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車和家李想:絕大部分新造車勢力不靠譜,90%以上

車和家李想:絕大部分新造車勢力不靠譜,90%以上

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鈦媒體註:2018年,是新造車勢力產品集中落地的一年。面臨最終考核,新造車勢力們不得不承受來自多方面的壓力和質疑。

對此,他們是否陷入焦慮?又有哪些反思?

昨日,在第十屆汽車藍皮書論壇上,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長明,零跑汽車創始人兼董事長朱江明 ,車和家創始人、董事長CEO李想,賽麟汽車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SF Motors副總裁許林等人就「新造車勢力有沒有焦慮」這一問題進行討論。鈦媒體摘錄了對談中精彩的部分,略經編輯:


你覺得新勢力靠譜嗎?或者說焦慮嗎?    

零跑汽車創始人兼董事長朱江明:在中國政策環境下問造車新勢力焦慮不焦慮,那一定是焦慮的,這其中包括牌照問題等等。但確實也有很多機會,因為在現在政策下比以前的創業相對來說環境要好了非常多。

車和家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想:說到靠譜,我覺得肯定絕大部分新勢力不靠譜,直說90%以上不靠譜。所以李書福說的一點都沒錯。很多人說賣車不賺錢,靠後面的軟體來賺錢,這是胡說八道。你賣一個車相當於賣三四百台小米手機,最後你只是賺一台小米手機軟體的錢,你腦子進水了嗎?所以我說真的沒錯。

焦慮肯定每天都焦慮,又複雜,競爭又激烈。我覺得到時候消費者也不會因為我們是新的造車企業就同情我們,對我們的要求甚至比傳統汽車廠商還要嚴,一定會拿著放大鏡甚至拿著顯微鏡來看我們,所以這個過程還是挺驕傲的。但是我覺得肯定能夠走出來的新造車勢力會表現的非常優秀,就跟手機里的這些從來沒有做過手機,最後這個行業里成為前幾名的這些選手是一樣的。

賽麟汽車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王曉麟:賽麟首先既是個新勢力,同時也是一個造車的老行家。我是10年前先做電動車,做了3年之後向傳統車企脫帽致敬,和一個有35年品牌歷史的美國超級跑車品牌賽麟合在一起。

至於有沒有焦慮,我每天都在焦慮。焦慮和夢想是並生的一對孿生兄弟,有夢想的人一定有焦慮,今天焦慮多一點,明天我們的機會就會多一點。

SF Motors副總裁許林:SF Motors也做過傳統汽車,現在正在向新能源汽車進軍。我們也有焦慮,但是有焦慮那是因為有理想,在進行技術準備、生產準備才有焦慮,對市場有任務才有焦慮。我想,整個行業確實是存在焦慮的,但是焦慮對推動整個行業的發展更是有利的。正是因為有焦慮我們才有機會。


具體焦慮的癥狀是什麼?為什麼焦慮?

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長明:這個產業在發展。新造車勢力都想從這個發展的過程之中、變化之中得到一部分市場份額,就要採取很多措施。而這些措施採取的對還是不對,對他們很有影響。

電動車跟傳統車應該是不一樣的。如果你用傳統車的方式去理解電動車可能也會出問題。現在新造車勢力都有一些自己的理解。對於這些理解我覺得,有些會理解到位、理解對了,如果也做對了,將來就勝出了;有些不一定理解對,將來真的按這個錯誤的理解去做,可能會出問題。

零跑汽車創始人兼董事長朱江明:補充一點,我們沒有「我造車對不對」這個疑惑,因為選擇造車肯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電動汽車還是跟傳統汽車有很大的不同,利用我們原有的一些優勢,可能可以闖出一片天地,用更多的創新跟原有車企可以進行PK,推動這個產業的發展,這是我們進入這個產業的初衷。


新造車勢力造的車跟以前的有什麼區別?

