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半歲到3歲間影響兒童體格的關鍵期

半歲到3歲間影響兒童體格的關鍵期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魏浩 通訊員 陳燕 文圖

孩子的身高,是很多家長特別在意的問題。一旦發現自家孩子個頭比同齡小孩矮了,家長就開始著急了。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兒科主任李繼玲提醒,如果在半歲到3歲期間,發現孩子體格異常,應儘早找專科醫生檢查,及早干預才能獲得理想效果。

5月5日上午,在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門診二樓,兒科主任李繼玲的診室門前,患兒家長有序地等著叫號。這個開設於2015年的生長發育門診,是該院最受歡迎的特色門診之一。隨著氣溫升高,諮詢孩子體格發育的家長,也開始多了起來。

李繼玲說,夏季萬物生長,人體新陳代謝旺盛,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利用相對較強,骨骼發育也進入快速期。在這個時期,孩子體內會分泌大量的生長關鍵元素,促使骨骼生長區(骨骺)的骨細胞大量堆積形成新骨,使骨骼縱向生長,進而長高。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在一年時間裡生長最快是5月,平均達到7.3毫米;10月份長得最慢,平均只有3.3毫米。

「民間有『二十三,猛一躥』的說法,但這僅是極小概率的晚發育情況。大部分矮小症患兒,在很小的年齡就有所表現,但家長一般沒注意到。」李繼玲說,門診上有時遇到體格發育遲緩的孩子,因為年齡偏大,錯過了最佳干預時機。除此之外,兒科生長發育門診經常遇到的,還有身材矮小、性早熟、肥胖等問題。

根據流行病學推算,我國矮小病患病率為3%左右,中國約有700萬矮小症患者(處於骨骼閉合前4~15歲的兒童);調查顯示,97%的家長不知道兒童成長發育的基本規律,65%的家長在孩子身高偏矮時會考慮使用增高保健品,甚至盲目進補,30%的家長在孩子成長發育遲緩是盲目樂觀,固守晚長的老觀念。

前來就診的不少孩子家長,擔心父母身高太低會對孩子造成影響,以致盲目進補一些所謂的保健品。而這樣進補的副作用,就是導致孩子早發育。

「早發育對孩子最大的影響當數身高,因性激素過早分泌,骨齡增長快,促使骨骼生長區(骨骺)過早閉合,生長周期因此縮短,導致身材矮小。」根據臨床經驗,孩子早發育一年,生長潛力可能會少掉3~5厘米。因此,大家看到很多孩子在小學階段個子很高,長大後反而矮小就是這個原因。

李繼玲說,性早熟和矮小症的發生,是很多因素的綜合結果。一般來說,現在家庭生活條件普遍比以前好,為孩子提供的營養也十分充足,造成營養過剩,引起性早熟。因此,家長在關注孩子體表特徵(乳房、睾丸、聲音等)變化的同時,更應關注孩子的生長速度、躥個兒時間,動態觀察,科學調整。

李繼玲說,人的身高主要受父母遺傳的影響,當然也和飲食、睡眠及運動有關。不少身材矮小的孩子和生長激素缺乏有關。好在,隨著科學發展,只要3歲到骨齡閉合之間進行干預,很多矮小症的孩子是可以治療的。


掌握兒童生長標準,是很多家長的必修課,也是李繼玲經常給患兒家長普及的要點。

「平時注意對孩子身高、體重的體格檢查。如果發現孩子有異常,比如早產兒、新生兒的佝僂病等,可以對症補充維生素D。」但要提醒的是,補充維生素D必須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家長切莫自行進補。

「如果有明顯的體格發育落後,要及早進行治療。」李繼玲提醒說,等到有了癥狀,明顯比別的孩子落後很多時,再干預治療的效果也不會很理想。比如生長激素缺乏症,儘早應用,可以使孩子的終身身高達到成人標準。

如果存在遺傳代謝的問題,則建議做生長激素、性激素等相關檢查,以及性腺、垂體的檢查等。「首先要排除一下先天性的疾病,然後再根據檢查結果,制定相應的治療或干預計劃。」李繼玲說,隨著技術的進步,一些導致兒童生長發育異常的因素,已經可以在6個月~3歲時通過檢查發現。


1.身高的增加是識別生長障礙的一個敏感指標,因此,在嬰幼兒期定期做發育監測意義重大。

2.心理壓力也可能引起生長遲緩,這常發生在結構混亂的家庭中,如父母離異,孩子與監護人關係不正常或嚴重被忽視、受虐待等。

3.充足的睡眠也是促進孩子長高的重要因素。因為兒童在熟睡時可分泌大量的生長激素,尤其是在晚10點之後,可出現生長激素的分泌高峰,因此,最好能讓孩子養成9點半前睡覺的良好習慣。

4.適量的運動,尤其是縱向運動,像跳躍、跳高等,也可以有效地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

5.及時補充鈣質(奶類、豆製品、海產品、蔬菜、乾果)和不飽和脂肪酸(植物性脂肪如核桃、黑芝麻、花生等)。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李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河報 的精彩文章:

「汪星人」行走中原已有八千多年
貨車收費站拋錨 京港澳高速新鄉市區分流站出現擁堵

TAG:大河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