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生死不離,生生不息

生死不離,生生不息

和你一樣

 N+1 Evolution

李宇春 

00:00/05:09

文/阿梨司

今天微博首頁被@人民日報的#汶川大地震10年#視頻刷屏了。心情驀然變得沉重,2008年5月12日那場特大地震的情景我依然歷歷在目,卻已是十年前的事了。

十年前的我還是一名對生死尚且懵懂的小學三年級學生,災難與苦痛對我而言仍舊遙遠。學校在北京郊區,且教學樓層數較低,發生地震的時候我沒有感受到任何震感。從老師口中得知汶川發生大地震時,我眨了眨眼,有些困惑「8.0級」是什麼概念。

我的疑惑並沒有持續太久。很快,電視上所有頻道都開始報道和直播大地震的救援過程。看到殘破的房屋、灰色的廢墟、人們的哭嚎和血染的殷紅時,我徹底呆住了。年僅八歲的我初次感受到在自然災害面前人類的渺小與無力,也初次體會到了「死亡」這兩個漢字背後意味著什麼。

每天報道的傷亡人數都在增加,我沒有勇氣面對這些冰冷又令人心痛的數據、更畏懼救援直播帶來的強烈的視覺衝擊。那半個多月,我連電視都不敢打開,甚至連著幾晚的夢都是關於地震。通過家人和同學細碎的交談,我聽到了地震中那一個個震撼人心、感人肺腑的事迹,也真切地感受到了人性光輝與燦爛的一面。

被廢墟掩埋時一遍遍哼著樂曲活下來的女孩羅瑤;為了保護三四個月大的孩子自己身體被壓得變形、留下一條「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要記住我愛你」的簡訊的母親;雙臂張開趴在課桌上犧牲自己的生命護著四個學生的教導主任譚千秋……

直到現在想起這些故事時,我都忍不住鼻頭髮酸,強忍淚意。

這些人是多麼偉大啊。

汶川地震兩年後,我去電影院和家人一起看了《唐山大地震》。彼時的我已經十歲,卻依然被其中地震的情節擊潰。為何一條條鮮活的生命能在頃刻間逝去?為何前一秒還在給你發簡訊、聊天的人下一秒就可能與你生死相隔?

汶川地震的記憶隨著電影片段一併湧上來,我對死亡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懼。看完電影的那段時間,我每天都要粘著父母,害怕地問他們:「北京會發生地震嗎?」「我會死嗎?」恨不得每天說上一萬遍「我愛你們」,因為擔心那天會是我生命的最後一天。

#汶川大地震10年#的微博話題使這些昔日彷彿被封塵的記憶再次重現。看到評論下大家也紛紛回憶著汶川地震自己的經歷時,我不覺感慨萬分。

@晚風0落霞

「地上的已成大人,地下的卻永遠是小孩」

@蒜蓉粉絲鹿

「十年前我在念初三,十年後我成為了一名記者,汶川地震期間的一則則新聞感動了我,前輩們的作品成為了我入行的原動力」

@劉洋羊咩咩--

十年前,我11歲的弟弟和他的同學們永遠留在了小學裡;十年後,22歲的我成為了一名小學老師,只想守護更多可愛的孩子

雖然沒有親歷汶川大地震,但它依然帶給我了此生難忘的一段經歷。或許對每個中國人而言都是如此。

生死不離,生生不息。汶川十年,逝者安息,生者堅強。

願每個人健康平安,願這世間再無災難。

@阿梨司

@阿梨司,哥倫比亞大學·巴納德學院本科生,主修經濟,輔修心理。

個人公眾號,分享原創隨筆、短篇小說、時評、旅行遊記、英語學習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阿梨司 的精彩文章:

TAG:阿梨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