零跑汽車創始人兼董事長朱江明:模式上有所創新。新造車勢力的車與傳統造車相比,有模式上的不同。

比如拿我們自己來說,我們很多核心的零部件是採用自研的模式,因為我們傳統做安防產業的,做安防產業我們做電子產品很多核心的部分應該是自己去設計,包括像互聯繫統、動力系統、智能駕駛系統等等,這裡有一些差異化。

車和家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想:我們要造什麼樣的車?現在的消費者真正想買的是一輛智能電動車,不是買的是電動車,是太明顯的趨勢了。

跟早期的消費者是一樣的,消費者要買的是智能手機,不是大屏、觸屏的手機,這是對我們而言所有的造車企業必須要精準抓住的。尤其是中高端消費者,他知道什麼是智能、也知道智能意味著什麼。只不過過去這方面發展的太弱太弱了,弱到難以置信的程度。

賽麟汽車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王曉麟:我可能和前面兩位老總看法有些不同。首先我們講兩個層面的不同,一個是產品不同,電動車和傳統車的產品不同。另外一個是管理模式、商業模式不同。

我認為產品這個角度來講,不管是新造車勢力還是傳統造車勢力,首先我們要明確我們做的是什麼。我們首先做的是汽車,汽車就離不開它的地盤、車身、操控、動力,新能源車唯一不同的就是動力,他動力是電動,其他幾方面都是相同的。

我們的焦慮就是傳統造車勢力焦慮,你講的焦慮是用戶這個層面上你們要怎麼樣減少里程焦慮、減少安全焦慮,因此我們不得不去焦慮這些問題。在做這個車的過程中,如果避開了安全、避開了續航里程去談任何新的動力或者任何新的東西都沒有意義的。


傳統車企轉變思路後,會不會比新造車企業更厲害?

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長明:新勢力裡面將來什麼樣的企業會比較厲害呢?就是哪些對傳統汽車製造有敬畏之心、尊敬規律、有耐心的企業會比較厲害。就是說,新勢力得按照傳統規律去做。傳統汽車能做到的東西我們也能行,而不能說靠其他的東西彌補這個,我覺得是不行的。

將來哪個企業有這樣一個理念:「我要耐下心來,把互聯網優勢發揮出來,我還得在汽車裡邊尊重汽車的規律,做若干年才能起來」。電動車雖然比傳統車部件要少、要簡單一些,但是也很難。我覺得將來這樣的公司會好。


最大的焦慮,還是牌照問題?

賽麟汽車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王曉麟:我覺得牌照在中國是一個現實問題,一方面是政府對有序競爭的一種管理。如果牌照全部放開,現在競爭的局面會比較瘋狂,可能各家車企競爭的壓力也會更加大,去年就出來60家新造車勢力。

在目前的情況下,保持一個有序的競爭,讓那些真正可以發展出來的公司成長壯大,給他們發展空間。就像李想剛才講的,90%可能都會倒掉,如果每個人都拿牌照,這不是個好事。

從賽麟本身來講,我們進入中國給予很大的支持,地方、部委都給予很大的支持,目前來看一切進行都非常順利,合規合法,所以牌照不是我們現在焦慮的問題。至少從我這個角度來講,我更焦慮的是產品怎麼做出讓消費者買單。我們和大的傳統造車勢力相比較,我們沒有試錯的機會,我們的第一款產品必須成功。新技術造車公司,我們這些人儘管是造車老勢力了,但是我們進入中國的第一款產品必須做的很好,讓消費者買單。   

SF Motors副總裁許林:對SF Motors來講確實沒有牌照的焦慮,因為SF Motors在美國和中國都有生產基地,在美國我們購買了美國的AM General工廠,這個工廠有5萬台的生產能力,而在中國的重慶,金康新能源汽車公司也獲得了國家的第八塊牌照,所以說在牌照上我們沒有憂慮。

實際我對新能源汽車這個牌照的認識,不管是有牌照或者代工合作,這只是現階段發展的一種市場的兩種選擇而已。新能源汽車沒有牌照的企業,完全可以給跟傳統汽車企業合作,向他們學習傳統汽車製造的經驗,同時我們也願意從製造共享、技術開放這個角度對行業開放。

(本文首發鈦媒體,作者/趙宇航)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鈦媒體APP 的精彩文章:

諸侯暗戰,深剖互聯網巨頭們的區塊鏈大布局
集裝箱、夜店風……正在拋棄傳統的健身房了解一下?

TAG:鈦媒體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