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馬斯克們:未來的「太空海盜」?

馬斯克們:未來的「太空海盜」?

He"s a Pirate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Klaus Badelt 

00:00/01:30

NASA的宇航員正在SpaceX工廠查看「龍」飛船頂部艙門,SpaceX計劃在今年晚些時候把NASA的宇航員送入太空

4月19日清晨,馬斯克的SpaceX公司用獵鷹9號火箭,將NASA的「凌日系外行星巡天衛星」(用凌日法偵測太陽系外的行星)成功送入太空。加上此前2月7日,"世界最強火箭"獵鷹重型成功發射和回收(近地軌道載荷63.8噸,抵達火星載荷16噸),馬斯克已連下兩城,與NASA的宇航合作贏得了開門紅。

川普大帝的太空野心,基本可以概括為四大目標:近地軌道安全(霸權)、重建空間站、建立月球基地,以及登陸火星。其中後三項實際上都服務於第一項目標:搶佔空間和技術制高點,以應對和壓制來自中俄、特別是中國的太空挑戰。美國正全力謀求一種低成本、快速修復、高效率、高靈敏度和技術壓制的空間競爭/對抗能力,旨在抵消中國反衛星武器和宇航技術的快速發展。而這一切,絕對離不開美國私人宇航企業的支持,諸如馬斯克的SpaceX等等是不可或缺的新銳力量。

然而,一邊是企業家馬斯克"瘋狂的、難以預見的"冒險衝動,另一邊是前企業家特朗普同樣"瘋狂"、同樣難以預見的改革和進取衝動,夾在中間、背負厚重歷史和國家聲譽的NASA又當如何自處呢……

私人公司的「降本增效大法」會不會要人命?

馬斯克和他的團隊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方案:在超低溫條件下縮小推進劑的體積,這樣可以往火箭的燃料艙里塞進更多推進劑,獵鷹9號的有效載荷由此將進一步提高。對於這個「降本增效」的新腦洞,NASA作何感想呢?

SpaceX去年成功發射了18次,創歷史新高,今年將進一步增加發射數量;但也在兩聲爆炸的巨響中失去了2枚獵鷹9號火箭。

GIF

第一次失敗發生在2015年,當時一枚火箭在發射幾分鐘後爆炸,當時它正在向空間站運送貨物和補給品,事故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一年多後,另一枚火箭爆炸了,這一次是在發動機測試前加註燃料時,在發射台上發生了爆炸,雖然事故也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但一顆價值百萬美元的衛星報銷了。於是NASA有很多人立刻提出來:假如當時宇航員在火箭上呢?

事故發生後,馬斯克宣稱,如果當時宇航員在火箭上,火箭的發射中止系統將保障他們安全撤離。儘管如此,事故還是迫使SpaceX重新設計了裝在火箭燃料艙內的高壓氦瓶。

現在,SpaceX正準備在上述同一型火箭的升級版上搭載宇航員。為了獲得更多能量,SpaceX將火箭推進劑——液氧和精鍊煤油降到異常的低溫,從而增加其密度,這樣可以裝進更多推進劑。

GIF

對於馬斯克和SpaceX來說,這種方法只是他們不斷打破常規的又一個例子。公司聲明:高密度推進劑「提供了更大的推進劑餘量,以此提高火箭的可靠性。」換句話說,如果任務發生了差錯,火箭將有更多推進劑來適應緊急情況。而且SpaceX那激動人心的助推著陸也需要額外的推進劑。

但有人質疑,這樣增添了不必要的風險。今年早些時候,國會議員在國會山的聽證會上針對這種「加上油,就點火」方式的安全性,向SpaceX負責建造和飛行可靠性的副總裁施加壓力。這位副總裁辯稱,加註燃料只需要半小時,即燃料「暴露」的時間控制在最短,因此也是最安全的。即使加註過程中出現問題,火箭的發射中止系統也能保障宇航員安全撤離。在發射之前,還將通過固定在地面的"靜態點火"對火箭發動機進行快速測試,以確保其正常工作。由於獵鷹火箭及其搭載的"龍"飛船是可重複使用的,所以在每次飛行後都會檢查它們,從而深入了解載具的運行狀況。

不論馬斯克怎麼拍胸脯,NASA人類探索與行動任務理事會的負責人還是表示,該機構尚未決定,是否允許SpaceX在給火箭加註燃料之前讓宇航員登船,但他並沒有完全排除這種可能。

NASA作為「國家隊」面臨了巨大壓力

2015年,時任NASA空間站諮詢委員會主席的Stafford致信NASA:「委員會一致認為,在將氧化劑注入火箭之前,安排機組人員在『龍』飛船上工作,這違反了現行的助推器安全準則,相關準則在國內外已施行了50年。」有安全專家稱,SpaceX的新法子會帶來重大風險,在這個「加上油,就點火」的工作流程中,一個誤操作、一個火花就能引發爆炸。

