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 本父母必讀的親子教育書籍

20 本父母必讀的親子教育書籍

做好父母除了愛以外,培養孩子也是一門學問。今天有娃君就為家長們精挑細選了20本必讀的親子教育書籍。這些中外書籍在市場上都暢銷已久,希望可以給爸爸媽媽們更多的育兒啟示。

1.《正面管教》簡·尼爾森

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

如何運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獲得這種能力,就是本書的主要內容。

《正面管教》自1981年本書出版以來,已經成為了管教孩子的「黃金準則」,本書被翻譯成16種語言,在美國銷量超過400萬冊,在美國之外的國家銷量超過200萬冊。2006年這本書根據英文原版的第三次修訂版翻譯成中文,該版首印數為70多萬冊。

2.《孩子,把你的手給我》海姆·G·吉諾特(美)

我們一直以為只有心理不正常的父母才會故意作出傷害孩子的反應。但是,不幸的是,即使是那些愛孩子的、為了孩子好的父母也會責備、羞辱、譴責、嘲笑、威脅、收買、懲罰孩子,給孩子定性,或者對孩子嘮叨說教。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大多數父母沒有意識到語言的破壞力量……

這是一本親子溝通的書。暢銷美國500多萬冊的教子經典,以31種語言暢銷全世界,徹底改變父母與孩子溝通方式的巨著。

本書作者,海姆·G·吉諾特(Haim G. Ginott),心理學博士、臨床心理學家、兒童心理學家、兒科醫生;紐約大學研究生院兼職心理學教授、艾德爾菲大學博士後指導教授。

3.《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阿黛爾?法伯、伊萊恩?瑪茲麗施(美)

這也是一本非常著名的親子溝通書籍,與上面一本實在難以取捨,索性都推薦了。

本書選取親子關係中最為常見的場景,告訴父母「尊重感受、尋求合作、代替懲罰、如何讚賞、應對憤怒」的珍貴方法和技巧,使父母在最短時間內得心應手,學會溝通,把和孩子的矛盾化解於無形之中。

書中又彙集了父母們最常問到的問題和作者給出的答案,既是應用實例,也是父母隨時應用的絕佳參考。

本書作者阿黛爾?法伯、伊萊恩?瑪茲麗施是國際著名親子溝通專家,同時也是紐約市社會研究新校和長島大學家庭生活研究所的創建者。

本書是她們在創辦的學校和研究所長期與父母們一起進行試驗的研究總結。如今世界上數以千萬的父母用自身的實踐證明這些方法非常有效。

4.《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尹建莉

這本書2009年一經出版發行,即引起巨大轟動,數年來一直高居各大圖書榜榜首或前列,在全球總銷量已近600萬冊。榮獲二十多項大獎,堪稱中國家庭教育里程碑之作,既有國際視野,又具中國文化精髓,緊貼現實,呈現了優質教育的做法和魅力,首次把家庭教育著作提升到專業化水平。

相比許多家教圖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有以下特點:

第一,《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首次提出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則,使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有章可循。

第二,書中給出許多簡單而又實用的操作辦法,理論和實踐完美結合,使父母們不僅立刻獲得許多有效的經驗,教育意識也隨之改善。它是實事求是談家教的典範,是家長們最實用的工具書。

第三,《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不但告訴你怎麼能提高孩子成績,而且告訴你怎麼教孩子做人,教你怎麼培養一個自覺、自強、自立的孩子。

5.《為何家會傷人》武志紅

這是一本極具思想性的家庭關係指導書,為人父母的一定要看,而且越早看越好。如何明確家庭關係、家庭責任,認清病態家庭的前因後果,建立健康的家庭心理,本書娓娓道來.

讀者稱本書為「極具思想性的家庭關係指導書」、「內心成長的一本好書」、「和諧家庭的聖經」等,夫妻關係是家庭核心,父母關係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模板,愛與自由是父母能給孩子的好禮物。

作者武志紅,資深心理諮詢師、暢銷書作家。1992年考入北京大學心理學系,師從國內著名的心理治療學家錢銘怡教授,2001年獲得心理學系臨床心理學專業碩士學位。2009年成立武志紅心理諮詢中心。

曾主持《廣州日報》的「健康·心理」專欄,致力於用心理學去理解中國式的個人、家庭與社會的種種經典現象,讀者遍布世界各地華人區。

6.《新家庭如何塑造人》 維吉尼亞?薩提亞 (美)

《新家庭如何塑造人》是薩提亞的經典著作之一,是家庭治療的開山之作,更是家庭關係調適與完滿人格塑造的典範指南。它不僅是家庭治療師、心理諮詢師和社工人員的專業用書,更是每個渴望家庭和諧、自身成長的人的必讀書籍。

