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收費站間距600米,道路怎麼變成了「收費路」

收費站間距600米,道路怎麼變成了「收費路」

雲南紅河州箇舊市雞街鎮是位於蒙自、箇舊、開遠、建水的中心地段,也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多條公路在這裡起止、交叉,玉蒙鐵路也從這裡經過。但近兩年來,有各地網友和讀者反映:經過紅河州雞街路段時,發現這裡的收費站太多太密了。雞街鎮至開遠、蒙自、箇舊的距離都約22公里,至建水縣城只有54公里,但這約7公里的路段,密密麻麻就有新老6座收費站,對於經常來往於此的人來說,極為不便。(5月12日《春城晚報》)

道路從本質上說是用來走路的,或用來過車的,有一點怎麼說都與收費沾不上邊,然而,有一點可以說修建道路不是用來修建收費站進行收費的。但是,在箇舊市雞街鎮有一段約7公里的路段上,竟密密麻麻地修建了6座收費站,我不知道這是在路上修收費站呢,還是在收費站旁邊修的路?如果只為收費,那還修路幹嘛?7公里路段上有6座收費站,最短的距離僅600米,試問這是給人給車修的路嗎?這樣只服務於收費的路,其道路的功能會大打折扣。人說修路是城市發展的需要,試問收費站太多城市能有什麼發展?無怪乎有評論說,收費站太多是城市發展的自我設限。

是的,收費站多了車怎麼能快速通行呢?收費站太多既影響了通行效率,又增加了物流成本,毫無疑問,收費站太多傳遞的是負能量。然而,有關方面提供的《關於雞街片區公路收費站設置情況的說明》中說,這是由雲南省交通運輸廳審核批複實施的,且是經雲南省發改委批准同意收費運營,似乎在說收費站太多是合法的,收費是合法的。但是,我想說的是合法就是合理的嗎?我想任何人都不會回答「是」,因為7公里路段上有6座收費站,已經把道路的本質弄沒了?

路沒了通行的本質那還叫道路嗎?準確地說,這段路應叫「收費路」,或這段路是為了收費而修的路。從全國來看,這種「收費路」很多,既被詬病,又影響交通,於是有關方面為收費站設限,有些收費站不得不拆掉,然而,有些收費站就是拆不掉,比如雞街鎮附近的這些收費站,有幾個就合理了,或許需要專業人士來說,但交通部門或修建收費站的部門怎麼說都有收費站越多越好的嫌疑。雞街鎮附近的這些收費站已經影響了交通,交通部門卻說都是合理的,我不知道「理」從何來?難道修建那麼多收費站就合理嗎?

眾所周知,我國的高速公路或一些非高速公路採用「貸款修路,收費還貸」模式的很多,但由於管理不當或監管不力,一些高速公路到了收費期限也不停止收費,或不還貸,或很少還貸,結果收費路成了「永久提款機」!結果高速路成了慢速路!在我看來,當收費站成了道路的障礙時,收費站的存在就肯定存在問題,不是收費站存在問題,就是同意設立收費站的部門有問題。凡交通道路都是用來通行的,只要收費站影響了交通,那收費站或其背後就有問題。解決這個問題看似複雜,其實也簡單,影響交通達到一定程度就該拆掉,因為誰也不能說收費站有影響交通的權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以我心寫我言 的精彩文章:

TAG:我以我心寫我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