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南懷瑾:入定與出定

南懷瑾:入定與出定

前言:

打坐修鍊中,常常要入定,什麼叫入定呢?其實入定就是體驗定境,定境就是空境,不斷的體驗空境,有能力讓空境連成一片,就入定了。《圓覺經》,知幻即離,離幻即覺。讓我們看看南懷瑾先生是如何講入定與出定的,供大家參考。

道家有位祖師爺叫張三丰,我看過他親筆寫的東西,在成都的青羊宮,碑有七八個吧!我看了佩服透頂!那真叫做神仙筆跡,每一個字不是橫,不是直,那個筆畫都是圓圈,真像是太極拳,可是都看得清楚。他的文學著作好得很,寫過一本《無根樹》的詞。《無根樹》是比喻我們的生命是沒有根的,隨時會死亡,所以必須要把根栽起來,這是修道的工夫。中間有一句「下手速修猶太遲」,勸人趕快修道。他說年輕人早早求明師下手修都恐怕來不及了,等到卦氣完了再來修,更來不及了!這樣一講,我們就都很悲哀了,到了一定年紀以後怎麼修道?不是說不可以,一口氣沒有斷以前都可以,但是比卦氣沒有完的人困難,需要多加兩倍的工夫。所以在卦氣未絕、沒有斷,還沒有到更年期以前,就要開始專修。不是說打打坐念念佛就叫做修道,這個聲明在先。

因為道家這一套修持的方法太不容易了,所以學道家的有個術語,叫做「得訣歸來好看書」。其實神仙丹經道書上,修持的路線、方法都教了。等於我常常告訴學佛的同學們,佛把修行的方法,在《大藏經》里毫無隱藏地都教給了我們,顯教裡頭都是密教!只是大家看不懂而已。所以道家的書你也可以看啊!不過我有個主張,近一百年來關於道家修鍊的著作不能看,尤其是現在有些年輕之輩寫的,問題太多了。我必須要向諸位抱歉,因為我好像很狂,也可以說傲氣,我年輕時候非秦漢以上的書不讀!就那麼傲!好像後人見解學問有點靠不住。再到後來更狂了,非周秦以上的書不讀!因為發現周秦以後的人,有許多見解也靠不住。花了那麼大工夫讀了一部書,結果是錯的!你說這個多痛苦呢!所以非周秦以上之書不讀,尤其是佛道兩家的書。現在出版也發達了,亂寫書,害死人不要本錢的。這個要注意因果啊!像我們一輩子寫文章不敢亂寫一個字,這是秉承傳統文化精神,老師和父兄都嚴厲地告誡我們,文字殺人不見血,但犯的殺戒比害死十條命都厲害。乃至叫我們教書都要小心,怕斷送人家的慧命,比殺人家性命還要可怕。

......講到做人難,現在做人是不太容易,不過這個生命也是來之不易,因此說,「下手速修猶太遲」。可是老年的修,超過這個卦氣怎麼辦呢?只有加倍下工夫了。道家幾乎沒有一個不通醫藥的,也沒有一個不懂軍事的,都懂!你要修道,在莊子的觀念稱為「心兵」,是天理人慾之爭。人的慾望非常大,把這個慾望凈化了,才走上道業的路。所以佛經有句話,「染緣易就」,這個慾望一旦黏染住了,越來越嚴重,道業就難成。所以修道做工夫,心裡頭有千戈之相,天理人慾之爭,只有人慾平了,那個所謂天理,道的境界才能出現。

我常跟青年人說,我們有些錯誤的情緒思想,不完全是心理的,而是生理的變化限制了人。所以道家的方法與佛家不同,第一步先要把生理變化了,也就是從物理開始轉起,把你轉過來。有些密宗講氣脈也是走這個路線,先改變了血肉之軀的生理氣質,然後打坐得定就很容易了。也就是自己心中對自己不再鬥爭,在佛家講是妄念平息。儒家的理學家也引用來講理,但我們經常說,理學家的名詞很好聽,但只是空話,能做到很難。

理學家得什麼道呢?儒家孔孟之道是「人慾凈盡,天理流行」,妄念雜想平靜凈化了,就達到道的境界。這是把佛道的主旨用孔孟的觀念思想——「人慾凈盡,天理流行」。這個人欲凈盡談何容易!天人合一境界是人慾凈盡了,天理才能流行。理學家也用道家、佛家、禪宗的方法靜坐,從靜來入手,可以達到「人慾凈盡,天理流行」的境界。不過他們是不盤腿的,打坐就是正襟危坐,這是儒家坐法。

以前我們小的時候家裡有老師教書,去找老師時一看老師坐在那裡,大家不敢動了。為什麼?因為老師在入定,不是老僧入定,他們是靜坐,每天也規定時間。那麼,「人慾凈盡」何以能夠做到呢?理學家講變化氣質,這個變化氣質也是從佛家、道家裡頭拿出來的。氣質就是這個肉體生命實際的東西,怎麼把它變得過來呢?道家所謂真正修道要修到自己脫胎換骨,整個肉體都轉換了,這也就是變化氣質。

道家把七歲做一個單元,這裡就告訴諸位要懂中國醫學的兒童保健了。要培養小孩子身體健康,七歲到八歲是一個階段。二七十四到十六,所謂少年的煩惱時代,身體變化這個階段也要注意。女性是七的數字,男性是八的數字,所以我們講:你這個人七七八八的,亂七八糟,不三不四......都是《易經》數理的觀念。不三不四,因為第三爻第四爻最難辦,這是由內卦到外卦;亂七八糟,是說七不能亂,八也不能糟,七七八八就形容糟亂了。所以這些俗語俗話,都有很多的哲學道理在內。

男女兩性的保養觀念,可以從七年縮小至七天一個變化,再縮小至七個時辰,也就是十四個鐘頭,乃至於七秒鐘都變一次。我們現代醫學也知道,一個人七年之中身體大部分都換新細胞了。十二年一紀,從內到外沒一個東西沒有換的。我們今天坐在這裡,假定十二年以後我們還坐在這裡,你是你還不是你?這個生理的變化有它的法則,我經常說修道學佛是個科學,先要把理論搞清楚才能下手修。有許多人以為這個修道做工夫,打坐就是了,何必懂那些理論!不懂理論叫做盲修瞎煉,盲修瞎煉有沒有用處?當然也有用處,但那等於是保養一台機器一樣,你少用一點,經常給它抹抹油,經常把它包起來,也就可以拖長一點才壞。但是,那可不叫修道!

——摘錄自《我說參同契》

長按二維碼,開啟智慧大門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鮮花天降的法緣 的精彩文章:

宣化上人答疑:據說放生功德最大是否正確?睡時做夢算不算造業?
阿松活佛 打坐的竅訣

TAG:鮮花天降的法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