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汶川大地震紀實:每一個努力活過的生命,都應被銘記

汶川大地震紀實:每一個努力活過的生命,都應被銘記

我們都將穿越時間的河,到達彼岸,

重要的並非我們在這世間留下了什麼,

而是我們努力生活的過程,

汶川大地震,在這場災難中,

無論逝去的,還是堅強抗震過的人們,

每一個人的生命,

都是這世間最震撼的史詩。

— 汶川地震十周年—

本文轉自公眾號:憶初隨筆

ID:Jemmy212

( 抗震搶險紀實)

2008年5月13日下午,接到趕赴汶川採訪的命令,收拾了衣櫃里所有的T恤和牛仔褲,匆匆塞進背囊。

以下,是在災區採訪期間從前方發回的部分錄音報道,整理成文字,存留以為念。

記者手記(一):我們在一起

2008年5月14日凌晨,飛抵重慶後,連夜趕赴成都。夜雨中前行,心裡惴惴不安。從未經歷過大地震的我們,展開在前面的會是怎樣的一次行程?

凌晨五點到達成都,市面上相對平靜,看不到太多的地震災痕。只有那些露宿在街邊的人們,提醒我們三十多個小時前發生過的那次劇烈地震。

都江堰,位於成都西北面幾十公里,是這次地震的重災區之一。所有外出成都的高速公路都被闢為抗震救災的生命通道,我們臨時租來的採訪車輛也只能輾轉國道前往。

馬路兩旁、空曠廣場,搭滿了各色的臨時帳篷,在大地震中驚魂未定的倖存者們,拖家帶口度過著震後幾天沒水沒電的日子。大路、小巷,到處可見傾頹的房屋和建築,救護車、消防車呼嘯而過,直升機在頭頂轟鳴,讓人有置身戰場的緊張。設於都江堰體育中心的抗災中心,當地政府的所有部門正對市區和各鎮的救援情況進行統籌和部署,不時有好的和壞的消息傳來。

下午五點,四川省政府的新聞發布會透露,僅四川一省在地震中罹難的人數已達14463人。大自然幾分鐘的猙獰,就是如此慘痛的代價。

然而,正是在死生一瞬的考驗面前,我們在都江堰處處感受到的是不屈和堅強,是彼此守望的溫暖。無論前線、後方,無論廢墟下對生命的堅持,還是廢墟外搜救的緊張。

夜幕降臨時,在市中心錦華路段一處倒塌的樓房廢墟上。成都市錦江區武裝部的張家軍帶著他的隊伍還在搜救一位掩埋在廢墟下的婦女,14日白天他們已經從廢墟當中救出兩個活生生的生命。焦急等待著的妹妹告訴我們,不時可以聽到姐姐的聲音,56歲的姐姐還在堅強地等待著獲救的那一刻。而之前姐姐五個月大的孫兒從廢墟中抱出時已停止了呼吸。張家軍說,只要有一線希望就不會放棄,要想盡一切辦法讓她身體完完整整地被救出來。

夜深了,這座沒水沒電的震後小城裡,還活躍著一批從成都趕來的志願者隊伍。他們有的忙著參與搜救倖存著,有的忙著紛發各地送來的救災物質,有的只是陪受災群眾聊聊天,幫他們排遣內心的恐懼和無助。

記者手記(二):這一次是震驚和哀傷

2008年5月15號中午一點二十七分,我們徒步進入北川縣城,這裡滿目瘡痍,是想像不到的慘況。

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三面環山,在這次地震中傷亡慘重。通往縣城的公路已全部毀壞,路基彷彿被一雙力量驚人的大手從中間扭斷,以至錯位和抬升。

我們經過救援通道翻過一座小山丘進入縣城,只能用「觸目驚心」這樣的詞來形容眼前的景象:樓房一座座倒塌,道路、橋樑或塌陷或斷裂,整個縣城已經在地震中被痍為一片廢墟。不時還有餘震發生,震落兩邊的山石滾落下來。

地震中倖存的老鄉告訴我們,縣委、縣醫院、縣中學所在的老縣城一帶受災最為嚴重,很多正在上課和工作的學生、老師、醫護人員、機關工作人員就在一瞬間被壓埋在廢墟之下,喪失了生命。

一批批解放軍戰士、武警官兵、公安消防人員徒步帶著簡單的挖掘工具和擔架進入北川縣城,不斷有群眾被解救出來抬送到縣城外公路邊的醫療點進行緊急救治。

劉成意是北川中學的英語教師,地震發生的那一刻她抱著一名女學生逃出教室。而她三歲半的兒子在鎮上幼兒園午睡時被掩埋在廢墟下面了。她徒勞而焦急地在廢墟間尋找,心裡知道兒子沒有生存的可能了,只是希望能夠再看他一眼。劉老師告訴我們:北川中學2800多名學生,在地震中倖存下來的大概僅有一半。

