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日本的坦克為什麼這麼不堪一擊?
原標題:二戰時日本的坦克為什麼這麼不堪一擊?
1942年瓜島戰役爆發,美日兩軍為爭奪瓜島發生了激烈的戰鬥。在此期間一直被美軍坦克壓著打的日軍決定以牙還牙,用坦克為自己找回場子。日軍秘密調集25輛坦克組成一支戰場突擊隊,其中有13輛97式中型坦克和12輛95式輕型坦克。剛組建的突擊隊迫不及待的向美軍防線發動襲擊,由於事發突然美軍很快就丟掉了第一道防線。眼看日軍就要一雪前恥攻下第二道防線時,變故發生了。缺乏反坦克武器的美軍在慌亂中用M2勃朗寧重機槍射擊,然而效果卻出奇的好,被擊中的日軍坦克不是起火就是爆炸。機槍對坦克硬生生的把逆風局打成了順風局,戰場突擊隊的25輛坦克僅在機槍口下堅持了20分鐘。要知道其中參戰的95式坦克在當時是日本手中性能最好的輕型坦克。
日本坦克的拙劣是人盡皆知的,被機槍消滅的95式和97式雖然不濟,但也是貨真價實的坦克。日軍還有像94式這樣的坦克,94式坦克又叫「小豆坦克」。如圖一名外國人想進入94式坦克卻卡住了,我想也只有日軍自己能駕馭它了。日本坦克還有一個設計讓人詬病,那就是它們在製造時採用的鉚接技術並不是焊接。這樣的坦克在受到較大的外力時鉚釘會脫落亂飛威脅士兵安全。說了日本坦克的拙劣,那我們來說說為什麼日本坦克會這麼不堪呢?
日軍原本的作戰方向其實是北進向西侵略,然而諾門罕戰役的大敗讓日軍不敢再打蘇聯的主意,直接將北進政策改成了南進佔領各國進攻太平洋。大家都知道南方水田多,這樣的地形坦克很難在上面行駛,輕型坦克還行重型坦克可以說寸步難行。再加上南進遇到的對手軍事力量都比較弱。如我國當時軍隊只裝備了少量的蘇聯T26、法國雷諾等輕型坦克,這樣的裝甲力量根本威脅不了日本,可以說日本坦克在我國是無形的存在。沒有戰場上的刺激,日本對研製新型坦克的興趣不高,就漸漸放緩了甚至停止了坦克的研製。日本1938-1941年這段時間被歐美甩掉的。大家都知道日本是一個島國,如果沒有一隻無敵的艦隊掌控海域,那麼他們連出去的機會都沒有。這樣的情況讓日本必須將資源主要向海軍傾斜,作為一個島國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資源匱乏。雖然日軍以戰養戰,但是數年的侵略早已快掏空日本的家底。剩餘的家底應付消耗都有些吃力,更別說拿出資源研製坦克了。一句話就是日本是暴發戶家底薄,陸海空想同時做大是不可能的,為了一方面的強大只能犧牲另一方面了。
雖然1941年後日軍已經意識到自己坦克這一短板,並加快了新型坦克的研製,但是要從幾噸十幾噸跨越到幾十噸這需要面對的問題有很多,這些問題都需要一一解決。所以日軍直到戰爭結束都沒有大量生產出能和歐美一較高低的坦克,一些有創意的坦克只停留在實驗和圖紙上如百式坦克。


※《紅海行動》中國兵為什麼要用外國槍?具體原因都在這
※光輝歷史的傳承!解放軍的大檐帽追根溯源竟逾百年
TAG:小時說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