本書一版即銷售逾70萬冊,被翻譯成12種語言出版。正如薩提亞本人所說:「我寫這本書較大的希望是幫助我們每個人獲得成為和諧的人的權利和義務。

書中所展現的經驗和榜樣會引導我們用創造性的方式去理解彼此、關愛自身和他人,為孩子提供一個讓他們得以發展出力量和完滿人格的基礎。」

7.《簡單父母經》 金·約翰·培恩

父母們總想把好的一切都一股腦地塞給孩子,比如玩具,但我們不知道,「少」才能帶來不可思議的力量,讓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孩子擁有更平靜、更快樂和更有安全感的童年。

教育碩士金·約翰·培恩是美國60多所公私立學校的諮詢師、訓練師。做過近30年的學校諮詢導師、成人教育師、諮詢員和教育家。超過15年的私人家庭諮詢治療師。他也是國際教師、父母、治療師會議的主講人。他在全世界舉辦研討班與訓練營。

他的角色是幫助孩子、青少年和家庭,探究孩子與兄弟姐妹、同學之間的社交困境,孩子在家中、學校中的注意力與行為的問題,還有情緒問題——如反抗、好鬥、上癮、自卑等問題。是華盛頓特區童年聯盟的夥伴。曾給南非、匈牙利、以色列、俄羅斯、瑞士、愛爾蘭、加拿大、澳洲、英國的教育協會當過顧問。

培恩參與很多在北美與英國的華德福教育推廣。他目前是安蒂奧克大學的華德福共同合作諮詢專案的指導員,也是探究不用西藥治療孩子注意力失調問題的研究專案指導員之一。他的社交包容法是一個了解、打破孩子在學校中被嘲笑和被欺負狀態的方法,已經在數以百計的學校中實施。

8.《傾聽孩子:家庭中的心理調適》帕蒂?惠芙樂 (美)

當孩子哭泣的時候、當孩子恐懼的時候、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當孩子憤怒的時候……我們怎麼辦?怎樣做對孩子才有幫助?長年致力於家庭教育心理諮詢的帕蒂·惠芙樂認為,孩子的「不正常」的表現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起著特殊的作用,如果處理得好,會有利於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傾聽孩子:家庭中的心理調適(第3版)》是作者和她的同事多年的研究和實踐的結果,將會為父母們提供一些非常實際的方法,幫助他們應對這些經常出現的困難時刻;還會為父母們提供一些基本思路幫助維繫親子之間的珍貴關係。

9.《捕捉兒童敏感期》孫瑞雪

有多少父母知道,孩子為什麼愛吃手;為什麼總是抓住什麼都往嘴裡塞;為什麼不斷扔掉手裡的東西,你撿起來遞給他,他會再扔掉;為什麼總愛玩水,經常渾身上下都濕透了;為什麼總是把桶呀、瓢啊往頭上套;為什麼總是往桌子下衣櫃里鑽……吃手、扔東西、鑽洞洞、「打」人、說「不」……你是幫助了他,還是遏制了他?

本書收錄了200多個孩子(0歲-10歲)敏感期的真實案例,所有案例由家長或老師記錄,孫瑞雪點評。中外教育史上,這是第一次大規模地、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這一生命現象,它就像一把打造了10年的金鑰匙,引領讀者了解兒童成長的規律,破解兒童內心的秘密。

10.《P.E.T父母效能訓練》 托馬斯?戈登(美)

每個人都會因為孩子惹了禍,或是在孩子出了某種社會問題時,去指責他們的父母。然而,有誰在幫助這些父母呢?父母們如何能看到自己錯在哪裡,又如何學會改正這些錯誤呢?

《父母效能訓練》這本書將為讀者呈現一套綜合理論,它將使父母在各種情況下都能與孩子建立並保持一種有效的關係。父母不僅可以從中學到解決親子問題的方法和技巧,還能了解到何時以及為何使用這些方法與理論,以及使用它們的目的。據統計,這本書以33 種語言在出版,英文版銷量高達500 多萬冊。

11.《養育男孩》史蒂夫·比達爾夫

《養育男孩》一書已經成為享譽全球的育兒手冊,它教導我們如何培養出一個強大溫暖、全面發展的男孩。中文版上市後累計加印33次,銷量突破100萬冊,被萬千中國媽媽奉為「養育男孩的啟蒙之書和養育指南!」

如果你是男孩父母,這本書請你一定不要錯過!

本書將告訴你:

如何能讓男孩變得快樂、自信而友善?

如何令男孩順利度過他們成長必經的三個階段?

不可忽視的睾丸激素怎樣改變男孩的行為方式?

