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馬斯克、馬化騰都喜歡這門學科?你也該為孩子打開這片「天空」

為什麼馬斯克、馬化騰都喜歡這門學科?你也該為孩子打開這片「天空」

編者的話國際天文日一般在四月中旬到五月中旬,而最近我們又迎來了寶瓶座伊塔流星雨。仰望星空能帶來什麼?從哥白尼、霍金到馬斯克,他們都給了我們回答了。從最初的好奇到衍生的探索之心,都尤為珍貴。當好奇成為習慣,學習就是快樂的過程。而天文的重要意義還在於,它關係到整個人類的未來。

4月27日晚,北方多個城市的上空,划過一道奇異的光束,像巨大的飛行手電筒,這道光瞬間刷屏了朋友圈,引發眾多感嘆和討論。對此,中科院官方微博28日援引氣象科普達人給出的解釋是:這是夜光雲版本的航跡雲。

天文現象引發全民討論,這已不是第一次。作為自然科學六大基礎學科(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天文學、地球科學)之一,天文離我們既遙遠又息息相關,是最古老卻也是最年輕的科學。這門遙望星空的學問,到底有什麼用?

好奇心是走向獨特成就的第一步

從紅月、美國日全食引發的觀看熱潮,到冥王星被逐出九大行星,發現地球2.0的新聞刷屏,再到觀看或是攝影日月食、流星雨已經成為很多人的日常,天文似乎離我們的生活越來越近。也引發人問出更多的「為什麼」:為什麼這顆星那麼亮?為什麼這些星星排成這個形狀?為什麼能形成這樣的奇觀?……

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從事多年天文研究,如今專註於天文知識科普。他認為,天文學的研究是從單純的好奇心出發,希望通過對天文問題的研究,去了解更多宇宙的秘密。而正是這種催人不斷探索的好奇心,往往才會給我們帶來出乎意料的發現,成為人類文明發展的不竭動力。

好奇心和人類發展的各個方面密切相關,正是同樣的好奇心,讓牛頓去研究一個墜落的蘋果,也讓喬布斯構建起了一個蘋果帝國。《騰訊傳》里特別提到,馬化騰中學時代也是天文少年,而現在微信的打開界面也是地球的圖片。天文讓人對遙遠的世界產生好奇,讓人對神秘的事物產生敬畏。

好奇心一直是美國名校招生看重的一大特質。從普林斯頓到斯坦福,這些名校在招生標準中無一例外地強調了智性好奇心(intellectual curiosity)的重要性。

2016年一位喜歡研究星海的長沙男孩,最終收到了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等4所海外名校的錄取通知書。

他當初因為科幻電影《星際穿越》迷上天文,這部影片讓他想起了爺爺,他不禁思忖:人的靈魂能否作為介質穿越蟲洞呢? 憑著對天文學的好奇,2015年「夏校」,他選擇了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天文系課程。因為出眾的認真表現,他還獲得了教授珍貴的推薦信。

培養探索之心 下一個馬斯克或許不遠

一個孩子要成才,關鍵要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而很多興趣並不是培養出來的,而正是源於孩子對於某些事情天然的好奇心,換句話說,興趣的初始階段可能就是一份好奇。

發展興趣的關鍵就是鼓勵孩子去探索,而不是斬釘截鐵地告訴他一個確定答案就草草收場。

曾有一位果殼網的科學達人分享自己對天文的興趣過程。小時候他在陽台玩,發現有一顆星星格外閃亮。於是他問父母一般小孩都會問的一個問題:這顆星星是什麼星星啊?父母沒有直接告訴他答案,而是告訴他我們可以查星圖,看看它究竟是什麼。通過對照《十萬個為什麼》的星圖,排除了恆星,又對照木星的特點加以觀察確認,完成了童年時代的一次探索。

他又把這個經歷寫生日記,後來還在全班得到表揚。而這種獎賞和認可,更加激發了他的興趣和探索之心。反觀為什麼有那麼多人沉迷遊戲,也有觀點認為他們沉迷的不是遊戲本身,而是在升級打怪之後的一次次獎賞。可見,認可和獎賞對興趣的發展多麼重要。

又要說到扎克伯格給新出生一個月的女兒讀的是什麼?《給寶寶的量子物理學》。在被問到「為什麼給不滿一歲的孩子讀量子力學」時,扎克伯格回答:世界上很多東西不是顯而易見的,我希望她能夠自己去探索。

對浩瀚星空感興趣的還有今年年初把火箭送上太空的「科技狂人」馬斯克。馬斯克對太空的興趣,源自小時候讀到的《銀河系漫遊指南》,這本科幻小說仍舊是他的摯愛。他說:我一直有種存在的危機感,很想找出生命的意義何在、萬物存在的目的是什麼?或許帶著這個「終極問題」,他開始了無盡的探索。值得一提的是,他的本科和博士學位都讀得追求本質答案的物理學。

美國的天文科普繪本常常建議小朋友6歲就可以閱讀,兒童的思維發展階段已經可以接受這方面的內容,年幼的孩子學東西很快,孩子的大腦很開放,並且有著強烈的好奇心。

心懷宇宙 人生的那些負能量算不了什麼

天文科普不僅可以傳播科學知識和科學精神,還會讓孩子心胸開闊。天文帶給人的改變不僅是知識性的,還是格局上的,這點很獨特。正是從這個意義上,天文學尤其珍貴。這也是很多美國高中開設天文學AP課程的原因。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工作、又獻身天文科普的行星學家鄭永春2016年剛剛被授予卡爾? 薩根獎。他感嘆:天文知識讓我們知道地球、人類在宇宙中是很渺小的,卡爾·薩根有一本書名為《暗淡藍點》(編者註:這本書在豆瓣評分高達9.0),說的就是從遙遠的地方看過來地球只是一粒浮塵而已。從事行星研究對他的世界觀影響很大,他更是創新地提出,人應該有四觀:除了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這「三觀之外」,還應該加上個宇宙觀,胸懷宇宙天地寬。他說:「我的一個夢想是,中國每個學校除了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之外,能再加上一張圖——太空地圖。」

一位知乎網友從另一面理解了宇宙的浩瀚——人雖渺小,卻也有獨一無二的珍貴:「對我而言,天文是一種愛好,也是生活的情趣所在。終其一生,我們的生命都被圈限在這顆太陽系內算不上龐大的藍色水球上,以生命的短暫而言,它確實也已經很大了,但是以生命長久的傳承而言,這顆星球的存在,只是一個起點而已。我想天文的意義,是讓更多的人能夠想到,在這個世界上,再渺小的人,也是可以成為宇宙中獨一無二的一份子的存在。」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2322431/answer/55915769)

對天文有好奇,手邊材料又有限的孩子,不妨可以讓他去Ask an Astronomer at Cornell University提問(需要英文基礎),這是康奈爾大學天文學專業志願者運營的網站,大多數是研究生(感覺像是謝耳朵這樣厲害的人物了)。

美國著名天體物理學家奈爾·德葛拉司·泰森曾說「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科學家,他們對周圍的一切都抱有好奇之心,但我們在他們接下來的生命中告訴他們的卻是閉嘴和坐下。」

其實不僅僅是天文學,從天空到陸地,這些科學珍貴之處在於它們天然地能激發孩子的好奇心,而這正是興趣和探索的開始。

本文由微信公眾號「周成剛在路上」編整,圖片來自網路,轉載請註明出處並附二維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周成剛在路上 的精彩文章:

在美中國母親:中美家庭教育大不同 該如何培養孩子
包攬常青藤八大名校offer 從這些「人生贏家」身上每次學一點就夠了

TAG:周成剛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