持有類似觀點的不止NASA。一位曾在太空梭上工作,目前負責波音公司國際空間站運載任務合同的專家表示,過去NASA一直拒絕採用「加上油,就點火」的方式,因為這種方法造成的安全風險不可能徹底消除——當你向火箭注入高密度推進劑時,推進劑處於一種內部不穩定的狀態。

加註燃料的問題,正成為——一個被安全性顧慮深深困擾的國立宇航機構——與馬斯克旗下特立獨行的私人公司之間的——硬疙瘩。

GIF

SpaceX的支持者們說,傳統和陳舊的思維模式可能成為創新的敵人,並且挫敗美國政府開拓太空前沿領域的努力。一位供職於特朗普的NASA轉型團隊的教授表示,「NASA應該是一個冒險型的組織,」他說。「但是每次我們提到,要能接受載人航天的風險時,NASA的人就會說:可是,呃,你不要忘了『結疤的地方』——他們指的是那兩次太空梭解體事故。他們被過去的傷痛束縛住了,不願意嘗試任何新事物。」

NASA在1986年和2003年兩次太空梭失事災難中共損失了14名宇航員,兩次災難都與燃料艙有關。在對2003年哥倫比亞號太空梭解體事故的調查中,事故調查委員會抨擊NASA未能從1986年挑戰者號爆炸中吸取「慘痛教訓」。這第二次災難導致了太空梭最終在2011年退出歷史舞台,並且使NASA再也不能從美國的土地上向太空發送宇航員......NASA已經變得僵化了。

NASA一位前高管人員在演講中,直截了當地抱怨這個機構與整個美國社會一樣,變得過於厭惡風險。他嚴重懷疑,如果當初阿波羅計劃處在今天這樣的「險惡環境」下,很可能早就胎死腹中了。NASA要求SpaceX和波音公司達成一項要求(其中包涵一些複雜的計算):每270次飛行中,死亡事故頂多可以發生1次。正如上述演講中指明的,要達到這一要求就別飛了!「最安全的地方就是地面上。」

一邊是擱置自己的航天計劃,而另一邊,NASA為了將宇航員運送到國際空間站,給俄羅斯支付了上千萬美元。2006年,俄羅斯對每名宇航員收取2130萬美元;到了2015年,這一數字已升至8190萬美元。

不管怎麼說,事情總是要乾的!

為了終結對俄羅斯的依賴,從奧巴馬時代開始,NASA逐步轉向私人企業,將運送宇航員到空間站的業務外包給SpaceX和波音公司,合同總額已達68億美元。包括亞馬遜老闆貝索斯的「藍色起源」公司在內,其他私人企業也將陸續加入對政府宇航合同的激烈競爭中。

將上述業務分包給私人企業,可以讓NASA更加專註於深空探索。但SpaceX和波音都面臨著技術上的挑戰和項目拖期的風險。如今,隨著美國載人航天領域的「荒年」已持續到第七個年頭,NASA面臨著更多項目拖期的風險,以及它打算依靠的私人承包商是否比NASA本身——這個曾經成功實施載人登月的機構——幹得更好。

NASA商業航天發展司負責人講到:「載人航天確實是一個非常困難的工程。......你有數千磅的真正高能量的推進劑裝在火箭里,你得去操作一個可控的小型爆炸(推進劑燃燒)。你必須生存在嚴酷的太空里,那環境對人體並不是很友好。最後,你必須重新進入大氣層,而這個過程中航天器被加熱到數千攝氏度。」

GIF

目前NASA正在與SpaceX圍繞載人航天進行深入討論,共同確定一個最安全的方案。SpaceX商業團隊負責人也表示,他們會認真對待載人航天的安全性,最終達到甚至優於「每270次飛行不超過1次死亡事故」的目標。

不過,雖說NASA擁有一流的工程團隊,但風險估算畢竟不是一門完美的科學。系統中存在太多未知因素,而這些未知因素本質上就是危險和複雜的。有專家指出:「識別全部風險是不可能的,而且風險不能歸結為一套單獨的統計。」在太空梭首飛之前,NASA估計死亡的幾率在1/500到1/5000之間。後來,NASA收集了太空梭飛行的數據後得出,死亡的幾率實際上是1/12。

似乎可以預見,人類即將展開的太空冒險時代,就好像大航海時代和美國西進運動一般,在政府(王室貴族)的有限資助(入股)下,被政治自由和暴富夢想驅使的平民冒險家們,擠在一搜搜簡陋的帆船上,無所畏懼地航向深藍——近地空間,乃至深空。

GIF

未來,一批私人宇航公司將蛻變為「太空海盜」,就像當年英國女王頒發特許狀的私掠船長,作為政府代理人參與太空競爭——合法的、非法的或「灰色的」,攻擊性的、非攻擊性的。其間,驚濤駭浪吞噬人命將在所難免,海難、海戰和謀財害命,有一千種死人的理由。"海上馬車夫"們會捲土重來,"無敵艦隊的覆滅"也將再次重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職場段子社會人 的精彩文章:

「人工智慧教父」:不要再提人工智慧了!

TAG:職場段子社會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