由於縣城內的公路尚未打通,大型救援設備無法進入,現場的搜救仍靠徒手進行,進展較為緩慢。據保守估計,北川縣城仍有5000人埋在廢墟之下,依稀聽到仍有生命的聲音從地下傳來,祈願他們最後都能夠獲得救助,逃出生天。

記者手記(三):我們在救援的路上

佛山各區共緊急調撥了八台救護車,參加廣東省救護車赴四川地震災區救援車隊。對於這18位緊急弛援四川災區的佛山醫務工作者來說,這條救援的路顯得漫長。

從5月14日下午在廣州集中登上火車開始,經過將近40個小時的長途跋涉,於5月16日清晨八點到達成都東站。東站這幾天特別繁忙,所有增援四川地震災區的軍隊、軍用物資,醫務人員和醫療用品,全都在這裡彙集之後,奔赴和分發各地震災區。

接到後方的消息之後,我們三人組成的一個採訪小組從15日深夜等到凌晨,又從清晨等到中午十一點多,終於在東站的站台上見到了略顯疲憊的佛山救護車隊。領隊程禮才迫切希望帶著他的隊員儘快投入前方救援。

車隊集結完畢,隨即接到命令開赴綿陽市。這是我們幾天來第二次進入綿陽地震災區,只是這一次我們搭乘著救護車,奔赴在救援的路上。

然而,對於第一次看到災區慘況的佛山醫療救護車隊來說,所有的隊員隨著行程的深入心情變得越發沉重。從成都到綿陽市區,再取道安縣縣城,輾轉至安昌鎮西苑中學的醫療點,已是傍晚七點多。

學校的操場上安置了100多名從周邊鄉村的廢墟中被救生還的輕傷病人。還有不少人正焦急尋找和等待著地震中失去音訊的親人,他們向到來的醫護人員急切地訴說著,眼睛裡滿含期望。

當地醫院的一位負責人告訴我們,周邊的多個鄉鎮特別是大山裡的村落山體滑坡、道路塌方,很多受傷的群眾仍舊困在裡面亟待救援。從茶坪鄉轉運出來的1000多傷員還在小壩鎮上等待外送,他們大多是解放軍戰士從廢墟中一個個背出來的。

夜色很快籠罩下來。山路難行救援無法開展,佛山救護車隊的隊員們只能在簡易帳篷里度過災區救援的第一個夜晚,等待天亮。

記者手記(四):災區人民最需要什麼?

2008年5月17日,汶川大地震發生之後的第五天,災區的救援工作緊張進行。佛山赴災區的救護車隊在綿陽市安縣屬下的18個鄉鎮不停穿梭,轉運傷員,運送漂白粉、石灰等消毒物品,展開全面消殺,幫助災區人民在大災之後防止疫病流行。

在離茶坪鄉近二十公里的曉壩鎮中心村,四川省紅十字會建立了一個緊急救治點,從全國召募的醫護志願者正對轉運出來的傷員進行檢查。

不少鄉親在地震中被倒塌的房梁、滾落的石塊砸傷,有的整條胳膊青紫,有的腿部傷口已潰爛化膿,若得不到及時醫治很可能要截肢。徐醫生和她的美國丈夫瑪柯從江蘇無錫趕來,忙碌地為傷員進行簡單包紮診斷,傷重的馬上安排轉送綿陽市各大醫院。

位於千佛山深處的茶坪鄉,山體的大面積滑坡壅塞了河道,形成了大小不等的五個堰塞湖,被隔斷的茶坪河受到一定污染,水位卻不斷抬升,直接威脅著下游的安全。

從曉壩往茶坪的道路雖經公路部門全力搶修,仍有距離茶坪鄉八九公里的路程無法打通。日夜奮戰在塌方路段的安縣公路局副局長高勁在現場焦急萬分,一方面指揮隊伍用爆破的方式開山挖路,一方面協助部隊官兵接送不斷從大山深處步行逃出的鄉親。

沿途遇到的鄉親告訴我們,他們有的已經整整四天沒吃東西了。還有大約兩千人困在裡面無法出來,他們當中一部分是重傷者,一部分是老人。一位姓張的小夥子徒步十幾個小時把他小腿被砸傷的母親背了出來。

更多的解放軍戰士迂迴翻越幾座大山去接應、救助受傷和受困的鄉親。醫護人員則守在每一個路口為生還的群眾做消毒和防疫。陳世剛帶著他五歲的侄女走出了茶坪,親人們都倖存是他最大的安慰。可孩子臉上的惶恐表情,顯示著內心仍舊驚魂未定。

抗震救災進入更為持久的階段——救治傷者,為災區人民重建家園,重建他們對生活的信心。

記者手記(五):尋找消防勇士

汶川大地震發生後的第二天,廣東消防總隊在全省緊急調集400名消防官兵開赴四川抗震救災第一線。5月14日,隊伍到達都江堰展開搜救;當天下午,又接到命令旋即奔赴綿陽市平武縣。佛山的50名消防官兵因通訊中斷就此和我們失去了聯繫。

