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心學傳:王陽明利用自己的疾病,進行「致良知」的心學修行

心學傳:王陽明利用自己的疾病,進行「致良知」的心學修行

對我們每一個上班族來說,

當然知道身體健康是最大的本錢。

可是工作一旦忙起來,

不論是中年保溫杯大叔,還是90後佛系青年,

往往都會奮不顧身地鑽進工作裡面。

身體嘛,就只能放在第二了。

王陽明也是這樣。

前文說到,王陽明28歲時,終於考中了進士。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去工部實習。

工部就是負責政府土木建設工程的部門。

王陽明當時的實習內容,是給朝廷公侯造陵墓。

剛入仕的這第一份工,王陽明做得很出色,得到了公侯家人的感激。

所以,在他29歲回京復命時,朝廷安排他做刑部雲南清吏司主事。

明朝的刑部下設十三清吏司,每個清吏司對應一個省。

王陽明負責的雲南省清吏司,是其中最大的一個。

而主事這個官職,雖不是清吏司中的最高長官,但也有正六品了。

要知道,王陽明他爹當初考中狀元,也只是被分配了一個從六品的官職而已。

可以說,朝廷對王陽明是非常器重的。

他自己當然也知道這一點,所以勵精圖治,非常賣力。

白天,在衙門裡拚命工作,寫公文、管理囚犯、治理監獄,處理各種日常事務;

晚上,回家以後繼續學習,精研儒家典籍,翻看秦漢書籍,研究聖人之道。

這麼拚命,他老爹看了怎能不心疼?

再加上王陽明從小就體弱多病,老爹更是反覆規勸他注意身體。

可王陽明哪裡肯聽?

於是,老爹只好命令傭人不許再給王陽明點燈,讓他天黑了就乖乖睡覺去。

可這哪管得住一心想要上進的學霸呢?

機敏的王陽明,等老爹睡熟了以後,再起來點燈夜讀。

這一讀,常常就是大半個晚上。

就在這一年的十月,王陽明果然不出他老爹所料,真的積勞成疾,得了癆病。

但他完全不將這點小病痛放在心上,而是打起精神,繼續工作。

這期間,他還制定了一份監獄管理規定。

據說,這份規定簡便實用,被後世一直沿用了下去。

王陽明30歲的那年三月,他咳嗽的癥狀愈發嚴重,而且還會嘔血。

可偏偏在這個當口,朝廷派他到直隸和淮南地區,也就是現在的江蘇安徽一帶審查犯人。

他仗著自己年輕,吃了一段時間的葯,好轉了些,就赴命啟程了。

到了當地,王陽明馬不停蹄,一頭扎進了案件當中。

雖然這些案件,在當時都已有了初步定論。

但王陽明力求客觀公允,還是一件一件、從頭到尾、仔仔細細又審查了一遍。

他不光重審卷宗資料,還與一線辦案人員詳細了解情況,確認證據細節,由此平反了很多冤假錯案。

到了第二年春天,王陽明終於結束了這高強度的審查工作,決定好好放鬆一下,便就近去了茅山等地遊覽。

當時他選擇去茅山,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茅山是道教名山,王陽明因為常年體弱,非常想學習道家的神仙養生之術。

那一次遊覽,不知他究竟有沒有學到養生之術。

不過,回來以後舊病就複發了,沒法回京復命,只能向朝廷請病假。

再次病倒,可能也讓王陽明意識到,身處官場,要賺錢養家的自己,實在沒有條件像道士那樣,什麼都不管不顧,一個人坐在深山老林之中,隔絕人世間所有紛擾,修習能讓人強身健體的成仙之術。他還是必須要回到山下,回歸人世,回去做官。

之後,王陽明不再執著於用道家方法來養生了。

而且,他的儒家心學,正在走向成熟。

在心學中,疾病有其特殊的功用。

我們可以從《傳習錄》王陽明與學生的一段對話中看到這一點。

一日,九川卧病虔州。

先生云:"病物亦難格,覺得如何?"

對曰:"功夫甚難。"

先生曰:"常快活便是功夫。"

可見,王陽明已經利用自己的疾病,來進行"致良知"的心學修行了。

是啊,既然致良知是格物正心,那麼,這所格之物,自然也包括疾病了。

這是多麼偉大的洞見。

人之疾病,那只是疾病而已,但對於心學弟子,那可是致良知的好機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宋 的精彩文章:

心學傳:「致良知」在家庭生活中的力量
正當歐洲文藝復興之時,王陽明出生了

TAG:大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