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取消耳機孔之後,廠商們竟然在手機音頻上下了這麼多功夫?

取消耳機孔之後,廠商們竟然在手機音頻上下了這麼多功夫?

近年來,絕大部分手機取消耳機孔一直是音樂愛好者的一塊心病,手機音頻這一功能的趨勢也變得越來越不可捉摸。事實上,從2016年樂視率先取消耳機孔以來到今天,我們可以發現,廠商正在想出更多的新花樣來變革我們的手機聽音樂的體驗。今天,JQ君(微信:leitech)就來為大家簡單總結一二。


USB介面耳機功能、音質大大升級

眾所周知,在3.5mm耳機孔取消之後,除蘋果之外的絕大部分手機廠商都採用USB Type-C介面輸出音頻,並以此銷售USB介面的耳機。同時取消耳機孔的手機,在包裝盒內一般也會配有3.5mm到USB Type-C的音頻轉換線。

這其中,後者這一方案實際上是為了方便那些本身就有3.5mm接頭耳機的用戶,但絕大部分音質上就不要有什麼要求,只是進行聲音轉換。不過也有例外,就是HTC的轉接線,其最大的賣點是內置了DAC晶元。

前者這類USB Type-C耳機,則是廠商目前研發的重點。目前,小米、JBL等廠商已經推出了帶有主動降噪功能的USB Type-C接頭耳機,先不論其具體的降噪效果如何,單就功能而言已經相當豐富了。

無線耳機發展加速

在手機取消耳機孔之前,其實就已經有不少公司研發無線耳機。然而,之前的無線耳機都普遍存在續航差、音質一般等缺陷,僅僅只是單純追求便攜性,實用性和聽感遠遠不如有線耳機。

而自從手機耳機孔取消後,無線耳機迎來了雨後春筍般的快速發展。不僅手機廠商要分一杯羹,真無線式、掛脖式、頭戴式等各種類型百花齊放。索尼、鐵三角等傳統耳機廠商紛紛加入市場,融入了看家音頻技術,例如索尼的DSEE HX技術,鐵三角的Pure Digital Drive全數字驅動方式等等。


無線音頻編解碼革新

近年來,無線音頻編解碼方式經歷了由SBC、AAC、aptX、aptX HD到LDAC的演進。在去年的Android 8.0上,谷歌也在「開發者選項」中特別加入了無線編解碼方式的選擇功能,並由索尼授權支持LDAC。而今年華為又在P20發布會上推出了基於LDHC的HWA,並聯合多個知名的耳機廠牌推出產品。

可以看出,伴隨著耳機孔的取消,藍牙前端的音質體驗越來越被廠商重視。目前最好的aptX HD和LDAC的音質已經不輸給普通手機的有線內放,同一些內置獨立DAC Hi-Fi晶元的手機的音質差距也越來越小。


無線音頻配件受到熱捧

除了革新產品本身的音質外,越來越多的廠商積極地為手機「開外掛」,攜帶型藍牙音箱成為新寵。這類音箱一般都有著小巧的身材,內置強力的音頻單元,並且還提供防水防塵、語音播報等實用功能,可以說是「出街神器」了。榮耀在去年年底推出了自家首款攜帶型藍牙音箱榮耀音樂小巨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前置雙揚聲器逐漸普及

雖然攜帶型藍牙音箱很火,但總有人不是很喜歡額外帶著一個音箱外放聽歌,這個時候手機自帶的揚聲器就非常重要。

絕大多數的手機都採用的是單揚聲器,之前僅有HTC曾以BoomSound環繞式雙揚聲器作為旗艦機的賣點之一。不過自從取消耳機孔後,曾經「高貴」的蘋果為了彌補iPhone 7內放的遺憾,也破天荒的用上了雙揚聲器。而今年的三星Galaxy S9系列雖然保留了耳機孔,但仍然提供了由AKG調音的雙揚聲器,起到了錦上添花的效果。


音效技術重回視線

杜比全景聲(Dolby Atmos)音頻技術在最近兩年手機發布會上非常常見,用上的產品也相當多,覆蓋了樂視手機2、努比亞Z17、聯想PHAB2 Plus乃至最新的三星S9等等,未來可能還會出現在更多手機上。不過第一款搭載這個技術的手機比較低調,是於2015年的MWC上發布的一款中端機聯想A7000。

根據三星S9杜比全景聲的體驗,該功能主要可拆分為自動、音樂、電影和語音四種,根據不同的使用場景來打造對應的環繞音效,提升體驗。

還記得手耳機孔剛剛被取消的時候,網路上充斥著「喜歡聽歌為什麼要用手機」、「以後還是用磚聽歌」之類的質疑聲,似乎聽音樂這個功能馬上就要從手機上消失一樣。但實際情況卻是,廠商們都在從其他角度來對產品音頻體驗進行改進,更何況仍有不少手機品牌堅持不在產品上取消3.5mm耳機孔。相信未來的新機在音頻體驗上還會有更值得期待的全新功能出現。

以上這些手機音頻的改進,你最常用到的是哪個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網際網路速報 的精彩文章:

同門對決!小米三款「套娃機」對比:外觀神似,但誰更值得買?
擁有三塊屏幕?微軟摺疊屏手機Surface Phone再曝光

TAG:網際網路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