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鑒賞「郎紅」瓷」感受中國古瓷工藝的傳承與革新力,是何等強大

「鑒賞「郎紅」瓷」感受中國古瓷工藝的傳承與革新力,是何等強大

昨日三皮初發品鑒文章,獲褒獲貶皆有,但感,褒獎有誠意,貶損無噁心,亦有所學,乃興緻盎然,今日再寫一文,邀眾友同賞二器(如下圖)

手持器之小者,觀自然的開片,初步說明此瓷器歷年既久,表面釉層已漸成牛毛紋,其釉似坼而未坼,在若隱若現之間。里外都有開片,底足有燈草旋紋,其色深紅如凝牛血,幾點論證下來,三皮認為是老物件不假,至於此物是否為友自薦的「郎窯紅」瓷器,晢且不論,但瓷器小而開大片,以及瓷器大而開小片者,價值皆昂。

此器開片為「小而開大」,以手捫之,感覺不到痕迹,實為可貴。

此器具有濃重紅色玻璃質感,有中至大開片、單色紅釉,其具有「明如鏡,潤如玉,赤如血」的特徵,應可歸為郎紅類,但真正的「郎紅」指的是康熙本朝所燒制的官窯或官民窯。康熙後的,都為仿郎窯。仿燒主要在清中晚期(嘉道、光緒)和民國初期。

「康熙郎紅」只有在強光直射下,會有鮮紅色發色,而在自然光下,則呈深紫紅色。康熙後仿製的郎紅,則此特徵比較淡化,此器一眼看去就呈鮮紅色,後仿工藝較明顯。

另康熙郎紅的胎底,歷史記載,實物考證的有兩類,一是萍果青,此為康熙晚期產品之特徵,二是米湯底,此為康熙早期產物之特徵。三是糖白釉,除了釉色不同,三者的開片大小亦有差異。如萍果青的胎底,開片大,不明顯,而米湯底,則開片紋小,與萍果青比,開片紋顯著。

此物胎底介於萍果青與米湯底之際。

綜合上述三皮判定相片中小器物應為【民國初期仿康熙郎紅釉碗】器型規整,工藝明顯,年代為舊時代,同樣具有收藏價值。

下面再談談器型略大的紅釉碗,清代乾隆皇帝是古瓷器收藏狂熱的痴迷者,對郎紅器情有獨鍾,曾賦詩讚美:「暈如雨後霽霞紅,出火帶加微炙工。世上硃砂非所擬,西方寶石致難同。插花應使花羞色,比盡翻嗤畫是空」。

真正朗紅釉色似初凝的雞血,深沉安定,瑩潤均勻,釉中無龜裂紋理,不甚透明,不流釉,不脫口,不開片,坯體較薄,掂手重量適宜,上下分配科學均勻。釉面不流,故而不脫口,口項與底壩才能出現美麗的燈草邊,釉面不流,故而壩子不粘墊餅,不需要磨壩子,故而坯胎可以較薄,自然釉層也較薄,此器釉層只有鈞紅和郎窯紅的三分之一,明顯非郎紅釉,那麼大膽的按這些特徵將此器初判為「祭紅釉」?這可能嗎?在歷史上.祭紅釉瓷器何其珍貴,乾隆皇帝對祭紅釉瓷喜愛有加,曾有詩曰:「雨過腳雲婪尾垂,夕陽孤鶩照飛時,泥澄鐵鏇丹砂染。」何其美好!

具有神秘色彩的「祭紅」,在景德鎮陶瓷館的近萬件藏品中,祭紅只有九件半,其中半件為明代宣德年間的祭紅。

祭紅有"十窯九不成"的說法,表明是一種極難掌握的燒成技術。按民間的說法,叫"千窯一寶",也就是上百爐的窯火中,才能得到一、兩件祭紅。清朝人在《景德鎮陶歌》里專門記述了燒制祭紅的難度:"官古窯成重霽紅,最難全美費良工。霜天晴晝精心合,一樣搏燒百不同。」

所以三皮真不敢相信手持之物是如此「重器」。

此器底款為大清乾隆年制雙行楷書六字款,讓人不覺而厲,另此底款也是特別,乾隆朝歷時六十多年,寫款者三易其手,雖楷篆並行,但楷書也是少見,尤其單色紅釉無款為多,本來紅釉就不是清乾隆制瓷所長,落款如此倒顯得盜名了。

所以三皮實不敢斷言,有識之士可以論之,晚生學習受教為謝。

另:景德鎮在一九八三年挖掘恢復了祭紅工藝,使得此文化瑰寶重放異彩,從此瓷器中又有了一個響噹噹的名號叫「中國紅」。也許這就成了最好的解釋。

【正三皮愛好詩詞,所以在平素文字欣賞中涉水文玩的品鑒,若單純的喜歡文玩的朋友就不必關注我了,日後雖肯定會寫此類文章,但皮三更多寫的還是詩詞,因為歷史何其厚重,稚嫩之筆肩扛對文化的認真態度,實在是寫的太累了,和皮三追求的隨意相去甚遠…。不過愛好文字的朋友儘管關注,三皮原創必不負君賞,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熙 的精彩文章:

康熙後悔一輩子,將一個天才流放35年,導致大清走向了滅亡
他是古代生育能力最強的人,子女竟然比康熙皇帝還多

TAG:康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