男孩的思考方式與女孩有哪些與生俱來的差別?

男孩常見「病」:如「不會做飯」、「不會洗衣」

如何培養男孩對「性」的謹慎態度?

體育運動,培養孩子們正確的價值觀。

……

12.《斯賓塞的快樂教育全書》 赫伯特·斯賓塞

小斯賓塞是作者堂兄的兒子。因為一次家庭的不幸,失去了父母的照顧,最後跟作者生活在了一起。於是,在家鄉的小鎮上,斯賓塞開始了對小斯賓塞的快樂教育。小斯賓塞天資並不聰穎,但他在14歲時就以優異成績被劍橋大學破格錄取,並取得博士學位,後來成為著名的植物學家。

斯賓塞認為:教育根本的目的,是讓孩子成為一個快樂的人。如果通過強迫性的訓練來塑造孩子的性格,這完全是徒勞的。心智和身體一樣,如果超過一定的強度,就不能吸收。而教育者要想有效地教育孩子,就要少發布命令,放棄一些自己的權威,讓孩子快樂地成長。

《斯賓塞的快樂教育全書》的出版,引發了美國教育界的「革命」,美國大學、中學、小學課程和教育方法都進行了全面的改革!這次改革,很大程度上吸取了斯賓塞的教育思想,從而奠定了美國一百年來的人才優勢!

作者赫伯特·斯賓塞(Herbert Spencer,1820~1903),英國著名哲學家、社會學家和教育學家。斯賓塞的一生榮譽顯赫,先後獲得了英、法、美等11個國家,眾多著名大學的院士、博士等榮譽稱號,還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被科學界和教育學界稱為「人類歷史上的第二個牛頓」。哈佛大學校長埃利奧特稱他為「一位真正的教育先鋒」,「他的思想值得每一位家長和老師聆聽」。

13.《抗挫力》肯尼思·金斯伯格、瑪莎·.賈布洛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經過三十多年研究發現,在挫折與困難面前,決定一個人成敗與否的關鍵在於抗挫力——從挫折中恢復和振作的能力。

抗挫力是一種心態,也是一種品質。有了它,孩子會把挑戰當作機遇,從挫折中迅速振作,在困境中保持自信,努力向前。在逆境中也能展翅飛翔,這才是豐滿的人生。

2011年獲美國《前言評論》雜誌育兒類圖書金獎、年度圖書

2011年獲得美國精英圖書獎育兒書類銀獎

2013年獲美國諾提勒斯圖書獎銀獎

美國兒科學會會員、青少年問題專家肯尼思·金斯伯格博士精心撰寫。

14.《心理營養》 林文采

林文采,馬來西亞藉華人,美國臨床輔導學博士。著名親子專家,馬來西亞薩提亞中心首席導師,中國「林文采父母大講堂」創始人。從事輔導25年,擔任廣播電台輔導節目主持人15年。

目前在馬來西亞、中國等地進行教學、輔導工作,林博士提出了「心理營養」、生命的「五朵金花」以及情緒管理之「情緒垃圾」等心理學理念,幫助上萬個家庭得到良好的親子關係

薩提亞導師、親子教育專家林文采博士教給父母高效實用的方法,解決孩子成長中的萬千難題。孩子在0-7歲時父母要做的重要的事情——給孩子足夠的心理營養,讓孩子的生命得以充分的生長與綻放。

15.《接納力》海文穎

接納力是一種能力,一種獲取幸福的能力。媽媽一旦擁有了接納力,不僅獲取了讓自己幸福的能力,也成就了孩子一生的幸福力。

這是一部協助媽媽們釋放焦慮、解放心靈,通過培養接納力來提升媽媽的教養水平,進而成就孩子一生幸福力的媽媽自我成長幸福經。養育孩子,其實就是養育自己的過程。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我們不停地折騰自己,還時常對孩子大吼大叫,當我們做到接納自我時,會驚喜地發現對孩子也接納了。

本書以媽媽與孩子間建立信任、欣賞、尊重、合作、自律、感染、接納為通道,引導媽媽發自內心地傾聽、共情孩子,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同時以劃界限、立規則、「我信息」等溝通技巧,協助孩子一步步走向成熟與自由,一天天綻放於愛與善良之中。

接納孩子,首先從接納自己開始做起吧。

海文穎,著名家庭教育專家,浩途家庭俱樂部創始人,新東方家庭教育論壇重量級嘉賓、北京衛視早教欄目特約專家。2006年起,海文穎開始積極投身家庭教育公益事業,長期致力於親子溝通的實踐,她的「接納力」教養理念,帶給了充滿焦慮與迷茫的媽媽們一股清新豐盈的教養之風。

16.《喂故事書長大的孩子》 汪培珽

為什麼要念書故事書給孩子聽?

