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樂音健康:學中醫醫理所想到的

樂音健康:學中醫醫理所想到的

我們熱愛這世界

 老中醫

花粥 

00:00/02:19

學中醫醫理所想到的

作者:寧博尚揚

經常到公園散步、鍛煉,有時與一起鍛煉的人聊天。這裡空氣好,經常鍛煉的以退休人員居多。年紀大了,多數人有慢性病,或是頸椎、腰椎不好,或是肩周炎,或是剛做完手術,或是有三高。無事不登三寶殿,到這裡來大都是有緣頭的。

一次,我碰到一位同齡人,說是四肢冷,血脈不和。我說,我單位有一同事常年身體偏涼,就是在夏天也不常出汗。經常鍛煉時間長了會改善些,另外,飲食和中藥調理,也要跟上。

我說這話,是受了中醫理論的影響,儘管有人不認同中醫,我以為很有辯證觀點。如《黃帝內經》就是。一般認為集結成書於春秋戰國時期。在以黃帝、岐伯、雷公對話、問答的形式闡述病機病理的同時,主張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時主張養生、攝生、益壽、延年。是我國醫學寶庫中現存成書最早的一部醫學典籍。

《黃帝內經》認為人的體溫是由衛氣主管的,維持體溫來自腎陽。腎陽虛表現為後背冷,四肢冷,膝蓋以下冷。於是有人就吃溫熱葯,以改善發冷的病症。但往往吃到口腔發熱、起泡,但身上的寒氣仍在。說明光吃溫熱的葯非但沒效果,反而更嚴重了。中醫講究辯證治療,換一種思維,就是要陰中求陽。如六味地黃丸是宋代錢乙的方子,是補腎陰的。這方子來自於張仲景的《金匱要略》,原名金匱腎氣丸,有八味,溫補腎陽,化氣行水。用於腎虛水腫,腰膝酸軟,小便不利,畏寒肢冷。錢乙只是去了兩味,即附子和桂枝,成了補腎陰的六味地黃丸。

這是陰中補陽的典型方子,即熟地黃、酒萸肉、牡丹皮、山藥、茯苓、澤瀉,加上附子、桂枝。治療四肢發冷用金匱腎氣丸效果較好。有時,我也學一些中醫知識,對其辯證的醫理大為讚賞。上火下涼也可用炮附子、乾薑、川牛膝、黃柏、炙甘草、地骨皮、肉桂,這幾味葯有寒涼,也有溫熱的,不是單一用溫熱的葯。食療方,如吃牛羊肉,但容易上火。可陰中求陽,用當歸生薑羊肉湯,或再加麥冬。

當然中醫強調因人而異,對症下藥,劑量的大小有區別,人的體質是不同的,不刻板,不教條,講究實效。許多經典的方子都是經過無數次的實踐得到驗證、完善。同理,我們在做其他事情時,也可借鑒中醫醫理,不唯書,不絕對,靈活運用,辯證施治,以觀功效。

註:照片為作者拍攝照片!

可點下圖讚賞▼

讚賞是編輯的動力!▲

千萬別私存,送給你最愛的朋友吧!


喜歡的親們,歡迎點贊分享到朋友圈

我們弘揚社會正能量傳播新奇有味音樂、藝術、健康,新知,版權屬原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