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衝破生理局限的魚類,它們能離開水,並在陸地上長久生存

衝破生理局限的魚類,它們能離開水,並在陸地上長久生存

在我們的意識裡面,魚是生活在水裡面的,離開了水,魚就不可能生存。但是,物種進化到現在,一些硬骨魚可以離開水在陸地上生存,生存的時間或長或短。那麼,這部分的魚類是怎麼樣「衝破」生理的束縛進而在陸地上生存的呢?

首先,我們必須明確魚類離開水面後最重要的生存問題,那就是呼吸。對於魚類來說,它們都是用鰓呼吸的。魚類一旦離開了水,那麼面臨最重要的問題就是由於沒有水的浮力支持,它們精細的鰓絲會黏在一起,進而使得呼吸的面積減小,有時候鰓絲還會發生乾涸。這對於魚類來說無疑是最致命的傷害。

因此,魚類想要在陸地上生活就必須找到其它的呼吸方式,或者,最基本的就是找到一個鰓不會幹涸的辦法。對於這樣的「新技能」,部分的魚類已經練成。對於可以在陸地上進行短暫生存的魚類來說,它們有一個貯存空氣的囊或腔,它們會將吸進來的空氣貯存在這裡,在這個囊或腔裡面有潮濕的內壁以及布滿了毛細血管。有這項「特殊技能」的魚類有智利鯰魚等。

其次,對於「走上」陸地生活的魚類來說,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怎麼樣才可以使得自己的身體保持涼爽。對於大部分「半陸生」的魚類來說,它們大都棲息在熱帶地區,這就使得魚類在保持自身涼爽的問題更加的艱難。

拿智利鯰魚來說,它們雖然生活在寒冷的氣候之中,但是,由於它們肌肉運動不會產生熱量,因此,它們可以保持身體的涼爽。當智利鯰魚「跑」到陸地上待的時候,時間的長短則取決於天氣狀況。多雲的時候,它們可以在陸地上待2天,水分的流失僅僅是10%,根據人工養殖的出的相關數據,智利鯰魚只有在水分流失達到約25%的時候,才會死亡。

對於在野外死的鯰魚來說,它們很少是因為水分過度流失的原因才導致死亡的,真正的死因是由於太陽的照射使它們的身體的溫度達到了約為24℃,由於身體溫度的升高才死去的。

最後,就是關於魚類在陸地上的視力了。魚類在陸地上的時候,在沒有任何的適應變化之前,它們都是近視眼。因此,為了看清楚東西,它們必須具備一定的視物能力。對於視力的調整來說,可以到陸地生活的魚類可能會產生這樣兩種的物理反應:一種是改變自身眼睛晶狀體的形狀;另一種是雖然保持晶狀體球形,但是會同時改變角膜的形狀。對於彈塗魚來說,它們這種視力適應的能力是十分強的,它們視力精準到可以捕捉飛行的昆蟲。

對於上了岸的魚類來說,它們在地上的運動類似於游泳,比如胡鯰物種,它們依靠身體的扭動或者是像游泳一樣的波動在地上「行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晚間閱科學 的精彩文章:

探究瑪雅文明不為人知的一面,為何他們能如此強盛?
諾貝爾獎獲得者告訴你什麼是生物鐘,擾亂生物鐘的後果有多可怕?

TAG:晚間閱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