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影單:他們消失了,泉水卻永存於此

影單:他們消失了,泉水卻永存於此

黑鏡第一季第二集《1500萬》

人們不斷構想暴政式反烏托邦的未來,這在大量文藝作品裡都有體現。然而尼爾·波茲曼曾在《娛樂至死》里提出人類悲觀未來的兩種可能--一種是以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為例的暴政,一種則是「娛樂至死」。進步的媒體形式使人異化,社會公共話語權的特徵逐漸轉變為「脫離語境、膚淺、碎化」,一切公共話語以娛樂的方式呈現。

當人類淪為科技的肉體發電機,思考不再被需要,快餐文化大行其道。一切具有表演性質的東西被觀眾熱切擁抱--色情、爭吵、夢想,人類通過消耗自身甚至編造自身來創造節目。

科幻小說《神的平衡器》一書中有「花影龐然裝」,為官者常常穿上來誇大身形,使民畏懼,而脫下之時,「花影龐然裝」下是與常人無異的肉軀。虛擬網路又何嘗不是有些人的一身「花影龐然裝」?當你等待手機或電腦屏幕載入視頻的時候,你有沒有看到一面「黑鏡」,而兩秒後,燈光亮起,花瓣灑落,人聲鼎沸,你還能否記得開場前寂靜的黑鏡?

《湮滅》(2018)

莉娜是一名生物學家,一年前,她的丈夫凱恩在參加一項秘密任務後神秘失蹤。某天,失憶的凱恩忽然出現在了莉娜的面前,之後暈倒被送入了醫院。在那裡,莉娜遇見了文崔斯博士博士告訴莉娜,凱恩被派往了一塊被「閃光」籠罩的未知區域,三年間,無數的隊伍被派往區域內進行勘探,只有凱恩一人活著回來。為了一探究竟,莉娜和其他女性知識領域精英進入「閃光」,勘察「閃光」發源的燈塔,最後只有莉娜生還。

「閃光」實則是人造的絕境,是一種更高次元的造物。在「閃光」中,不僅電磁破會被反射,基因也同樣會被反射。「閃光」中的生物常常是多物種混為一體,被殺死的生物則會化為捕殺者的一部分,僅剩死亡時的恐懼和悲傷作為記憶殘留下來。莉娜最後到達燈塔——生命被輪迴再造的中心——她與另一個自己搏鬥、扭打,最後用磷彈炸死了另一個自己,同時明白生還的並不是他的丈夫凱恩,而是另一個、再造的凱恩。

《湮滅》展示的是人類在更高次元的絕境中不同的生存本能。猜忌、懷疑、消極避世、必死的命運都在一行人前往燈塔的過程中一一展現。人,作為個體,彷彿被憑空置於最底層的本能中,生存是第一需求,原始的情感也由此生髮出來。人的主體性至此坍塌。最後莉娜的爭鬥則展現了人對於本體性的質疑,即如果人通曉了生命的機理——不論輪迴與宿命是否成立——人該如何界定自己,是自己通曉的機理中的一個顆粒,還是機理的製造者?人的意識因何而存在?人是否可以因為被造的自我意識去認識機理本身?另一個自我是否是真正的自我?另一個他人是否是同等的他人?這些原始的發問是《湮滅》留給觀影者的思考。

《敦刻爾克》

故事改編自著名的二戰軍事事件「敦刻爾克大撤退」。二戰初期,40萬英法盟軍被敵軍圍困於敦刻爾克的海灘之上,面對敵軍步步逼近的絕境,形勢萬分危急。英國政府和海軍發動大批船員,動員人民起來營救軍隊。

影片的故事從陸、海、空三個角度講述,在德國軍隊的包圍下,每個人不得不為自己的命運背水一戰,才有可能活著回家。

三條故事線,不同時間長度,卻有意平行剪輯,造成假象。近乎默片的拍攝手法還原恐怖氣氛,營造當時的絕望與緊張感。音樂對影片情緒有強烈的推動,也讓結尾更加釋然。

《他人之顏》

如果你可以換上一張新的臉,那麼究竟是臉在控制你還是你在控制臉?

主人公奧山毀容後過著壓抑的生活,在得知有家醫院可以為他製作一張假臉後,他決定嘗試一下,但在他換上新臉後卻發現自己逐漸失去對個人意願的控制,陷入了被假臉控制的境地。

影片以極具實驗性的藝術效果展露了無法律道德約束下人性的醜惡,探索著面具與人的關係即人的存在認知問題,同時也在引導我們去思索:在這種異化的狀態下,整個社會是不是會成為影片最後那樣人人都是戴著同一面具的「無臉之人」?

《2001:太空漫遊》

庫布里克創作於1968年的科幻電影在五十年後依然是未被超越的神作。

影片整體節奏慢到令人窒息,大量太空場景和飄浮將人類的存在極致淡化(與之對比的是,最後的宇航員的眼睛又反向突顯了人類的存在)。《藍色多瑙河》與轉瞬萬年,完全靜音與宇宙,噪音與黑屏,宇航員的呼吸...黑猩猩與向天空一擲的骨頭轉瞬而成宇宙飛船,人類在飛船中接下一支飄浮的鋼筆,時空的扭曲抑或殘酷全在眨眼之間。

這是一部令人困惑的電影,而就在這困惑與光怪陸離的變換中,它成為影史上的不朽之作。

《地球之鹽》傳記紀錄片

「Ye are the salt of the earth: but if the salt have lost its savor, wherewith shall it be salted? 」《聖經 馬太福音》

「My soul is broken. I don『t believe in human"s rescue any more.」——Sebasti?o Salgado

比見證人類苦難更令人感到悲哀的,莫過於把苦難記錄下來。

「The photographer is literally somebody drawing with light. The man writing and re-writing the world with lights and shadows.」

撰稿 / 文藝專欄

排版 / 郭雨馨

責任編輯 / 徐子涵

如果你想

提供新聞線索、討論話題

請直接留言給我們

如果你想

向我們投稿

請將稿件(及配圖等)以附件形式發至郵箱

郵件標題:【投稿】作者名_文章標題

森林爺爺 | 法學院男神 | 王偉臣 | 羅雪梅 | 顧悅 | 修筆匠 | 施天水 | 朱銀根 | 王赤峰 | 羅慧琰 | 黃執中 | 庫莎 | 夭八 | 西門快遞點 | 他們眼中的上外 | 外賣門禁 | 你我眼中的上外 | 電信寬頻 | 列印店 | 房價 | 維權 | 通宵自習室 | 晚課 | 電台情緣 | 考證 | 共享單車 | 專四 | 留學生 | PRE | 網約車 | 有軌電車 | 卓越學院 | 校園公眾號 | 醫務室 | 義賣 | 反轉新聞 | 美國大選 | 亞洲院長論壇 | 網癮 | 松江校媒 | 支教 | 浴室 | 抑鬱症 |文革 | 宿舍安全 | 輔修 | 食堂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傳遞 的精彩文章:

Gakki V.S.十元,誰才是真正的日劇女神?
誠不欺人,這可能是最適合在寢室養的寵物

TAG:新傳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