘩然。」「民國四十年」,即1951年。陳是台灣人,故如此記年。2010-7-7

■ 《砥柱銘》 黃庭堅《砥柱銘》合傭金以4億餘元拍賣成交,海內關注。日前余編髮大連鄒德祥文指出錯字若干,審之果然。又見其行筆似弱,亦疑心為仿臨。然問親見者,皆謂真跡。《中國書法》2010年第五期刊載傅申《從遲疑到肯定——黃庭堅〈砥柱銘卷〉研究》一文,詳列當年之疑。而解疑之法,乃細考山谷點畫習慣而已。須知仿臨高手,固亦不失其習慣耳。故以此立論,不能真服人。至於錯字,僅為從衣傍之二字開脫,他則未及。「鑾」、「函」等字寫法,亦匪夷所思,未之嘗見。又,「山谷題跋本」題跋詳,而「有鄰館本」題跋略,此二本是一本是二本?若是二本,因其中均有「明叔」字樣,則山谷兩度為楊明叔書之,恐不可信。若為一本,則墨跡現在,安能是割裁之餘耶?又「山谷題跋本」直書「建中靖國元年正月」,其年代居然晚於《贈張大同卷》與《寒食帖跋》,魯直又安能越寫越弱耶?是殊不可解也。2010-7-7

■ 摩耶七仙女 張大千晚歲居台北摩耶精舍,有女秘書三人,女護士四人,合稱摩耶七仙女。2010-7-7

■ 三希 溥儀出宮時,隨身帶《快雪時晴帖》被搜出。而《中秋帖》、《伯遠帖》早經其庶母瑾太妃賣出宮外。現《快雪時晴帖》在台北故宮博物館;《中秋帖》、《伯遠帖》在北京故宮博物院。2010-7-7

孟會祥:《竹堂筆記》(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書法網 的精彩文章:

三人行——呂釗旭、王清平、雲庵書法展

TAG:中國書法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