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烏合之眾感觸分享手札

烏合之眾感觸分享手札

(一)

剖析人類社群的《烏合之眾》

作者:絕望的種族主義者勒龐

親英派歷史虛無主義者勒龐

在分析烏合之眾之前,我們想來了解一下勒龐,一個世紀末的直覺大師。

勒龐是學醫出身,但是其一生都經歷著法國人民高昂的反動熱情,先後目睹了法蘭西第二共和國、第二帝國的鼎盛和覆滅,他看見人群的狂熱、也看見人群的善變,這使得他得以看見人群的習性,某種程度上他甚至能預測到一定的社會現象下人群的行為和心理,但遺憾的是他的直覺能讓他準確的發現問題卻無法總結自己的理論,後世對《烏合之眾》的詮譯註定避免不了誤解。

「除非你變成別人,否則你註定無法了解他」

同時,這就讓人想到勒龐的對歷史虛無主義的堅持,歷史虛無主義是近代才出現的詞,我們姑且這樣概括

勒龐認為「再決定人們的歷史地位上起著更大作用的,不是他們的真實面目,而是後人對他們的認識感受」。我不禁思考:我們所知的歷史在經過種種主觀加工後記載,在更多的主觀理解下改變後來的歷史,那麼這時候改變世界的,或許早已是人們的主觀理解、是人們期待的可以推動社會的「歷史」,或許歷史的真相其實已經面目全非,它們或許只是活在人們的幻想中,並隨著人們的需要而不斷扭曲.

當然,這或許也是一種事後的聰明,歷史對人類來說是不可或缺的經驗.

到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時期,勒龐已經徹底對法蘭西絕望,對種族存在一種直白的偏見,連對社會主義和民主都持一種幾近污衊的態度,甚至變成了一個親英派的顯著代表。然而事實上那個時代的法國是真的充斥著許多慌謬,譬如馬賽曲的產生和風靡就是一個充滿諷刺的過程,上帝賜予了馬賽曲的作者魯熱·德·利爾一夜的靈感,這個平庸的軍人為萊茵軍寫下這首曲子,但在己方這首曲子沒有發揮它應有的作用,卻在法國的另一端被自己的敵人--馬賽革命軍所傳唱,甚至沒有人關心這個作曲者。

對待歷史我們最忌諱的就是上帝視角,我們不能苛責前人,但或多或少我們可以體會到勒龐的絕望和失落。

勒龐為什麼親英?

與其說他親英,不如說他親的是英國的個人主義。

學術上說來也叫盎格魯撒克遜個人主義

什麼是盎格魯撒克遜?

這是大不列顛的祖先民族,但嚴格意義上說它是從亞瑟王時代起的大不列顛祖先,盎格魯、撒克遜民族是兩個日耳曼民族,其進犯大不列顛領土並與當時統治大不列顛的凱爾特人發生戰爭,有名的亞瑟王就是這一時期凱爾特人的民族英雄.

這一場戰爭,以盎格魯與撒克遜民族的勝利為終。後來他們建立七個國家,包括另一支脈的日耳曼人-朱特族所建的一個國家,世稱七國時代,後來盎格魯與撒克遜融為一個民族,七國之中最強的威撒克斯統一了英格蘭,而英格蘭的名字England正是盎格魯englaland音譯而來。

對於這裡的個人主義,可以參照盎格魯撒克遜模式,既新美國模式來理解。所謂新美國模式就是市場經濟為導向的個人主義與自由主義,其表現形式包括撒切爾主義和里根經濟學.

這種個人主義的衍生形態即「最能代表總體利益的莫過於所以個體的利益」

對於勒龐,後世的人大多一邊批鬥他又一邊努力研究他的著作。

勒龐的作品夾雜著他自身的局限性與偏見,有些價值很高但有些卻飽受爭議.甚至希特勒的某些觀點也與勒龐不謀而合,譬如明顯的馬基雅維利主義錯誤.

馬基雅維利主義就是主張為達到目的不折手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隻棘魚 的精彩文章:

TAG:一隻棘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