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大便你會看嗎?各種顏色、性狀,一眼判斷「好便便」or「壞便便」
GIF
自從當了媽
誰手機中還沒幾張「粑粑照」
就連嗅覺都變靈敏了呢
一看到寶寶的粑粑
就立即開啟「警犬」模式
看顏色
觀性狀
聞味道
……
掐指一算,寶寶消化不良啊
真能從寶寶拉的粑粑,就能推算出寶寶的健康狀況嗎?可信嗎?靠譜嗎?准嗎?
GIF
友情提示:今天這篇文章有點重口味哦~建議剛吃完飯,或還沒吃飯的寶媽就先別看了,以免引起不適。
看到這些粑粑
說明寶寶很健康
不同餵養方式的寶寶
大便性狀也會不一樣
總的來說:
1
母乳餵養的寶寶
顏色:黃色或者金黃色
氣味:無味或者略帶酸味
性狀:比較均勻的糊狀或者膏狀,偶有細小奶瓣
次數:每日2-3次。即使每天大便達到3-5次,但大便不含太多的水分,呈糊狀,也可視為正常
2
純奶粉餵養的寶寶
顏色:淺黃色或者淡黃色
氣味:有輕微的臭味
性狀:比較均勻的膏狀,奶瓣較多
次數:排便量大,每日1-2次。
寶寶的便便中有奶瓣很常見,這是由於蛋白質,脂肪沒有被完全消化吸收導致的,只要寶寶的身高、體重發育沒有受到影響,就不用擔心,屬於正常狀況。
3
母乳和奶粉混合餵養的寶寶
顏色:介於黃色和金黃色之間
氣味:酸臭味
性狀:均勻的糊狀或者膏狀,有時會有奶瓣
次數:每日1-2次
4
添加輔食後的寶寶
顏色:褐色
氣味:臭味
性狀:比較軟的條狀便,粑粑性狀接近成人
次數:每日1次
如果看到寶寶拉這種粑粑
那麼恭喜你
說明寶寶的腸胃發育很好哦~
那麼,發現寶寶拉什麼樣的粑粑
就需要注意了呢?
看到這5種粑粑
先別急著去醫院
但要多關注
1
粑粑中帶泡沫
提示寶寶的胃腸道里有氣兒或乳糖不耐受
一般小嬰兒排出的粑粑都是這種帶泡沫狀的黃色的,這是由於小嬰兒在吃母奶的過程中會咽下空氣,這些空氣又不會完全在腸道中被吸收,就隨著便便一起排出了。
可以這樣緩解:
1.用奶瓶給寶寶餵奶的時候,要注意角度,45度角最適合,角度太小,容易被寶寶吸入空氣。
2.給寶寶餵奶後一定要拍嗝,把寶寶胃內的空氣拍出來,這樣也有防止溢奶的效果。
3.乳糖不耐受的寶寶比較少,通常是喝配方奶的少數寶寶。這需要到醫院做過相關檢查才能確診,要給寶寶喝針對乳糖不耐受的專門配方奶。
Tips:
如果是已經添加輔食的寶寶,一般是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不太好的表現,有少量泡沫也屬於正常現象,不必擔心。如果泡沫比較多,需要適當減少米粉、或者米飯、饅頭等主食的量。
2
粑粑中有沒消化的食物殘渣
吃啥拉啥,可能是消化不良
有時寶媽會發現寶寶的便便里,夾雜了一些青菜殘渣、火龍果籽、獼猴桃籽,或小胡蘿蔔顆粒等。
這說明寶寶的腸胃消化功能還不成熟,或是給寶寶吃的食物性狀過於粗糙了。但隨著寶寶腸胃功能逐漸強大,長牙後會逐漸適應塊狀、或偏硬的食物,這樣的情況就會少很多了。
可以這樣緩解:
1.如果發現寶寶的粑粑中有未消化完全的食物,就提示媽媽要在給寶寶做輔食的時候,把食物做得更細緻、軟爛一些了。
2.也要根據寶寶咀嚼能力和牙齒的發育,慢慢調整食物的粗糙程度,不能總是吃過於軟爛的泥類輔食,以免影響寶寶的口腔發育和說話。
3
粑粑顏色偏綠
可能是吃多了含鐵高的食物
粑粑的顏色,和寶寶吃的東西關係很大。如果發現寶寶的粑粑顏色偏綠,不要過於擔心,這是因為寶寶對某些食物消化不好,比如含鐵量較高的食物,如:蘆筍、豬肝和牛油果等。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寶寶更換了含鐵量較高的奶粉、米粉,或正處於補充鐵劑的階段,粑粑都會偏綠。
可以這樣緩解:
1.如果寶寶的便便是成型的,且沒有腹痛的癥狀,適量減少含鐵高的食物和水解蛋白奶粉的添加量,並觀察接下來幾天寶寶大便顏色的變化。
2.新生寶寶如果排完胎便後,還有綠色稀便,可能提示餵養不足,適當增加母乳餵養次數,再觀察。
4
粑粑顏色偏黑
可能與喝氨基酸配方奶粉有關
黑色的粑粑也與寶寶進食有關,比如給寶寶吃氨基酸配方(用來治療過敏的配方)就有可能出現黑色的大便。
可以這樣緩解:
嘗試更換其他品牌的配方奶粉,寶寶添加輔食後,就別太依賴氨基酸奶粉了。
5
總是在吃過某一種食物後拉稀
可能是對這個食物過敏
還有的寶寶,總是在吃過某一種食物後拉稀,比如一吃蝦就拉稀,這就提示寶寶可能對這種食物過敏,胃腸道不能很好的消化、吸收這類食物。
可以這樣緩解:
那就暫時別給寶寶吃這個食物了,可以用其他食物替代這種食物的營養,比如不能吃蝦,可以用魚類補充優質蛋白。但替換新的食物後,還是要觀察幾天,確認寶寶能適應後再放心添加。
看到寶寶拉這樣的粑粑
我們可以先調整寶寶的飲食
再觀察幾天看有沒有好轉
但遇到下面這些粑粑
就要上醫院諮詢醫生了
一旦發現寶寶的這5種粑粑
要趕緊去看醫生
1
粑粑中帶黏液
可能是細菌感染
如果寶寶的便便帶黏液,甚至有膿血,提示可能存在腸道細菌感染,即便每次的排便量不多,也需要帶寶寶到醫院做相關的檢查來斷定。
2
稀粑粑中帶血
可能是腸道出血或過敏
如果寶寶排便比較稀,稀便中又帶血,就需要看醫生了,很可能跟腸道出血有關。尤其是如果發現是均勻的紅色大便,這必須高度警惕,儘快帶寶寶去醫院檢查。
Tips:
如果寶寶是因為大便乾結,排便的過程中,把肛門撐裂,帶有一點血絲(鮮紅色),這種情況可以先緩解寶寶便秘後,再觀察看看是否需要看醫生。
3
粑粑呈蛋花狀,還伴有發燒
可能是輪狀病毒感染
發現寶寶的粑粑呈蛋花狀,務必警惕,可能是輪狀病毒感染。如果寶寶還伴有發燒,或嘔吐,基本就能確定了。
這種粑粑是秋季出現的輪狀病毒引起的胃腸炎時多見,醫學上稱作:輪狀病毒性腹瀉。
4
粑粑像水一樣稀
可能是病毒感染
水樣粑粑是蛋花狀便的升級版,粑粑像水一樣稀。病毒感染導致的腹瀉往往呈稀水樣,而且每次排便量很大。這樣的情況要第一時間警惕寶寶拉脫水!
Tips
嬰兒出生頭兩天會排出水樣大便,這是由於嬰兒剛開始進食,腸道沒有完全蠕動,就迅速排出大便,但很快就會有實質性的東西排出,這屬於正常現象,媽媽們不用擔心。
5
粑粑呈黑色柏油狀
這種便便可能很少見,它和前面說的顏色偏黑的便便可不一樣。這樣的便便多因胃炎或十二指腸潰瘍所致,發現寶寶拉這樣的黑色柏油狀便便,要及時就醫。
爸爸媽媽如果發現寶寶出現上面這4種狀況的粑粑,一定要及時帶寶寶到醫院檢查,可以提前給粑粑拍照,在看病時拿給醫生看,會比你描述給醫生聽更直觀,便於醫生判斷病情。
如果不想帶寶寶折騰到醫院
也可以提前收集寶寶的粑粑
帶著粑粑去醫院看醫生
採集便便標本小貼士:
要收集寶寶剛拉出來的新鮮大便,放在塑料袋中,1個小時內送到醫院化驗才有效。如果寶寶排出稀便中帶血、「蛋花湯」樣便或水樣便,在寶寶穿紙尿褲前,鋪一小塊保鮮膜在相應位置上,使大便排在保鮮膜上,這樣稀便就不會被紙尿褲吸幹了,方便醫生檢查。
判斷寶寶是不是腹瀉
不能只看次數
養娃的第一原則是自己跟自己比。有的寶寶大便一天四五次,但很規律,肚子軟軟的,身高體重發育都正常。就不能跟兩三天一次的寶寶比,說自己的寶寶腹瀉。
反之,如果寶寶的大便性狀改變,比如不再是金黃色軟便,而是水一樣的稀便,即便今天只拉過這一次,也算是腹瀉。
寶寶拉稀
最該做的不是急著止瀉
而是防止脫水
腹瀉本身並不可怕
控制住脫水孩子就好了50%
腹瀉的寶寶,如果出現尿量明顯減少,煩躁打蔫,囟門凹陷等,提示寶寶可能已經是中度脫水了。這個時候不能只多給寶寶喝水,而是要給寶寶喝「口服補液鹽」水。
不同月齡的寶寶怎麼喝,喝多少,喝多久,需要媽媽們諮詢醫生後,嚴格按照用法用量給寶寶喝。
怎麼判斷寶寶便秘了?
一般,吃母乳的寶寶,便秘的情況比較少。而吃奶粉的寶寶,便秘的情況多一些。但寶寶是不是便秘,也不能只憑排便次數去判斷:
6個月以內的寶寶:因為整個胃腸道運動不協調,出現一天4-5次排便的情況,屬於正常;7-8天排一次便,只要大便不幹,也是正常現象;
1歲以後的寶寶:有的每天1-2次大便,有的1-2天才大便一次。只要大便不幹,寶寶排便不費力,都不算便秘。
但如果寶寶超過5天沒大便,或大便乾結、排便的時候哭鬧不停,就是便秘了。要帶寶寶諮詢醫生,想辦法通過飲食、用藥等方法調整哦~


※全球最兇猛的80公斤獒犬,突然被寶寶一巴掌,結果讓主人心碎一地!
※怎麼判斷小寶寶吃飽了呢?
TAG:寶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