5月18日清晨六點左右,我們從當地電台同行處獲悉:來自廣東的消防官兵有可能在平武縣南壩鎮一帶搶險。不顧連夜工作未及休息的疲倦,我們緊急趕往平武縣。

由於道路因塌方而阻斷,我們只能背負採訪設備徒步前行。幾個小時翻山越嶺:腳下是湍急的河水,身旁、頭頂不時有山石滾落,我們終於在中午時分趕到了南壩鎮渡口。

渡口前的空地是廣東省消防總隊的救災指揮營地,省總隊組織教育處的後中華處長告訴我們:廣東消防的兩支突擊隊正奮戰在離此處分別十幾公里和四十幾公里外,災情最為嚴重的石坎和水灌鄉。

焦急等待中,首批突擊搶險的十餘名佛山消防官兵風塵僕僕地出現在我們視野。

突擊隊隊長許海濱說,從17日下午三點出發前往位於大山深處險情不斷的石坎鄉到第二天中午返回,這近24小時可謂出生入死。他說:「最艱苦的就是出來的時候遇到泥石流,泥石流不斷地向下翻滾。單身行走已經很危險,我們還背著受傷的老鄉往外撤,完全靠安全繩拉住,牽引著走。沒到現場親眼見到,我們真的不敢相信,看到那山基本崩了,把路啊、河啊都堵住了。」

兩個小時之後,第二批突擊隊員也抵達營地。隨同撤離的還有隊員們背回的八位受傷群眾以及護送疏散的280多名鄉親。佛山消防支隊參謀劉小兵向我們講述了搶險路上的一段歷險:「當時進去已經作了最壞的打算,能不能出得來都是另外一回事。曾有兩塊和我們頭盔一樣大小的石頭,飛落下來。當時,趕緊向戰士們喊:趴下趴下!石頭從一位戰士的頭頂擦過,走在後面的另一位戰士迅速低身趴下,用身體護住他正攙扶著的一位80多歲老大爺,石頭又轉瞬擦過他的頭頂。這時候,已經經過這一路段的諶國剛隊長返身就往回跑,抱起那位老人一口氣跑出十幾米遠。」

石坎鄉幾乎家家戶戶藏有炸藥,用於開山挖礦,這無疑增加了搜救的危險和難度。消防勇士們在那裡搶險時還經歷了一次六級餘震。靠著他們的勇敢和專業,不少在餘震中被掩埋的鄉親都被成功解救出來。

記者手記(六):穿越生命的慘痛和憂傷

2008年5月19日下午兩點二十八分,在都江堰市浦陽路平義巷一處搜救現場,二十幾名消防官兵默默佇立。就在他們身前,一幢倒塌的六層樓房下面,有三個生命已經消逝,再無任何訊息。參加搜救的佛山消防支隊參謀李永平掩飾不住遺憾和感傷。

「5.12」汶川大地震,幾萬人在瞬間失去了生命:那裡面有兩鬢如霜的父母,有襁褓中的嬰兒,還有生命象花一樣盛放的少年和青年。在災區採訪的日日夜夜,我們看到了大自然肆虐給人類帶來的慘痛,看到了流淌在人們臉上的淚水,更看到了在創傷中不屈的堅強。這堅強來自災區群眾的互相守望,來自社會各界的緊急援助,更來自我們這個民族生生不息的堅韌和頑強。

四川省水電局的彭開蓮在廢墟外守候了整整六天了,她23歲的侄女掩埋在廢墟之下,再也不會喊她姑姑了。彭開蓮現在最擔心仍舊堅守在崗位上抗震救災的弟弟承受不了同時失去妻子和女兒的痛苦。不過,她說:生活總是要繼續,儘管前面的路會很艱難,也要學會堅強地走下去。

每一個親歷這場地震的倖存者,每一位參與到抗震救災當中的普通人,都會在這場劫難中對生命有一次全新的體認:活著,愛著,就是好的。就會有未來,就會有希望。讓我們一起穿越生命的慘痛和憂傷,一起勇敢面對以後的艱難,一起迎接未來的希望。

附記:2008年5月19日下午,在離開都江堰的路上,幾天來一直忍住的淚水終於肆意地在臉上流淌;20日凌晨,為躲避又一次的餘震,我和同事久久地在成都街頭徘徊,淚水又忍不住滾落下來。我們經過短暫停留之後很快可以離開,而災區群眾卻要用無比的堅定和勇氣去面對痛失親人的哀傷、面對以後的所有日子。

本文作者朱敏教授

當年作為佛山電台記者赴汶川災區採訪,

以最真實的筆墨講述抗震救災現場。

更多走心文字,請關注作者公眾號(憶初隨筆)

路上,一個有溫度的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路上自駕 的精彩文章:

川藏南線上的30個極致誘惑,沒有人能抗拒!

TAG:路上自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