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張學良為什麼不回大陸?他兒子在張作霖墓前說出九個字,道出其中原因

張學良為什麼不回大陸?他兒子在張作霖墓前說出九個字,道出其中原因

張學良一直是中國近代史上不得不提,又確實難以書寫的歷史人物。前半生功過相抵,後半生無功過,帶一身榮耀出生,攜滿身遺憾去世。說張學良難以書寫,難以評述,主要是因為他一生很糾結,張老先生時常說「我這一生很愛國」,還有一句名言,說的是,「如果不是愛國,我們父子怎麼會變成今天這個樣子?」。

然而根據他的回憶錄,當時的「不抵抗」之命令,確實是他下的。日本人沒死一兵一將,沒耗好一槍一彈,就輕鬆佔據了極具地利、物資豐富的東北,讓整個中國從此陷入被動。只是因為他覺得,跟日本人打仗是打不過的。他的回憶錄寫道:當時我覺得,十個中國人都打不過一個日本人,打敗了,還得割地賠款,還不如不打。將整個東北地區,拱手相讓,給日本人當了一次「後勤部長」以後,他的一生便與抗日再無瓜葛,所以說張作霖一生抗日、愛國我信,但張學良的愛國卻無從體現。

受他所累,東北整個落入日本人之手,日本人從此在中國有了軍事基地。更讓人遺憾的是,同樣是受他所累,張作霖辛勞一生,幾經戰鬥創下的東北軍,也是因為他變得四分五裂。

曾經戰力第一,威風凌凌的東北軍,在歷史的洪流中還沒有創下什麼豐功偉績,便煙消雲散。曾經在東北軍中有著赫赫威名的多個將領,基本都沒有好的結局。

1936年。被蔣介石扣押以後。沒有了少帥的東北軍人心渙散。當時軍中的將領體系,分為兩派。一派以東北軍的元老為主,反對和蔣介石產生衝突,主張維持現狀,通過談判來營救張學良;另一派,則是以楊虎城等為首的少壯派,希望儘快營救張學良,甚至不惜通過武力。

兩派之間誰也說服不了誰,少壯派的將領們畢竟年輕,容易衝動,他們聯合起來發動了兵變,殺掉了王以哲為首的東北軍元老們,然而王以哲在東北軍中的資歷,威望並不亞於張學良,這次兵變直接導致東北軍分化,16萬東北軍土崩瓦解,最後被蔣介石用各個手段消耗。

從此,歷史中再無東北軍,也再無張大帥。

所以,我想張學良一生不回大陸,甚至離開大陸以後,再也沒有回來拜祭父母。除了他自己所說的擔心引發引發兩岸之間的糾紛以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他無顏再見張作霖。

不抗日,無以報父仇,害死東北軍,無顏再見大帥。這種心境之下,他怎麼可能再回來呢。

張少帥的兒子曾經三次回到東北,對著爺爺的墓,他熱淚盈眶,說道:「我代表您兒子來看您!」。這說明他其實並不是不想回來,而是實在不想,面對自己的父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新軍事 的精彩文章:

曹丕陵墓不設機關卻千年無人去盜,他只用了一個辦法就讓盜賊止步
大蝙蝠無視中國導彈攔截?中國火箭軍要亮劍,可以試上那麼一試?

TAG:全球新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