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衣食住行談德國一

衣食住行談德國一

文/Dave

性別男,取向女,民族漢

來自祖國的西北邊塞,瓜果之鄉

自抵達德國已經過去大半年,從北部漢堡的語言班,南下到拜仁州讀大學,一路上感受到了各種各樣的德國風土人情。

雖說短短半年,還不足以了解一個國家的種種細節。然而開學許久,還是觀察到了在德國學習生活與自己先前經歷的許多不同之處。

首先申明:這系列文章里談論到的都是Dave本人觀察到、有極強個人觀點的內容,並不代表某個國家的所有人都是如此。

說到生活,必然離不開衣食住行四個大方面。今天就先來談談衣食住行的「衣」。

關注德國的小夥伴可能聽說過,作為時尚之都——法國的鄰居,德國大街上彷彿看不見時尚的影子。德國本土品牌的衝鋒衣,是一年四季最受歡迎的單品。冬季的校園裡,除了皚皚的積雪,就是烏壓壓一片的黑外套。

服飾方面德國人普遍真的不是特別講究,除非是正式場合,西裝禮服並不常見。反而短袖T恤加羽絨服外套的搭配在冬天成為了主流,感嘆一句,歐洲人真是抗凍啊。當我在飄雪的寒風裡瑟瑟發抖,迎面騎車過來的小哥穿著短褲哼著小曲,彷彿身處在六月的艷陽里。

從服飾延伸到購物來看,德國人的購物習慣是以實用為主,看重質量,但並不是十分偏愛名牌。

在德國,不論是在哪個消費領域,各個品牌專賣店還是比較少的。專賣店在德國,是屬於奢侈品或是全球快銷品牌們獨有的存在。更多店鋪則是彙集了許多不同普通品牌的同類商品。比如鞋店裡常常有四五個品牌以上的各類鞋款出售。其餘的服裝店和飾品店也是如此。模式類似於國內的電器商城或者體育用品店的銷售模式。

Photo:Dave

如此一來,消費者可以在同一家店將不同品牌的同類商品進行比較,選出自己最心儀的商品。由於缺少了專賣店之間的競爭,消費者在購物時就更多關注商品本身的質量、功能和性價比等等。

相比之下,新加坡以及國內大部分城市的現狀則是,許多品牌都希望能有自己的連鎖門店,打造自己的品牌,通過品牌效應贏得更大的客戶群。

從商業經濟的角度來看,新加坡/國內的模式更能通過品牌之間的競爭激發創造力。然而各個品牌在營銷上投入如此多的金錢和精力,向消費者投放這麼多廣告,最終成本轉嫁在消費者身上,也是一個值得討論的話題。

在剛開始學習德語的時候,Dave經常用錯「kaufen」和「einkaufen」這兩個詞,總覺得都是買買買啊!因為一直都是和德國老師學習,所以每次老師們也都當做語法問題來糾正我的錯誤。

到了德國之後才發現問題原來出在詞義理解上,kaufen的意思是「購買」,然而einkaufen對應的中文翻譯則是「採購」

典型德國家庭會列好購物清單,每周固定去一次超市,買夠整周需要的食物和日用品。之後則不再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在購買固定的商品上了。這麼看來,廣為流傳德國人嚴謹也並不全都是刻板印象。估計在超市裡大家都捧著清單購物,小心翼翼地一項一項劃掉,這種景象只能在德國見到了吧。

既然是說購物,那就在最後吐槽一下德國的一項與購物有關的法律,相信許多朋友也已早有耳聞。那就是:全德國境內的超市及購物中心在周日及部分法定節假日一律不允許營業。當然,人們也一直在表達對此的強烈不滿,畢竟好不容易不用上班,你卻不讓我們購物,這是要鬧哪樣!於是,部分聯邦州的法律做出了一定調整「每隔半年,所有經營場所允許在周日營業一次」,沒錯,每!隔!半!年!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德國的餐廳並不受此項法律的約束。至於德國的餐廳和食物,我們下期詳談!

文/Dave

Cover Page Credit: https://mydeutschlandblog.wordpress.com/2014/11/28/germany-101-your-guide-to-the-german-supermarket-scen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咱們談什麼 的精彩文章:

TAG:咱們談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