念故事書對親自關係有何益處?

念完故事一定要問問題嗎?

只看圖,不看字有沒有關係?

買套書或一次買幾十本好嗎?

如何按照孩子的程度來選書?

已經上了小學了還來得及嗎?

忙碌的雙職工父母要怎麼念故事書?

如何為孩子打造閱讀環境?

……

這本書都能告訴您最親切、最實用的答案。

「閱讀」是一切教育學習的基礎;「愛」則是親子間最珍貴的資產,念故事書給孩子聽同時涵蓋了這兩樣孩子最需要的東西,因此希望所有父母和教育工作者,都不要錯過這個與孩子親密互動、貼心交流的寶貴機會。

17.《二孩媽媽一定要懂的心理學》 馮穎

生了二胎,我們的愛就會減半嗎?計劃要二寶,如何給大寶做心理建設?二寶出生後,如何保護大寶的感受?兩個孩子同時需要媽媽怎麼辦?為什麼我小時候沒有這些,而弟弟妹妹有?如何引導二孩良好的相處模式?孩子們一同挑戰家庭規則怎麼辦?二孩間的衝突何時開始頻繁?……

這本書里統統給你答案。

馮穎,浙江大學心理學碩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兩個男孩的媽媽,著有國內第一本獨生子女家庭養育兩個孩子的暢銷書《二孩時代》,因其在二孩養育領域內的持續研究與傳播,被譽為國內二孩養育推廣第一人。

18.《好爸爸的一分鐘》 斯賓塞·約翰遜

「我愛我的孩子,但總是無法讓他們感受到我的愛,也找不到合適的方法交流溝通。」

全球知名的思想先鋒、暢銷書作家斯賓塞·約翰遜博士,根據自身經驗及多年研究,為爸爸們提供了一套簡單實用的「一分鐘教育魔法」。

怎樣表揚既能讓孩子開心又不自滿,怎樣批評才能讓他們心服口服有錯就改,怎樣讓他們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書中不僅有讓人恍然大悟的道理,還有能立刻著手實踐的方法範例。只要按書中兩位好爸爸總結的經驗一步一步應用實踐,你就能幫孩子學會自信自律,也能找回親密無間的家庭關係。

斯賓塞·約翰遜,全球知名思想先鋒、暢銷書作家。他的作品和觀點被很多企業和知名組織廣泛使用,很多人從中受益。約翰遜博士善於運用生動的故事講述現實的智慧,輕鬆活潑的寓言風格既讓人深受鼓舞,又大為震撼,被譽為「善於用簡單的方法解決複雜問題的智者」。

19.《孩子愛發脾氣,父母怎麼辦》道格拉斯?萊利

本書榮獲美國「媽媽的選擇」圖書金獎

沒有哪個孩子會無緣無故地發脾氣,也沒有哪個孩子在每一件事情上都發脾氣。孩子的每一次脾氣爆發,都是有原因的,是孩子在試圖告訴父母一些什麼……有時候,孩子無法用口頭方式表達自己的煩惱或不快,而情緒和行為才是他們的語言,為了傾聽他們,你必須學會破解這種語言。

道格拉斯?萊利博士,臨床心理治療師,擅長治療3~19歲的孩子,他還投入大量精力對父母們進行培訓,教給他們改正自己孩子行為的方法和技巧。

20.《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默娜·B.舒爾

社會能力就是孩子解決衝突和與人相處的能力。人是社會動物,沒有社會能力的孩子很難取得成功。

舒爾博士提出的「我能解決問題」法,以教給孩子解決衝突和與人相處的思考技巧為核心,在長達30多年的時間裡,在全美各地以及許多其他國家,讓家長和孩子們獲益匪淺。

與其他的養育辦法不同,「我能解決問題」法不是由家長或老師告訴孩子怎麼想或者怎麼做,而是通過對話、遊戲和活動等獨特的方式教給孩子自己學會怎樣解決問題,如何處理與朋友、老師和家人之間的日常衝突,以及尋找各種解決辦法並考慮後果,並且能夠理解別人的感受。

-END-

有娃家長學校

有娃家長學校致力於為3-12歲兒童家長提供實用的家庭教育知識與資源。每天分享有趣、有愛、有方法的育兒心得與經驗,傳播既不嬌縱也不懲罰、和善與堅定並行的教育理念,讓家庭教育簡單高效!

90%二孩父母遇到的養育難題

這裡都有答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學生涯規劃導航 的精彩文章:

這場名叫「父母」的考試,你及格了嗎?

TAG:中學生涯規劃導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