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善待百姓,就是強軍富國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善待百姓,就是強軍富國

現如今一直追求著國泰民安,回憶歷史可知道這一份追求是很必要的。電影《一九四二》給觀眾呈現出一種截然相反的國與民的面貌。並非國衰民窘,而是國泰民窘。在那種槍林彈雨的年代,百姓苦不堪言。可國呢?導演在給人觀眾還原歷史的過程中,批判當時國家的不作為,又表達了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本思想。

旱災連連,百姓失去了存活的基礎。使部分百姓成了騙吃騙喝的流氓、無賴。這並不怪這些百姓,這是天災啊!這也是人性最基本的表現。在影片中觀眾知曉的一個地主家餘糧富裕,也因為這天災人禍被一搶而光,轉眼間家中敗財害民,隨之而來的便只能是逃命。當受到危險的壓迫,大家定會選擇一處安全的地帶來保護自己。這是本能,因為這世間再不美好,可身邊也存在著美好,所以得活下去,活著去看見不美好逐漸遠離,去見證那麼美好逐步擴大。因為本能大家選擇了逃命來保命,可當時的政府了為何不伸手援助?

為何還存在著軍閥的現象?這不就是赤裸裸無知的表現嗎。當然對於征糧,給任何一個國民都是可以接受的。可能不能聯繫一下實際呢?這就不得不聯想到《金陵十三釵》那句:「有本事打鬼子去啊」。對啊,你有槍有炮就是壓迫人民的基本?去和日本人打啊。後來影片中有一段數據使觀眾對於軍隊產生一種厭煩,國軍居然損傷50萬取而代之的卻是土地一次次被攻佔,殲滅日本軍幾千人。不懂得為國、為人民而戰,你能打什麼仗?而正因為對人民的不負責才導致了百姓開始為日本人服務或許有人說這是漢奸行為。可當你說這句話的時候你有認真的試著體驗一下那些百姓的想法嗎。這是人的本能,他們要生存,政府與國家都排斥他們,憑什麼為這個政府國家而活?為何不能為自己而活。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分明有前車可以參鑒,卻為何不為處於水深火熱中的百姓所考慮?一次次的絕境面前,那些弱小的百姓能做啥?他們開始學會自私,開始學著為自己而活,這並沒有錯。錯在政府的態度偏執。觀眾可以看到狗食人肉的現象,可以看到女子換糧的情節等等。這一路太難太艱辛,早已散的散,死的死。可那些軍閥還是在肆無忌憚的迫害百姓,這些行為完全和日本人的炮彈,日軍殘酷的行為形成對比。政府的威信正在逐漸喪失。

正如影片最後那一句:「這些事都已不記得了。」可見百姓不再願意去回憶前時的痛苦,那一份對親人不斷離去的痛苦、那一份對政府失去信心的痛苦、那一份在槍林彈雨中恐懼的痛苦……不論何時,政府都應該公正廉明,為百姓謀利。要使得百姓對政府有積極強大的信心,而後促成國泰民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博蘊影視 的精彩文章:

電影中奇葩的一家人,但讓現實的我們看的流淚

TAG:博蘊影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