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記住我們的人民

記住我們的人民

記住我們的人民

——寫在汶川大地震十周年之際

楊敏

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時候,我十二歲。那時,信息的傳播不像現在這麼發達,對那場災難的記憶,只是幾個沉重的數字:唐山全城盡毀,亡24萬,傷46萬。後來,在電影院放映的《新聞簡報》中,當佩戴著紅五星、紅領章向唐山飛奔的解放軍出現在銀幕上的時候,黑暗的影院里頓時暴發出掌聲。那個年月,解放軍在人民群眾的心目中就是救星,就是英雄。

32年後,站在汶川大地震的廢墟旁,望著一隊隊匆匆而過的士兵,那種英雄般的感覺又一次回到我的記憶中。像當年一樣,在這場災難中,我們的黨依然是人民的主心骨,我們的軍隊依然是危難中的擎天柱。那一次次的生死挺進,一場場的驚心救援,的確稱得上英勇壯烈,撼人心魄。

42年後,在紀念汶川大地震十周年之際,我思緒的閘門再一次被沖開,雖然總想為汶川大地震,為那些與我一起參加救援的戰友們寫點東西,但總覺得還有一種情感在撕扯著我的心,讓我不由得去重新凝視那些雖遠去,卻總也沒有離開的身影和音容,他們不是英雄,而是那些在這場災難中失去家園和親人的普通百姓。在山崩地裂的災害面前,與軍令如山的國家力量相比,他們沒有因渺小而脆弱,沒有因平凡而無為,相反他們卻以中國人特有的品質和厚重,令國人動容,令世界敬畏。

讓我們回到十年前的綿陽,在救援一線,我結識了一位來自重慶的志願者,他叫李貴臣,是個理髮師。來災區前,他並不知道什麼叫志願者,直到有人給他戴上標誌,他才意識到這一舉動的意義。他乾的活就是為剛剛扒出來的遇難者剪頭、洗面、修整遺容。沒有任何消毒設備,一個口罩、幾瓶白酒算是防護用品。每天從早到晚,他在濃烈的氣味下不停地工作著,餓了就用隨身攜帶的茶缸泡一袋速食麵。他把自己的名字和家裡電話寫在以塊布上,縫在內衣里,萬一遇到不幸,好通知他的家人。他拒絕接受任何採訪,只是說,他是一個剃頭匠,做不了什麼大事,也捐不出更多的錢,他來這兒就是想讓這些不幸的人乾乾淨淨地上路。

同樣,在映秀鎮的廢墟上,一隊武警官兵正在奮力挖掘一個被埋70多小時的老媽媽。那天正午,壓在老媽媽頭頂上的預製板終於被鑿開一個臉盆大小的洞,一個戰士把頭伸進去喊著:「老媽媽,別害怕,我們救你來了。」而就在此時,這位老媽媽竟然從預製板的縫隙中,顫巍巍地遞出一條毛巾。錯愕中的官兵馬上明白了,這是老媽媽讓我們擦一擦臉上的汗水。

在四川災區,有太多類似的人物和故事,在時時感動著我們。那個躺在擔架上敬禮的少年,那個用自己乳汁餵養倖存孤兒的女警官,那個用悲壯的姿勢保護孩子的遇難母親,還有那個為讓戰士收下一包餅乾而四次下跪的老人。這些人都很普通,很平凡,是真正意義的平民百姓,但是正是這些笑人物,卻能在生死間做出驚人的舉動;在艱難中露出從容的微笑;在大哀中顯示出高貴的品格。在他們看來,天災再大,也大不過人心,悲傷和絕望怎能掩蓋勇敢和樂觀。

這次汶川大地震,人民群眾的表現,讓我們看到了這個民族最真實、最本色的一面。所有參加救援的官兵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那就是中國的老百姓太好了,他們在災難面前所表現出的勇敢、善良和友愛,不僅是一種優秀潛質的激發,更是中華民族精神價值的體現,這種價值就是對生命的尊重和對苦難的堅忍。說到苦難,災區的百姓感受最深。在綿竹市一座小學的廢墟前,坐著一排手捧孩子遺像的家長,他們在為死去的孩子哀弔、祈福。悲傷欲絕的表情與遺像上那一張張燦爛的笑臉,讓過往的人看了無不落淚。逝者留下的是微笑,而生者承受的卻是永遠的痛。

這場災難,讓我們對百姓的疾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對自身的責任有了更深層次的定位。「舍德之厚,比喻赤子。」國家有難,軍人就應該捨命相拼,救民於水火,拯民於悲荒。在人民的苦難面前,我們沒有資格炫耀自我,更不敢妄談功績,妄談英勇,妄談勝利。

在北川縣擂鼓鎮災民安置點,有這樣一幅畫寫在帳篷上的標語,「珍重人民的生命,關注百姓的命運」。雖然字跡被雨水打得有些模糊,但卻是那個時刻的中國,向世界發出最清晰、最響亮的聲音。這場大地震,不僅深化了我們對人民的理解,也校正了我們對人民的根本態度。它明白無惑地告訴我們的黨、我們的政府和我們的軍隊,應該怎樣做才能對得起人民,讓人民滿意。

10年來,有一句話總在我的腦海間縈響,時間越久,在我內心深處的反應就越強烈。那是一個細雨濛濛的早晨,我就要離開綿陽了,臨行前我決意去看看已被封閉的北川縣城,路上遇見了兩個從附近山寨下來背糧食的羌族婦女。她們見我穿著軍裝就熱情地過來打招呼,告訴我說,家裡的房子都倒了,什麼都沒有挖出來,萬幸的是人都跑出來了。臨分別時,這兩個婦女突然給我深深地鞠了一躬,滿懷深情地說:「有你們在,我們就踏實了。」

多麼善良的百姓啊,雖然失去了一切,但那顆感恩的心卻依然滾燙,這種留存於天地間的真情,以美的特質凈化著我們的心靈,滋養著我們的精神,支撐著我們的生命。有這樣的人民,我們才真正覺得踏實。

你可能還喜歡

本信息為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監製:楊敏、孫延東、劉鳳橋

圖片監製:劉海山

覺得不錯,請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武警 的精彩文章:

熄燈號 給青春理個髮
現在的你 是多麼感激曾經拼搏的你

TAG:人民武警 |